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杯酒释兵权重要历史***,杯酒释兵权历史***发生于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杯酒释兵权重要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杯酒释兵权重要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酒释兵权发生在什么时候?
  2. 宋太祖为何杯酒释武将兵权?

酒释兵权发生什么时候?

悟空问答邀请。从陈桥兵变到"杯酒释兵权"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宋太祖置办了酒席,邀请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前来饮酒。酒过三巡,宋太祖屏退了左右,对大家说:"要不是你们大家,我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我时时刻刻都在感念你们的德义。但是做天子也非常难,还不如去做一个节度使快乐。我从即位到现在,从来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石守信等人问:"这是为什么呢?''宋太祖说:''因为很多人想要得到我这个位置。''....第二天,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纷纷上书称病,请求辞去禁军职务。宋太祖大喜过望,丰厚地赏赐他们,免去了他们的禁军职务,让他们去外地担任节度使。只有石守信仍然兼任侍卫都指挥使,但兵权已经被收回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然而这段历史并没有在《宋史》中记载,直到北宋中期,才有了相关的记述。现存可考的最早有关这段历史的记载,出现在北宋丁谓的《丁晋公谈录》中。此外在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和司马光的《涑水纪闻》中也都有相关记载。但是,这些记载又各有出入,并且距离当时***发生时间越久,记述便越详细,因此有些史学家对是否真发生过"杯酒释兵权"这件事存在着质疑。即便这样,宋太祖登基之后,多次调整兵马统帅,最后将天下兵马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却是不争的事实。

宋太祖为何杯酒释武将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汲取了五代以来武将专权的教训,为彻底杜绝这个弊端,***取了“杯酒释兵权”的策略,那么,他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杯酒释兵权重要历史事件,杯酒释兵权历史事件发生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解除兵权,撤销相关的重要职位

赵匡胤在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后,同时撤销了他们在禁军中兼任的一些重要职位;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军都指挥使组成的“三衙”由职位较低的军官来担任。

二:三衙、枢密院、三司三足鼎立

杯酒释兵权重要历史事件,杯酒释兵权历史事件发生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赵匡胤规定三衙只有带兵权,发兵权归枢密院,而枢密院虽然有发兵权,却不能直接带兵;后勤粮草的调拨又归三司,这样,三衙、枢密院和三司互相牵制,军权其实就牢牢掌握在皇帝个人手里。

三:强干弱枝,加强中央禁军

赵匡胤下令,挑选各地军队中身强力壮训练有素的骨干军士,补充到中央禁军中来,中央禁军俸禄优厚,待遇崇高,由皇帝亲自督导检阅。这样全国各地的精兵强将便基本上归到三衙中央禁军,地方上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再也不能和中央抗衡。

杯酒释兵权重要历史事件,杯酒释兵权历史事件发生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中央禁军实行“更戍法”,边戍边边换防

赵匡胤规定禁军要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自给自足,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同时部队经常换防,禁军将领也互相调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禁军和地方、将领和士兵之间产生密切的。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策略和与之配套的军事改革,虽然成功防止了五代以来的武将专权和***不安,使大宋王朝进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局面,但是他***取的这些措施也导致战时会发生许多弊端,比如文武官员互相钳制、武将之间互相扯皮以及军令不畅等等。

但是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情,赵匡胤能结束五代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建立一个富足的大宋王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

北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建立了宋王朝。但这个新生王朝百日刚过,就迎来了昔日功臣的叛变。原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因为不满赵匡胤夺权,相继在潞州、扬州起兵。为了守护自己的果实,赵匡胤果断决定亲征。这亲征效果显著,但仍然花了赵匡胤不少时间。

平叛归来的赵匡胤为此深感忧虑。从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建立后梁帝国,到建隆元年(960)大宋帝国诞生,短短53 年间,中原大地历经五代八姓十三帝。《水浒传》在开篇的楔子里引过一首小诗,"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正是对这段混乱历史的高度概括

作为开国皇帝,作为夺权武将,赵匡胤深谙兵权对于王朝兴衰的决定性作用。他无法忘记自己是如何利用兵权,一步步从士兵变成皇帝的。他也无法忘记自己是如何辜负柴氏的信任,用柴氏给的兵力,扳倒了柴氏的。因而对他而言,他的新目标就是:***取最有效的手段,消除兵权可能的隐患,巩固自己的统治。

为了用最小的代价换取牢牢掌握兵权,宋太祖想出了"杯酒释兵权"这么一个迂回而又有效的办法。他用几场畅饮,为自己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也给功臣们一个台阶。用软不用硬,恩威并施,杯酒释兵权的好戏最终完美落幕。

这出戏之所以完美,时机的把握正是关键。当时天下初定,还没有哪个将领拥有能与皇帝相抗衡的实力,众人不俯首听命只会引来杀身之祸。因而即使赵匡胤***取这样看似温和的手段,也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杯酒释兵权算不上强买强卖,而是以诱惑为主。赵匡胤搬出了美人、宅邸、良田,帮大臣们做好了打算。而要获得这一切,只是把原本就属于皇帝的兵权还给他。大臣们只要稍稍一想,便能明白其中利害,自然就顺着台阶下来了。

收回兵权后,赵匡胤又展开了军事改革。他裁撤"殿前都点检"一职,还将中央禁军的领兵权一分为三,由所谓三衙统领。实际上,兵权都落入了赵匡胤手中。因为他启用的统领都是地位低下的将领,并没有根基和实权。由此,中央的兵权不再是皇室的威胁,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大半。

之后,他的目光又放在了边陲。原本驻守边疆的节度使也来到他的宴席,杯酒释兵权的好戏再次上演。几次宴请后,举国兵权皆回到赵匡胤手中。自唐中叶以来,君弱臣强的政治局面就这么在赵匡胤的酒宴上被一点点改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杯酒释兵权重要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杯酒释兵权重要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