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作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于吉,左慈到底是什么人?
  2. 宋慈真是世界公认的法医鼻祖吗?

于吉,左慈到底是什么人?

就是有一些本事,又加上能说会道,忽悠旁人自己是大仙,跟现在的传销差不多。传销里被***的对上级说的都是坚信不疑的啊,说自己是大仙也会信的。在当时他们传销做的很成功,就这样作为仙人活在老百姓口里了。

男生们对这两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即便是没有看过《三国演义》,也应该在各种以三国为背景的网游中见识过这两个人

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作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先看看两人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在《三国》中,于吉、左慈二人被描写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两人虽不属于三国之中的任何一方,却不可避免地与三国之中的某一方产生联系——于吉和孙策,左慈和曹操。而且,于、左二人的高深的法力也在与孙、曹二人的交锋中体现出来。



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作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于吉和孙策有什么关系呢?说来比较奇葩,大概可以称作“互相致死”的关系。当时,孙策身中箭伤,医生嘱咐他百日之内不得动怒。可是,就在此时,孙策遇见了求雨成功、深得民心的于吉。作为统治者,孙策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地盘有另一个深得民心的主,所以,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杀了于吉。

这两个人其实是出现在三国演义一书当中,演义这东西可信度不高,但是可阅读性还是很高。罗贯中的演义也不是凭空写出来的,也是根据正史的内容。历史上确实是有于吉、左慈这两个人,只是没有三国演义里面说的这么神罢了。

在三国演义当中,左慈是一位道士。不仅可以穿墙入地,甚至是还可以从碗里面钓鱼。他从小就很聪慧,在山里面修行练道几十年时间。等到小有所成的时候,才开始走下山帮助百姓。中间曾经和曹操有过交集,曹操想杀他,但是最后还是被他用法术逃了。

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作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左慈刚开始下山的时候,并没有和曹操多少交集。只是随着名声越来越大,曹操开始知道此人。然而他生性多疑,不是怎么写相信,就说让人带他来看一下。能为己用就做术士,不可以就杀掉。就这样左慈来到了曹操这里,最后差点把自己交代到这里。

左慈来到曹操这里后,曹操设置晚宴招待他的到来。但是所有的东西上来之后,曹操又说道:所有东西是准备好了,但是我看这里还差了一条鱼。左慈知道曹操这是考验自己,说道这很简单。随手拿起身旁的碗,从碗里面捞出来一条三尺多长的鱼。

曹操感觉很神奇,一时间没有好的借口为难他,就胡乱搪塞的过去了。后来曹操又开了一场大的宴会,人数多达几百人,让左慈招待所有人。但是左慈只是拿出来了一块肉干,一壶酒。曹操认为这是在戏弄自己,但是左慈的肉干怎么切都切不完,酒怎么喝也喝不完。曹操这也没话说了,只好又过去了。

但是第二天突然有人来报,说街上的酒肉全都丢失。于是曹操有了借口杀他,说他是偷百姓的酒肉。左慈知道大事不妙,跑进羊群变成了羊躲过一劫。曹操还是不死心,派出大量人去找,但是每次快要找到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变成了左慈。

刚抓回来后又都变了回去,几次下来左慈就彻底没了踪影。这些内容当然是演义当中所写,实际上的左慈并没有这么神奇,只是在罗贯中的笔下活了。

宋慈真是世界公认的法医鼻祖吗?

开创法医鉴定学,被尊称鼻祖

宋慈是南宋士族,为官二十余年,祖上做过唐朝宰相,从1240年起专职刑狱,此后一直到1248年,都在和案子打交道,1247年,他把为官之后种种断案整理成书,私刻了一套《洗冤集录》,后来此书惊动了皇帝,被奉旨刊行天下

他的这部书是当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因此,宋慈也被尊称为法医鉴定鼻祖

宋慈虽强,但他真不是法医鼻祖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湖北云梦县发生了一件大事,在该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墓葬主人叫喜,一名秦朝地方负责刑名普通官吏,这个人没别的爱好,一生就喜欢抄录,死后让家人把他的抄录都陪葬在墓地

这批秦简涵盖了当年的法律、行政、医学等多方面,其中有98简被称为《封诊式》

那时候没有法医称呼,负责勘验的是令史,估计是一名狱吏,法医勘验只是他的职责之一

下面我们来见识一下2000多年前的法医

第一个案子秦简中记录标题为:贼死

说是有天某乡求盗(捕快)报案,发现不知身份的男性死贼一名,于是县里头就派遣了一名令史去调查,这令史调查回来后爰书(汇报):

我和牢隶臣(狱警探员)以及报案捕快一起勘察:

宋慈(1186年—1249年),南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其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作为一名法医,有幸拜读过这部作品。虽然这部巨著,受时代科学水平限制,存在一些错误,有些地方还有一些迷信思想的束缚,然而瑕不掩瑜,总的来说,这部著作仍是一部符合科学、探究、思辨精神的杰出著作,对世界各国法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好多经验之谈,现在实际工作中仍有

宋慈也因此被西方人称作“法医学之父”,当之无愧的世界法医学鼻祖。

引言:《大宋提刑官》里塑造了一位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寻找案情突破口的忠直提刑官,那就是宋慈,他对待每一具可以找出凶手的尸体,严谨而认真,破解了很多疑难案件,他还书写了一部《洗冤录》,这部书被誉为法医界的鼻祖。

《洗冤录》奠定了他在法医界的地位

虽然《洗冤录》作于南宋,但这部书是宋慈经过无数次经验整理而成的,他凭借勘测犯罪现场的实战,***冤案无数,“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情,初情莫重于检验”。他在《洗冤录》中如此说道,他坚持一个案子多次审理,同时也重视现场的勘验。

全书被分为四卷,从生理、药理、诊断、治疗、预防、急救、检验等方面进行论述,有很多内容被沿用至今,对现代法医事业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譬如在骨折时用夹板固定伤断部位,包扎创伤用活剥鸡皮作绷带,它富于弹性。这些都是宋慈根据现场得来的经验,同时对于缢死之人的抢救方面的介绍,近乎现代的人工呼吸,在南宋时期,宋慈就已经开创了这个先河。

在毒物学方面他认为:“土坑漏火气而臭秽者,人受熏蒸,不觉自毙,而尸软无损……”,这个用于毒气中毒的描写,很接近现代的一氧化碳煤气泄露,致人死亡的事件

《洗冤集录》中,有一些检验方法虽属于验范畴,但却与现代科学相吻合,令人惊叹。如用明油伞检验尸骨伤痕,就是一例:“验尸并骨伤损处,痕迹未现,用糟(酒糟)、醋泼罨尸首,于露天以新油绢或明油雨伞复欲见处,迎日隔伞看,痕即现。若阴雨,以热炭隔照。此良法也”。将红油伞遮尸骨验,若骨上有被打处,即有红色纹路,微荫;骨断处,其拉续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红活乃是生前被打分明。骨上若无血荫,纵有损折,乃死后痕。

这些看起来神神秘秘的检验方法,其实在现代并不神秘,就是运用了光学原理,但是在生产力与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宋慈能提出这些先进的经验,也是值得夸赞的。

他严谨认真,视人命为天,坚守了提刑官的职责

宋慈一直认为,人命关天,除了对尸体、伤痕及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勘验,检验官要重视对现场周围以及相关人员的调查和访问,只有把各方因素综合思量之后,方能获取正确而有效的证据,以使得自己的检验结果得到印证,探明案件真相。

宋慈在这方面可以说极其严谨,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出色的检验官,有两个条件:一为尸、伤等检验的技术,二为综合素质的考量,且后者更为要紧。他的这些理论在现代依然是法医界的宝典,宋慈能在南宋时期就提出这种观点,可见其为人的正直严谨。

宋慈“博***近世所传诸书”,“会儿粹之,厘而正之”,加上多年实践经验,“增以己见”,终写成《洗冤集录》。他四任提点刑狱司,以身作则,慎重狱事,正如其所言,他真正做到了“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宋慈提出了一个合格法官的普世标准—洗冤泽物!

宋慈做提刑官之时,严肃谨慎,宋慈在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为官清廉,生活朴实,一生无其他嗜好,晚年更加谦虚谨慎,爱惜人才,虽是后生晚辈,凡有一技之长,皆提拔引荐。因为他的谨慎认真,使得很多冤案在他的手中得以洗雪,说他是法医界的鼻祖,完全没有错,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宋慈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注定名垂青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贴近老百姓的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