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近代有关儒家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近代有关儒家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所以它能够“因时达变、推陈出新”。
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弃旧而图新,反对蹈常袭故、陈陈相因,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和儒学工作者为学与治世的共同追求。儒学产生以后的两千多年间,经历过多次大的自我更新与演进。
先是从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演进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后来又经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儒释道三学并立与交融互鉴,演进为宋明时期的理学;随后又经过总结和吸取理学过于空疏的教训,演进为清朝时期的实学。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传统儒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弘扬和发展儒学所蕴含的思想精华,使之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明的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中国历代儒学学者、儒学工作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政治家,不断根据时代条件、历史使命和社会实践发展变化的需要,适时推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保证了儒学与不断前进的社会实践同在,与长流不息的文明之河共进。
近现代由熊十力及其***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等为代表把西方哲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引入儒学思想的研究,形成现代新儒学。
他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本性和优越性的“道统”,即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是儒家人文主义,它是道德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
其研究普遍吸取了西方哲学中“生命哲学”、“新实在论”的逻辑原则、康德的自由意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等理论,由此发展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
当然,我们可以尝试性地作出一种***设,***如当初道统思想最终选择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那么是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就会更早,现代工业革命就会先于英国诞生呢?中国的历史是不是就会大变样呢?
法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曾占有过一席之地,秦孝公就任用过商鞅推行过变法,而且最终促使秦国强大起来,为秦始皇并吞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因为商鞅推行的改革办法动摇了权贵的利益根基,所以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是,法家学说并没有就此绝迹。汉初,刘邦初得天下,不久之后,那些曾帮助他打下江山的功臣却也大多难逃砍头厄运。到宋太祖这里,有杯酒释兵权。唐太宗有玄武门之变。明太祖则有《大明律》传世。这些如果归结为法家思想的余音不免牵强,但不难看见法家杀伐决断的影子。
可是,一味***是难以取得人心的,儒家学说教人规矩、上下、尊卑,给人希望,它建构起一个封建社会的理想的治国理政的模型,既符合统治阶级的想法,又符合被统治阶级的需求,故而长久。
所以,儒家学说大行于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和运用,已然就是历史做出的选择,因为儒家学说相较于其他学说是最善于糅合、互补的,它找到了封建统治的最大公约数,天然地成为了最好的道统思想的主流。
历史本身已做出它的选择,并不需要我们***设。
答: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说派别林立,儒,法,道,墨……对社会都曾产生过一定影响。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尊崇法家治国,到了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从此造就二千多年辉煌的封建历史。
那么针对问题我们来看看,如果其他学说代替儒学,成为我们主流思想,势必产生不同的历史走向和社会制度。
第一,先说道家思想,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是这一思想的具体政治形态。汉朝建国之初,推崇的正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恢复人口和生产能力。
可想而知,如果道家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恐怕没有其后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以及雄霸世界的辉煌唐王朝。极有可能如同现在的欧洲,各国分立,互为友邦,保持着先秦时期诸侯并存的状态。
第二,再说法家。秦始皇***取法家思想一统天下,建立崭新的封建统治制度,为什么法家思想被放弃了呢?
这一点我们有所误解,其实之后历代王朝都尊崇儒术,但多数是外儒内法,以法治天下。直到今天,我们一个劲地提倡国学,但仍然强调法治社会,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如果抛弃儒家外衣,纯粹以法治天下,则是行不通的,秦朝的覆灭就是最好的例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近代有关儒家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近代有关儒家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