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二战时候的苏联红军,最接近完全崩溃是哪个时候?
  2. 苏联的立国之战?
  3. 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的?

二战时候的苏联红军,最接近完全崩溃是哪个时候?

德军进攻苏联就差几十里攻入莫斯科,苏军斗志低弱,意志消沉,关键时刻,北方天气给苏军带来转机,此时的莫斯科进入冬季,德军在一路高歌,突然莫斯科气温骤降,德军不适应寒冷的气候,士兵***大栓拉不开,更糟糕的是德军坦克和汽车冻结,不能行驶和作战,是天气拯救了莫斯科。

谢谢邀请!

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事件,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战争初期。当时斯大林对希特勒的野心估计不是,认为德军的目标是西欧和北非。把注意力放在远东,防范日军。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实这些都是***释放的烟雾弹。一九四一年六月的一个礼拜日,***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袭击,甴于事先苏军豪无准备,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溃不成军,损失惨重。苏军大量战机、军事设施被炸毁。

苏德战争,苏军经历了从战略退却、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只至攻克柏林,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么几个阶段

卫国战争中,苏军损失最大的是战略退却和战略防御阶段,有多达几十万人被围歼的战例。

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事件,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卫国战争中,苏联付出了牺牲四千多万军民的惨痛代价。

在这五月九日卫国战争胜利日之际,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别忘记历史,不忘国耻!居安思危,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须时刻保持警惕!

二战苏德战争,苏军最危险的时刻有三个时机,一个是德军闪击苏联,西部边境遭受重大损失;一个是莫斯科战役,再一个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果按战役性质来讲,北线列宁格勒保卫战是接近崩溃阶段。我们从两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事件,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从苏联整体全局来看,莫斯科战役是最危险的时候。

这是因为,莫斯科是苏联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莫斯科,就可以严重打击苏联军民信心。同时,苏联又是苏联的中枢指挥中心,占领莫斯科就会使苏军的指挥体系迅速瓦解。正因为莫斯科战役的重要,斯大林才命令朱可夫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在阻击德军进攻的同时,还要他在11月7日进行红场阅兵鼓舞士气。

第二,从苏德战争的进程来看,苏联在三个战役中接近崩溃边缘。一个是列宁格勒战役,***曾叫嚣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消灭掉,原因就是列宁格勒是苏俄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占领列宁格勒对于德军来说,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一个是西部边境和基辅战役的失利。德国闪击苏联以后,由于苏军准备不足和西部特别军区在指挥上失误,使德军迅速打开了西南和南线通道,苏联红军接连在西部边境和基辅战役失利,使苏军面临南线崩溃的边缘。三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由于斯大林格勒事关南线高加索***及顿涅茨平原的安危,谁拥有斯大林格勒谁就能拥有丰富的***保障。斯大林才在这场战役中下达了著名的不准撤退命令。

先看战争初期的一系列战役中,苏军重兵集团被合围歼灭后的俘虏数字:明斯克合围战32万余人、斯摩棱斯克合围战31万余人、乌曼合围战10万余人、基辅会战66.5万人,尽管这是德国军方的单方面统计数字,应该也比较靠谱。然而1941年10月23日结束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合围战中,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67.3万人。

(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将军)

什么概念呢?就是苏军用于莫斯科***防御的125万大军几乎被完全粉碎,伤亡被俘超过100万人,德军前锋10月14日在行进中占领加里宁,已经撕破了苏军的第二道防线,至少在表面看起来,莫斯科已经笈笈可危。第二天中午12点50分,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通知美国大使,整个苏联***除斯大林本人外,连同外交使团都已进行疏散,目标是525英里以外的古比雪夫。

“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分为两个部分,按照“台风行动”的作战***,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负责两翼突破和围歼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时任司令员叶廖缅科将军。而德国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和霍特第3装甲集群、霍普纳第4装甲集群的强大兵力,负责消灭位于维亚济马的“西方面军”主力,时任司令员科涅夫将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

战争最接近崩溃的时候,也就是最接近胜利的时候。虽然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42年6月28日打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但是苏联红军最接近崩溃的时候应该是1941年9月30日爆发的莫斯科保卫战。

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前,***的闪电战一直是一个神话,一个牢不可破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这一神话的破灭,闪电战是可以被打破的,这对苏联高层和普通战士的心理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苏联当时虽然地域广阔,按理说战略回旋余地更大,但是苏联的工业都是集中在欧洲部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没刷漆的坦克工人开着奔赴战场了,可是广大的西伯利亚除了皑皑白雪,没有可用于战争的工业设施。林海雪原怎么养的起几百万军队。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已经退无可退,所以才有了经典的红场大阅兵,苏联红军从红场直接开赴战场,以损失70万人的代价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最后的胜利,这也是德国二战中第一次大失败,也是***败亡的起点,仅仅三年半之后,苏联红军就踏入柏林。

一场战争的胜利会极大鼓舞指战员的信心,战争打的还是心理,一只失去战斗信心的部队只能是兵败如山倒,莫斯科保卫战就是苏联红军一针强心剂,建立强大的心理防线,这也是莫斯科保卫战为什么是最接近崩溃的时刻,也是最接近胜利的时刻!

苏联的立国之战?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苏俄建立,苏俄与同盟国签约,割地赔款退出一战。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美国、日本等协约国成员出兵俄国,他们还出钱资助俄国国内的白俄武装,试图把苏俄***扼杀在摇篮中。

列宁等人率领苏联红军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击败了内外敌人,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和平发展的机会。在14国联军干涉俄国的战争和白俄内战中,俄国总共死了1000多万人。

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的?

列宁格勒战役,也叫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近代历史上大城市围困时间最久的包围战,苏联以150万军民生命的代价保卫了这个以苏联缔造者名字命名的城市,捍卫了苏联的尊严。

在战役开始前,苏德在波罗的海和列宁格勒地区的军队实力相差悬殊。苏联北方军和西北方面军共有五个集团军,39个师,其中22个师建制残缺,装备不足,多数部队军员不足50%,新组建的卢加战役集群战斗经验不足。而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共有三支集团军,29个师,其中有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同时还有中央集团军群的支援和芬兰军队15个步兵师的助攻。

德军在对列宁格勒发起三个月的猛烈进攻后,由于未能达成预定目标,不得不开始围困列宁格勒,切断列宁格勒所有的***补给线,以逼迫苏军投降。

但是就这样,苏联军队和人民坚持了将近三年,期间一直保持斗争精神,最后等到了解放的时刻,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人民战争”,什么是“人民的胜利”。而持久作战离不开粮食补给,装备补充和士气,列宁格勒能坚持下来也正是把握了这三点。

德军围困列宁格勒就是看准了列宁格勒没有自产粮食的能力,想要断粮逼迫城中百姓投降。城中三百万居民,每天都有人饿死,路上每天都有冻死饿死的尸体被拖走。士兵每天只有一斤面包,儿童和工人只有125克由木屑和面粉混合而成的“黑面包”。

怎么让城里的军民活下去,成为了苏联最高统战部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而这个时候,俄罗斯的“冰将军”帮了苏联一把。列宁格勒背靠拉多加湖,过了十一月,拉多加湖就会结冰。列宁格勒方面军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在冰面上修建运输公路。但是冰面没有达到指定厚度,盲目通车会导致严重的人生安全问题。这是天意有顺遂了苏联一次,很快天降大风,气温骤降了十二摄氏度,湖面冰层厚度瞬间达到了180毫米,苏军当即决定开辟这条“生命之路”。

但是冰面并不是那么稳定,之后短短十天就发生了四十多起司机落水***,冰面破裂重合之后又薄又滑,成为了冰面上的“沼泽地”。但是列宁格勒军民用勇气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海域,拉多加湖的冰面运输线成功拯救了列宁格勒三百万人。

这条线路不仅满足了粮食的需求,更为城中的军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补充军备,让列宁格勒方面军有了持续斗争的底气。

在如此危险的境地下,列宁格勒的人们却保持着高涨的斗争意志。剧院天天夜里开演,剧照贴在大街小巷,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从不间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联红军沉重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