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edi标准的发展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edi标准的发展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电子数据交换(EDI) 是结构化的数据通过一定标准的报文格式从一个应用程序到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电子化的交换,电子数据交换将人为干预降到最小化。一个EDI系统通过内部系统给贸易伙伴系统发送数据只需几秒钟的时间。
EDI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datainterechange,也就是电子数据交换,EDI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使用的国际标准,EDI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箅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別的商业语言。比如,国际贸易中***购订单,装箱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均***用EDI技术。
现在由于电子数据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EDI的含义逐渐被狭义化: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为无纸化贸易。
EDI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是其真正发展却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情。由于国际贸易的需求和追求利润的直接剌激,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EDI应运而生了,EDI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可将原材料***购、生产制造、订货与库存、市场需长与销清,乃至银行、保险、运输等业务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传统的贸易经济行为从纸张往来逐步由电子数据替代,EDI技术带来的好处是:避免数据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经营的应变能力,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客户服务和客户关系,提高竞争能力。
20世纪60年代末,欧洲和美国几乎同时提出了EDI的概念。早期的EDI只是在两个商业伙伴之间。20世纪70年代,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也带动了跨行业EDI系统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EDI标准的国际化又使EDI的应用跃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EDI的工作流程:
1 、发送方计算机应用系统生成原始用户数据。
2 、发送报文的数据影射与翻译。影射程序将用户格式的原始数据报文展开为平面文件,以便使翻译程序能够识别。翻译程序将平面文件翻译为标准的EDI格式文件。平面文件是用户格式文件和EDI标准格式文件之间的中间接口文件。
3、 发送标准的EDI文件。
4、 贸易伙伴获取标准的EDI文件。
5 、接受方应用系统处理翻译后的文件。
与电子邮件等应用系统不同,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网络中传输的是经过翻译软件翻译的标准格式报文。
EDI 是英文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交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通”。 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别的商业语言。例如,国际贸易中的***购订单、装箱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 EDI 商务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简单地说,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化贸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edi标准的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edi标准的发展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