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人们为什么要纪念炎帝,黄帝和大禹?
  2. 古代几千年死了那么多名人,为什么只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人们为什么要纪念炎帝,黄帝和大禹?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平定蚩尤,保护了中华文明.他们教人们农耕,使人们丰衣足食.大禹是夏朝的创始人,因治水之功受到舜的禅让.他以九鼎定九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行政区化.

古代千年死了那么多名人,为什么只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除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还有寒食节,纪念的是春秋时期晋国重臣介子推
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为躲避祸乱,带着几位家臣在外流亡十九年,历尽千辛万苦,在路过卫国时,被卫侯卫毁拒之门外。
重耳绝粮,差一点儿饿死,介子推暗中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和着野菜煮成汤给重耳吃,重耳这才捡回一条命。

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事件,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事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重耳一文不名,朝不保夕,介子推只是出于忠诚才这样做的,绝没有投机的意图。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鼎力扶持下回到晋国,登上晋国国王的宝座,开始册封那些与他共患难的群臣,直到此时才发现,那个割肉啖君的介子推,竟然在晋文公复位后已经悄然离去。
介子推回到家,对年迈的母亲说:主公得以复国,那是上天的保佑。我没有办法像其他臣子那样贪天之功(成语贪天之功的来历),所以就此归隐。
介子推母亲有些不甘心的说:“你高风亮节,视功名富贵为粪土,可你毕竟与重耳有君臣之名,临行也该和他辞行才好”。
介子推道:“既然决意归隐,再去辞行就有邀功之嫌”。
他母亲见儿子去意已决,只得随介子推回到定阳(山西介休)绵山隐居。


介子推走后,他的好朋友解张打抱不平,在晋文公的宫门前留书: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晋文公见到解张的留言后,羞愧难当,连夜率领群臣来到绵山,但始终没有找到介子推母子。
有一个叫魏犨(音丑)的大臣,出了一个馊主意,从三个方向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
此时正值晚春时节,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母子出现。
大火熄灭后,晋文公依旧不死心,发誓要一定要找到介子推,派重兵继续搜山,几天后,士兵们终于在后山的山谷中发现了介子推背负着母亲,靠在一棵柳树旁,尸体已经烧焦了。
晋文公在介子推母子的尸体旁放声痛哭,悔恨不已。

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事件,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事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晋文公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把介子推老家命名为旌介村,故乡定阳改名为介休,他隐居的绵山改名为介山,隐居的山洞修建介公祠(1942年被日军烧毁)。
除此之外,晋文公还把烧焦的柳树做成木屐,每天上朝时都要穿上,听到木屐发出的声音,就悲恸万分的呼道:悲哉,足下!后来人们将最忠诚,最尊敬的朋友称作足下。

火焚绵山时,正是清明节的前三天,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全国从那天开始一个月内不得举火做饭,只能吃冷饭,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第二年清明节,也就是绵山大火熄灭的那一天,晋文公率群臣又一次来到介山,发现去年被烧死的柳树发出新芽。晋文公认为这是介子推显灵,便将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还要晋国百姓家家户户门前插上柳枝,为介子推招魂,这也是清明节扫墓的由来。

后来到了三国时期,曹操认为长达一个月的寒食节太影响民众的生活,发布《明罚令》,规定寒食节缩短为三天。宋代以后,蒙古人命令寒食节缩短为一天,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太近,这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

  •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源于古人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吴越地区的部落,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祭拜龙祖演变而来,所以又叫“龙舟节”、“龙节”,所以有的地方有赛龙舟的习俗。

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事件,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事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由于唐玄宗也是初五的生日,为了避讳所以改成十二地支中的“午”,因为“午”在十二地支中也是代表五月的意思,“端”有初的意思。所以就叫“端午节”。

纪念屈原是因为,楚怀王听信奸臣谗言,导致屈原被流放,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怀王客死他乡,悲愤交加的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龙水族等吃屈原的遗体,所以就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当然在五月初五还有好多的故事,比如纪念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吴王夫差晚年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但不***纳伍子胥的谏言,反而将其逼迫自刎。最终,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传说伍子胥死后成神,五月五日是祭迎伍子胥神灵的日子。另外一种是纪念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曹娥的父亲不幸溺水,曹娥为寻找父亲,也一起跳到江中。三日后,父女尸身一起浮出江面。人们感叹曹娥的孝心,就在其投水之日设为忌日纪念。

端午节插菖蒲和艾草:

传说,黄巢起义以后,在行军途中遇到一个逃难的妇人,见她抱着大的领着小的,便问她为什么不抱小的领着大的,妇人说大的不是她自己的,是大伯家的,如果跑不掉的时候就把小的丢掉,好给大伯家留个独苗。黄巢听后非常感动,便顺手从路边拔了两株艾草,并给她说:“有艾不杀,你回去后告诉穷人,门前挂菖蒲、艾叶可避兵灾”,于是该妇人回去后,将此法转告给了众乡亲,于是平安无事,以至后来便成了习俗。

五彩绳(五丝):

这种习俗多见于北方,端午这天给小孩用五色绳系脖颈、缠手足腕,俗称长命缕(续命缕、百岁索),有的地方叫“扎五丝”,所以端午节也叫小儿节,五彩绳的五色代表着五个方位(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意,相传可以驱邪迎吉。约定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要将彩绳摘下扔到雨水中飘走,以象征远离邪恶、烦恼和疾病,忧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们为什么纪念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