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今交流的历史事件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古今交流的历史事件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尺巷的故事,是对和为贵最好的诠释。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一天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最后这里成了六尺巷
文化的转向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有几个大的转折,影响深远。
由先秦的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是中国可考的历史进程中第一个文化大转折。
秦灭六国,不仅统一了***,还统一了文字与度量衡,废黜了六国文字,同时在文化上大力封锁,结束了先秦的那个思想繁荣的时代,进入法的统一。但过强则折,短命的秦朝之后,汉代前期偏于道家的简朴虚淡,直到武帝时期,正式进入尊崇儒术的纪元。
从此六经为道德***设立了标准和指导,在人才推举制之下儒学成为一家之言,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标准。所以这一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化大转折,确立了儒家的正统身份,使百家退于朝堂之外。
两汉之后,又陷入离乱纷争的局面,而佛家西来,与本土的黄老之道多有暗通之处。由于国家***的脆弱,权力统一尚不能长久,所以文化的统治暂时无暇顾及,由此而进入一种思想解放的时期,文化似乎又有了喘息之机。
所以佛道大盛,谈玄说妙的清谈之风大渐,而行为疏狂的各种人物兴起,为这个时代增添了许多异样色彩。它与先秦百家的时代精神有所契合,但似乎又有些不同,显得更乖僻些,气质偏弱。是中国文化的第二个转向。
经由魏晋南北朝的分崩离析,人们又迎来隋唐的大一统。而道德之治的时代似乎更加远去了,人才的选拔由推举制进入了科举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转向标志。甚至比汉到魏晋的转向意义更大。
因为人才升降的通道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意味着整体社会的心性发生了一个大变化,认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才是制度的变化。所以这是人类由道德为主的时代进入以才能为主的时代的标志,以前靠道德取士,如今以科举考试来取士,文化整个转向了。
虽然科举的内容主体仍然是儒家思想,但经由文字的表达,实质往往和表象有所分离,所以说是道德消退的一个象征。也就无怪乎有了韩愈的振臂高呼,写下《原道》等经典以发起恢复古文的运动。但从之者甚少,所以只是整体趋势下的一股逆流罢了。
此后国家虽然有分有合,但从文化思想上,已经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了,宋明理学只是一股小风,并没有实质性的文化转向发生。这一情况一直维持到清朝。由唐到清,只有风格的流变,没有根基的动摇。
大线条的归纳,个人以为:
1、先秦诸子百家,化归到唯儒独尊,是一个转折。从此之后,儒家跟随统治阶层,发展了千多年,中途也有其他学说引入或兴起(例如佛学),但总体上还是儒家为权力阶层所推崇和利用。
2、近代19世纪以来一直到民国时期,西方致用学科的引入,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改造,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乃至社会底层的生活,都深入影响。
3、近几年国内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之后,针对文化领域的滞后和残缺,重新对传统文化突然的兴起,新的改造和解读、以及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今交流的历史***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今交流的历史***概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