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汉献帝的历史***概括,汉献帝的历史***概括5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献帝历史事件概括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献帝的历史事件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梗概?
  2. 请问谁能帮我简述一下曹操“许田打围”的事?
  3. 刘协俩谥号:为何用曹叡给的“汉献帝”,而非刘备上的“汉愍帝”?

徐庶进曹营的故事梗概?

他本来在孔明之前是刘备的军师,后曹操用程昱之计将其母亲接至操营,又***托其母写信,将他骗到了操营,他的母亲因恨儿子不识大局,为自己前来而***了,他从此也非常痛恨曹操,所以他一生怀才未试,终身没有为曹操献过一计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亡,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汉献帝的历史事件概括,汉献帝的历史事件概括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请问谁能帮我简述一下曹操“许田打围”的事?

汉献帝宣布在许田地方打猎,群臣都跟着,天子要射一只鹿,没射中,曹操借天子的弓和箭射中了那只鹿,群臣看见天子的箭射中的,以为是天子射中的.就一起庆贺,结果曹操骑马挡在天子面前接受群臣的庆贺.关羽看不过去,准备过去杀了曹操,但是被刘备拦住了.

刘协俩谥号:为何用曹叡给的“汉献帝”,而非刘备上的“汉愍帝”?

第一:魏是正统,魏的***来自于禅位,所以曹睿给的谥号被史学界***用

汉献帝的历史事件概括,汉献帝的历史事件概括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谥号,死了之后才有,献帝刘协禅位后被封山阳公,而刘备却说他被害,急忙宣布刘协死亡,上了愍帝的谥号,然后自己称帝。

刘协死的时候,曹睿召集百官举行壮大的葬礼,上谥号献

刘备一直是以支持汉室为旗号的,汉朝皇帝刘协没死,他就不能称帝。刘协被逼退位后,刘备是为了自己称帝,谎称刘协已死,所以给个谥号,然后自己才能明正言顺的做皇帝。所以后来大家还是以刘协真正死了后给的谥号为准。

汉献帝的历史事件概括,汉献帝的历史事件概括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刘协会以“汉献帝″而不是“汉愍帝″的谥号传诸于历史?浅析大约是如下原因造成的。

一,曹魏是正统而蜀汉是偏安。

历史当然要***用正统王朝赋予前朝帝王之谥号,而不能***取偏安之邦赋予前朝帝王之谥号了。

二、刘备之所以明知刘协未死,但却还是要硬生生的炒作刘协已经被曹丕***的传言,就是为了借机上位。

如果不把刘协“炒死”,刘备又有何理由以东汉王朝的当然继承人之身份称帝建国呢?

此外,刘备所以给刘协上了一个“汉愍帝”之谥号,更是出于利用刘协之“死”激起汉朝遗老遗少之义愤,进而将这些人吸引到蜀汉阵营替刘备效力之目的。

而“愍″字有“可怜、可悲、可叹、思念″之含义。

所以,为了利用刘协的“不幸″打悲情牌替自己加分,刘备更有必要给刘协找一个易于调动情绪的谥号了。

只是可惜,由于被历史承认的东汉王朝的继承者是曹魏,而不是血统与东汉王朝一脉相承的蜀汉***。所以,"汉献帝″这个谥号得以流传,而“汉愍帝”这个谥号则湮没无闻了!

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刘备给活着的刘协追赠“汉愍帝”的谥号,乃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可笑至极!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公元234年4月21日,前大汉皇帝、现任山阳公刘协不幸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四岁。时任大魏皇帝曹叡,亲率群臣,亲临棺椁灵前哭祭。同年八月,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大魏帝国给刘协上谥号为“孝献皇帝”

这便是青史留名的大名鼎鼎的“汉献帝”!

公元220年11月25日,刘协将皇帝之位禅让给曹丕。

然而,“禅让”的消息传到蜀中,去年才自封为“汉中王”的刘备,就迫不及待地自立为“皇帝”。为了所谓的“名正言顺”,“活生生”地“让”刘协“死”去。刘备还装模作样地为刘协举办了隆重的丧礼,并上谥号为“汉愍帝”。

我们先看看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怎么解释的?“愍”,痛也。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还真不知道,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汉愍帝。这个谥号是刘备给上的,但大家一般都称刘协为汉献帝,这个谥号是魏明帝曹叡给上的。为什么我们一般只称刘协为汉献帝呢?

1、 刘备的乌龙***

(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三国志·先主传》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东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远在成都的刘备以为刘协被害,所以主动追谥刘协为汉愍帝。这就是一个乌龙***。

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不过后人更多认为刘备有自己的政治目的。

2、 谥号是死后的评价

我们就认为是刘备非故意的,但谥号是对于一个人死后的评价。所以刘备所给的谥号自然是不成立的,刘协活到了曹魏青龙二年(234年),与诸葛亮同年去世(也是同年出生),当时的魏帝曹叡才给了“献皇帝”这个谥号,当时刘备都早已经去世了(223年去世)。

所以愍帝这个称号自然不会获得历史的认可。

另外,亡国之君的谥号多数由王朝替代者来给与,刘备的蜀汉虽然自称继承东汉的衣钵,但东汉的替代者其实还是曹魏***,历史也以曹魏为正朔。

3、 献比愍要好一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献帝的历史***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献帝的历史***概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