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太平天国西征历史***,太平天国西征历史***概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平天国西征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太平天国西征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太平天国西征顺利?
  2. 太平天国运动东征和西征的目的?
  3. 北伐和西征时间原因性质意义?

什么太平天国西征顺利?

1、历史客观因素。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战败的清***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而南京条约带来的五口通商,使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中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这为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2、地理因素。两广地区位置偏僻,且为山区,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袖得以利用清***疲软的控制和复杂的地形来发展起义军。

太平天国西征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西征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思想因素。洪秀全把***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对于劳动人民具有极强的吸引和凝聚力。

4、战略因素。太平天国建国初期***取的是战略进攻措施,在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打乱了清***的剿灭***,为太平天国的发展赢得时间

5、农民起义之间的配合。捻军是活跃在北方革命武装的主力。捻军和原先进入西北的太平军,共推赖文光为领袖,在黄淮平原展开武装斗争。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分为东西两支。1853年,在太平天国起义和福建小刀会起义的下,推举天地会广东帮首领刘丽川为首领,准备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太平天国西征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西征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综观西征,太平军之所以能在强敌环伺的不利环境中取得空前的胜利,除了战士们作战勇敢外,还应归功于石达开的正确指挥。

他冷静分析敌长我短,确立了避敌锋芒、诱敌深入、惊营疲敌、快速制胜的战术思想,不仅令太平军将领们赞不绝口,更使他的老对手曾国藩和与他交过手的英国侵略者自叹弗如,以致谈"石"色变。

太平天国运动东征和西征的目的?

太平天国东征和西征的目的是西征是为了消灭湘军,消除湘军对太平军根据地的威胁,东征的目的则是为了占领富庶的江浙地区和上海,扩大自己的财力,并相机看看能不能和西方诸国搭上关系,得到西方世界的支持,以此对抗清庭,并趁势大自已的势力,推翻清朝统治。

太平天国西征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西征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伐和西征时间原因性质意义

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进行西征和北伐的目的

西征目的: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天京处于长江下游,要进行有效防御,就必须控制天京以西的安徽江西以及湖南湖北等广大地区,并夺取长江沿线的战略要地如安庆、武汉城市,以防清军顺江东下,进攻天京。扩大太平天国统治范围,为太平天国提供丰富粮草。打破江南,江北大营对天京的围堵。

北伐目的:为推翻清王朝,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太平军的北伐,兵锋所向,直指清朝统治的中心——京师(今北京),其目的就是积极进取,主动出击,减轻清王朝对天京的军事压力,消灭清朝统治的有生力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随即展开北伐及西征。

1853年5月洪秀全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2万多太平军将士北伐。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但北伐军广大将士英勇奋战,震撼清朝心脏地区,牵制大量清兵,客观上对太平军西征起到了支持作用。

与此同时,洪秀全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兵员两三万人,自天京溯江而上西征。西征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1853年秋,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可惜石达开适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令曾国藩免遭灭顶之灾,未能给湘军以歼灭性打击,军事上潜伏着巨大隐患。5月石达开与秦日刚会师天京,参加天京解围战,大破清军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平天国西征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平天国西征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