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大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探春元春人物传记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红楼梦》中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这些名字中暗藏什么玄机?
  2. 元春省亲和探春远嫁,这两场重头戏贾府少爷都在,为何贾环不在?
  3. 赵姨娘到底是怎么成为姨娘的?

红楼梦》中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这些名字中暗藏***?

《红楼梦》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名字“元迎探惜”实为“原应叹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脂砚斋在四春的名字旁边分别批示:“原也”、“应也”、“叹也”、“息也”。

下面再分别看一下这四姐妹的名字及其性格命运。

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贾元春。元春的名字的来历在《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讲的很清楚,“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所生,故名元春。”元春即“原也”,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三,名列黛钗之后。元春才选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贾府政治靠山之一。其判词和曲子暗示,元春最后因卷入宫廷斗争,最终被人吊死。

二、贾迎春。迎春即“应也”。在金陵十二钗中列第七位,被成为“二木头”。嫁给孙绍组之后,不堪其辱, “一载荡悠悠”,上吊而死。

三、贾探春。探春即“叹也”。在金陵十二钗中位列第四位,在黛玉、宝钗、元春之后。最终远嫁,算是红楼众女子中相对命运较好的一个。

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贾惜春。惜春即“息也”,在金陵十二钗中位列第八位。最后出家为尼。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很多红迷还有一些红学家说是谐音“原应叹息”。本来我不是很相信,以为是这些人的附会,后来我自己读新版《红楼梦》小说时(这个版本集中了几个最早《石头记》抄本中所有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语,很方便我们这样没办法看到早期抄本的普通读者阅读),发现的确是这样的。“原”、“应”、“叹”、“息”这几个字分别写在第二回的夹批里,紧跟着这四位女儿的名字后面的。我这才相信这是作者曹雪芹的原意。

除了这四个字的谐音以外,我个人以为“元春”这个名字尤其值得注意。因为《红楼梦》是借***虚构来暗写明王朝的覆灭,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但是,因为一,写***不是记载历史。***虚构讲究艺术化、形象化,讲究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中间必须有一个筛选洗炼的过程,不宜直接引用真实历史人物的原名,——这叫“不犯”,不然会失去作品的艺术美感。这个道理我想很容易理解,比如作诗,写月亮,通首诗没一个“月”,然而读起来能感到句句都是在说月亮,这也叫“不犯”。

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作者曹雪芹生活在清朝,满清入关后的前一百多年里,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法理依据不足的统治地位,对文人创作***取了高压政策,对各种出现“明”和“清”两个字眼和其它可能有关联的文字都十分忌惮,只要发现稍微有点反清复明意思的文字就会对作者施以非常严酷的惩罚,直接杀头也不少见,这段历史记载中也不乏被冤屈和错杀的案例。所以《红楼梦》作者必须万分谨慎,书中绝对不可出现任何容易使人联想到明朝皇帝的文字。

这样做,在当时无疑是有必要的,也有效避开了文字狱、使得这部作品得以流传至今。然而反过来,这也造成了***本身的主旨和创作意图极其隐晦不明,以至于今天的很多人对作者以写贾府影射明朝皇室这一说法不相信,有很多红迷甚至表示反对进行这样的解读,认为这曲解了作者的原意。

那么,言归正题,回答问题,除了“元春”的名字有很深的含义和功用,迎春、探春、惜春这三个名字,目前在我看来只有一个谐音的作用。

“元春”的含义,首先有:

(贾)+(贾)元春+(贾)宝玉,三个人的名字串起来,可以暗指“朱元璋”,因为“宝玉”就是玉玺、印章,“章”谐音“璋”。所以我说,贾宝玉的大名可以是“贾璋”。

这也是又一条线索,证明作者借写贾府影射明朝皇室。

其次看元春的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待续)

曹公笔下四位贾府小姐,系“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她们的名字依次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大小姐贾元春,系正月初一所生,独占鳌头,是四春之首,后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位高一时。二小姐贾迎春,继元春之后应“迎春花”而得来,然而迎春花是春的使者,初春已凋,从迎春的判词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正印证了迎春命短,曹公已埋下伏笔。三小姐贾探春,是位刺玫瑰,有探寻,探索之寓意,如她的名字一般,这位三小姐敢冒凌寒,在黑暗中寻找春天的信息,有胆识与气魄,敢于除弊利兴,开源节流为大观园进行最后的改革,后来远嫁,去探寻人生的真谛,探索自己的未来.四小姐贾惜春,是因为春的短暂(贾府富贵荣耀的短暂)所以珍惜,爱惜春景春情,所以她潜心学画来留住春景,用心去悟春情。孤僻寡合,最后“可怜侯门绣户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四人名字也正符合“原应叹息”四字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说法:贾府四春的名字连起来,那就是原应叹息。

然而说到贾府的姑娘们,大家想起来的总是三春。元春除了省亲一节,再没有被想起过。大概只有宫里来消息了,王夫人、凤姐管家的才会惦记一下她。

大家的日常生活里,没有她。大家的言谈里,也很少有她。

入宫前,元春的生活应该也是很惬意的,大概不比贾敏差。

原书说: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

爷爷是袭爵的荣国公,奶奶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父亲虽然端方严肃,对儿女却是疼爱的。母亲又是正妻王夫人,王夫人为人,对子女向来也是疼爱有加的。贾母又极爱孙女。

遥想当年,元春的生活该是何等的自在逍遥。

比黛钗,她父母双亲都在,且比较正常。(看看隔壁贾赦贾珍一家都什么玩意?)

比迎春惜春,她身份更加尊贵。(嫡母长女)

说原应叹息肯定是浅显了。元、迎、探、惜的结局,随着故事的推进,显示出来,她们的结局和整个家族的兴衰息息相关。

元春:加封贤德妃,省亲,可谓是贾府富贵之极,到达巅峰之后就走了下坡路

迎春:贾府大房的没落,五千两银子,折卖给中山狼,可怜金玉质,一载付黄泉。家族势利的衰弱,娘家连庇护女儿的能力都没有了,侧面烘托贾府的衰弱。

探春:远嫁,这一生可能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可能就是贾府最后的筹码了。

惜春:三春过后诸芳尽,连族长家的妹妹都已经不再依靠家族了,衰落已极

四位姑娘结局出现在贾家的不同阶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元春省亲和探春远嫁,这两场重头戏贾府少爷都在,为何贾环不在?

电视剧《红楼梦》里有两场重头戏,一场是元春省亲,一场是探春远嫁。可是两场重头里都不见贾环。原因是什么呢?

元春省亲时,书里交待贾环生病了因此没有迎接贵妃娘娘回家。

1.贾环不能把病传染给贵妃。

贵妃娘娘是千金之躯,出现在贵妃娘娘身边的人都应该是健康的,否则一旦把病气传染给娘娘,就是大罪。贾府人不会让这类事情发生,既然贾环生病了,就不能让他迎接贵妃省亲。

2.贾环生病应该静养,不能操劳。

迎接元春省亲是一项大工程,也是非常劳累的工作。元春正月十五省亲可是正月十四,贾府上下通通没睡觉。贾环已经生病了,如果不让贾环休息,也让他熬夜,对贾环的身体不利。让贾环静养是照顾贾环。

正月十五日五鼓,即现代早上3-5点之间,以贾母为首的贾府女眷都盛装打扮, 在荣府大门外恭候贵妃娘娘大驾光临。贾府男人们穿着正装站在宁荣街在西街门外,恭候娘娘銮驾到来。

正月十五,正处于冬季,天气寒冷。古代的天气比现在冷,滴水成冰。站在露天里一会儿就会手脚冰凉,从心里往外的冷。贾环本来就生病了,如果让他站在大街上冻着,很可能加重病情。

贾府从钟鸣鼎食之家走到穷途末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子孙一代不如一代,贾府的男子不成器,所以女子需要承载更多的家族的命运。元春为了让贾府在宫中多一重依靠,所以她入宫了;为了保贾府平安,探春不得不远嫁和亲。贾府的两位小姐,为了家族都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元春入宫后成了贵妃,探春以公主之身远嫁,所以她们两个人地位都变得非常重要。元春省亲和探春远嫁也成了贾府极其重要的两件事。按理来说,这两场贾府的重头戏,贾府的少爷和老爷们都需要在场,可是贾环却不见了踪影,他到底去哪里了?

元春省亲的时候,贾环生病了被移居到别处休养了

为了让元春省亲,贾府耗费上百万的银钱和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来筹建大观园和准备各项事宜,这件事可以说在当时是贾府最为重要的事,为此贾府人都很忙。

真到了元春省亲那天,贾母、贾政等人早起等候着,可是元春直到晚上8、9点才来到贾府,所以每个人都巴不得能够同元春见上一面,说上一句话,贾府的各个小姐和少爷都来见元春了。可是独独没有见到贾环的身影,后来也只是简单地交代了一句,他生病了被挪到别人休养了。

元春入宫的时候宝玉还小,探春也出生了,相比贾环也出生了,可是元春同贾环的姐弟情分很淡泊,这次不知道他的踪迹也没有打算问询,所以即使大家都知道贾环不在场,但从始至终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起过贾环半句。贾环就这样被大家忽视了。

探春远嫁的小近景他在,大远景他没在,身份不允许他存在

探春是贾环的亲姐姐,按理来说,她出嫁的时候他必须在场。因为民间有“姐姐出嫁,弟弟送嫁”的习俗,主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弟弟背着姐姐出门,然后送姐姐到夫家。古代没有送亲的人是不行的,因为这会说明娘家人丁稀少,那么女子嫁到父家是会被欺负的。也从侧面说,如果将来新娘被欺负了,那么也是有人给她撑腰的。

探春如果只是嫁给与贾府门当户对的人家,那么也不会受到很大的重视,可是这一次她是和亲远嫁,所以探春的出嫁意义就不同了。可是贾环在探春远嫁小近景的时候他在,但是在大远景的时候,他就没有在了。因为他的身份没有资格一起去。

贾环只是贾府庶出的少爷,因此能够为探春送嫁的人只有探春的哥哥宝玉。贾环和探春的平日的关系不算亲厚,但是毕竟血浓于水。探春远嫁之前都同赵姨娘和解了,她叫出一直不敢叫的“妈”。她和贾环之间没有什么不开心的,所以她同贾环的关系也变好了。

元妃省亲是贾府一件极其盛大的事,从造园子到省亲中间的时间就有两年多,园子更是豪华奢侈,所花费的银子不计其数。省亲大典从正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元宵夜元妃娘娘才正式临驾,贾府的主子和几乎所有仆役都参与了这次省亲活动。到十五日这天,贾母带领合族女眷早早在荣国府大门外迎候,贾赦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迎候,元妃到晚上大概八点才到园子。

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随行的宫娥彩女大小太监一队一队都垂手站立。三礼过毕,元妃出园,至贾母正室和家人见面,元妃先见了祖母和王夫人,不免说了许多伤心离别的话,此时邢夫人李纨熙凤尤氏及迎春姊妹都在旁围绕,贾政只能在帘外问安,然后两府掌家执事人丁及掌家执事媳妇领丫鬟们在帘外行礼。薛姨妈宝钗黛玉因是外眷,未敢擅入,元妃命进才进来见了面。按***规矩,宝玉是无职外男,是不可以进见贵妃的,因宝玉从小是元春教养长大,姐弟情深,元妃口谕才能进见。

等到元妃和家人在园内用膳游幸、赐名、试才完毕,非常高兴,遂命赏赐礼物,这个时候才写到贾兰和贾环,“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转。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转”。说明贾环年头就生病了,在外调养,故没有参加这次省亲大典。但是在这次省亲大典结束时,元妃赏赐礼物,依然有贾环的。贾母一人是一等;贾赦贾政是一等;王夫人和邢夫人一等;宝玉和宝钗黛玉诸姐妹的一等;尤氏李纨凤姐三人一等;贾珍、贾琏、贾环、贾蓉都是同样礼物。又赐了贾母王夫人及众姐妹房中奶娘丫鬟礼物;其余又赏赐了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以及厨役、优伶百戏杂耍杂行等人礼物。

从这里可以看出,贵妃省亲,贾府主子仆役都参与了这次大型活动,贾环作为贾府主子少爷,不可能不参加,只是年头就病了,在外修养,想赵姨娘和贾环在一起也没有参加。若贾环不病,一定和贾珍贾琏等在庭外行礼,只有宝玉这个凤凰蛋可以进见贵妃,是特别允许的。贾环作为外男,是不可以进见贵妃的,贾府没有必要因为贾环是庶出而不让参与。

赵姨娘到底是怎么成为姨娘的?

贾府主子们的姨娘有几种来历。

一种就是像65回兴儿说的,“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这“服侍”不是一般服务,作为准姨娘还需满足主子的生理所需。就如王夫人暗中为宝玉定下的袭人,贾母认为唯一可以侍候宝玉的晴雯,只不过晴雯的美貌、聪慧反被王夫人所不容。以探春与元春的较大年龄差推测恐怕探春之母赵姨娘不是这种方式当上姨娘的。

第二种是嫡夫人陪嫁而来的丫鬟,由通房大丫头而至姨娘。比如凤姐的丫头平儿就是贾琏的通房丫头,将来也必定要当姨娘的。但赵姨娘的兄弟也服役贾府,赵姨娘应是家生奴婢,而不是从王府带来的。

第三种就是男性主子看上哪个奴婢便收作姨娘。就像贾赦看中鸳鸯,只不过贾母没有同意罢了,但贾政很可能以这种方式纳的赵姨娘。55回赵姨娘有段话可以揣测她上位的艰辛,“我在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熬油似的”?莫非她也是用了点心机,并与贾母婆媳斗智斗勇才成功作了姨娘,就像袭人那样“素有争荣夸耀之心”,她也早就把姨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还有就是外头看上了,买了来作妾。就像47回贾母拒绝贾赦欲纳鸳鸯的要求,叫他买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大概外头买妾也是贾府常态。后来贾赦果然在外头买了一个。

赵姨娘的少女时代,一定是个明媚动人,浅薄张狂,伶牙俐齿,善于针黹的姑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夫人最讨厌这样的姑娘。

王夫人在根本不认识晴雯,对晴雯唯一的印象就是有一次骂小丫头的样子,王夫人说看不上那副狂样。

那么谁狂过?谁给王夫人留下的在心底恨的烙印,这个人一定是赵姨娘。

赵姨娘成为姨娘的路一定是很坚难!

1.赵姨娘是荣国府的家生女儿

家生女儿就是奴籍,就算贾政看上了,他们有了亲密关系,也什么都不算。

比如:袭人、碧痕,她们都同宝玉有过所谓云雨之事。可是袭人的准姨娘的待遇是王夫人偷着给的,并沒有过明路。至于何时过明路,那真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碧痕,更是什么都没有。连二等丫鬟都没混上去呢。

2.赵姨娘的上位,与贾母无关

红楼梦里赵姨娘,是贾政的两个小妾之一。他是怎样成为姨娘的呢?


王夫人年过半百,赵姨娘却还丰韵犹在,大抵不过三十出头点。所以不应当是王夫人的陪房丫头,也不可能是袭人那样,在王夫人进贾府之前,就被安排侍侯贾少爷的,因为年龄对不上。倒是年长的周姨娘有这两种可能。

那么有没有外面买的的呢?像贾赦花大价钱用八百两银子,买了个17岁的美女嫣红为妾,这个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贾政不比大哥那样******,他是有功名,好诗书,讲礼义之人,克己复人,对儿子宝玉痛下狠手打可见其性。

因此赵姨娘最大的可能是贾府的小丫头上位,原因还得从长子贾珠之死说起。元妃入宫,膝下空空,好在又生了宝玉,但富贵之家繁盛的表现,重要表现就是子孙满堂。

常言独木难支,独子难养,贾母准许房中的丫头叫他小名宝玉,也有好养的意思。贾母怕万一再来个闪失,王夫人尚不说,贾政一房可就绝后了,这可是不孝啊。

所以仅管王夫人千般不乐意,老太太发话,她为了贤名也要表示全力支持的。常言"贤妻美妾",老太太挑人审美一定错不了,赵姨娘作为家生子,模样一定出挑如晴雯一般,送去儿子房中服侍,贾政也乐得受用,正如贾母说过,哪个猫儿不贪腥呢?

赵小丫成了贾政的三房,肚皮也争气,赶着生了一女一儿,如愿当上了姨娘。私下里很多时候,赵姨娘表现出令人讨厌的样子,愚昧,洒泼,不可理喻的言行,皆是缺乏教养的表现,连女儿探春也不认她。其实在王夫人老太太面前,她仍是身份卑微的奴才,规规矩矩的侍候他们。

只是有了青春貌善的赵姨娘,原来贾政还和她说几句体己话的妻子,王夫人就被冷落了,除了谈论下正事时,客客气气说两句,再不复往日温情了。

大宅门中,成为姨娘的道路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条。咱们看一看哪一条小妾之路是和赵姨娘。

一,被长辈作主指给晚辈作妾,如秋桐。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妾因为有长辈做后盾,都比较牛逼。这也是秋桐为什么不把尤二姐,平儿放在眼里的原因。二,从外边买来的,如贾赦八百两银子买来的嫣红,三,陪嫁丫头被抬为通房丫头,有了孩子以后,被提升为姨娘,如平儿要走的路。四,先勾搭上主子,上了主子的床,有了孩子后被抬为姨娘。如麝月,秋纹,金钏等。五,主子看上了某个丫头,把某个丫头潜了,然后要回来那位小妾。如鸳鸯可能的那种情况。

分析以上五条成妾之路,可以看出比较符合赵姨娘的只有第四条。因为赵姨娘是贾府家生子,又不得贾母的喜欢,还被王夫人讨厌,所以,赵姨娘的第一,二,三条小妾之路都可以pass掉了。而第四条,第五条,则很符合赵姨娘的实际情况。

赵姨娘做事虽然不靠谱,但是她相对于王夫人,不但年轻漂亮,性格也比较直爽活泼,还很会巴结贾政,先投其所好,温柔体贴,再把贾政侍奉的舒舒服服,成了贾政离不开的人物。这样,不管贾母王夫人同意不同意,赵姨娘都成了贾政的小妾。赵姨娘,她不但在贾府站稳了脚跟,还成功的为贾政生了一双儿女,成了小妾中的战斗机。

当然这些路有综合运用的,如香菱,袭人。也有单独运用的,如平儿等,因为与赵姨娘的情况相距甚远,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探春与元春的人物传记图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