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德军如何进攻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2. 二战苏德为什么死磕斯大林格勒?

德军如何进攻才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德军有两个拿下斯大林格勒的机会,最容易的一个就是在第4装甲集团军在夏季攻势的一开始就直插斯大林格勒,因为德军刚刚粉碎了苏军对哈尔科夫的反击,全歼了苏军2个集团军,重创了2个集团军,此时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苏军防御很薄弱,部队都在撤退的途中。而机动性高的第4装甲集团军可以趁势直接越过顿河,占领斯大林格勒。

实际的过程是第4装甲集团军在向斯大林格勒挺进中突然被命令向南转向以协助A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团军突破顿河,随后再向东北向进攻,从南面进攻斯大林格勒。而西面正面推进则交给了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该集团军以步兵单位为主,所以行进缓慢,等到攻到斯大林格勒城下时,苏军的溃兵已经在斯大林格勒集结,并且得到了新锐部队的支援,斯大林格勒的防御已经大大增强,德军不得不陷入苦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个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在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陷入苦战后,该方向上的战事已经不可能短期结束,所以德军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加强第6集团军两侧漫长侧翼的掩护的重要性,同时为了避免陷入城市的消耗战,增加第6集团军的进攻兵力也实属必要。实际中德军不断的为第6集团军提供新锐力量以尽可能快的拿下斯大林格勒,但是却没有更多的兵力来部署于第6集团军的两翼,为其提供坚强掩护,最终苏军的反攻撕碎了德军脆弱的侧翼防线,整个德军集团军陷于包围,全军覆没。

所以这第二种方法就是加强斯大林格勒方向上侧翼掩护兵力,而增加掩护兵力只能是以德军放弃对高加索方向上的进攻为代价。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苦战之时,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的大部分得机动部队和空军单位已经抽调到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A集团军群此时只能在高加索地区进行僵持,无力再发起进攻。所以还不如直接暂时放弃这里的攻势,全线收缩,将节省出来的兵力用于斯大林格勒方向上,集中兵力优先解决这里的战事,待在顿河、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河一线确实建立起坚强防线后,再行对高加索地区发起进攻。

集中霍特,曼斯坦因,保卢斯的ab集团军群全力突破伏尔加河防线,实行以战养战,保卢斯不能担任集团军司令,应该由曼斯坦因担任,占领阿斯特拉罕后,让德意志志愿兵攻打高加索油田和斯大林格勒,第一,攻占伏尔加河左岸的效果是,占据斯大林格勒,彻底歼灭苏联草原方面军,东南方面军,南部方面军主力,让苏联只能在中亚调兵,由德意志志愿兵攻打高加索油田和斯大林格勒的目的是减少德国本土人员损失,加大消耗战俘,免得浪费粮食,如果那些人能忠于德意志,冲锋过后就是精锐存在!!末位淘汰只适合于敌人的俘虏,而不适合于自己人!!

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兰色方案***开始的第一阶段作战就是由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匈牙利第二集团军一起直接攻向顿河,并渡过顿河占领沃罗涅日城,而后开始兰色方案的第二阶段作战,第四装甲集团军沿顿河攻向下游,和第六集团军配合围歼顿河以西全部苏军。

由于沃罗涅日的特殊交通地位,它的丢弃使斯大林无法容忍的,大量苏军被调来夺回沃罗涅日,对沃罗涅日周边的德军防线发起了连续的大反击,把第四装甲集团军死死拖住,并被大量消耗,因此德军不得不修改兰色方案第二阶段的作战中配合第六集团军事宜,只能由第六集团军独自承担第二阶段任务。。

得不偿失的是,在整个兰色方案中,第四装甲集团军是扮演特殊地位的角色,它是一支机动部队,后续方案的实施好坏它起着决定性作用。暂时缺少了第四装甲集团军的配合,从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德军的战役进程就喜忧参半了,喜的是达成了占领目标,忧的是俘虏太少,大量苏军从一个个包围圈的空隙处突围,不停地整顿、重组、再战。同时也耽误了第四装甲集团军第三阶段的作战任务,即直接冲向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论是德军以沃罗涅日城为目标的方案是错误的,目标应以沃罗涅日前方的顿河为界,不应渡过顿河占领沃罗涅日。而应利用顿河的宽度,在此处取守势,由实力较弱的第二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二集团军负责防守,尽快放开第四装甲集团军用于后续***。(望指正)

德军之所以败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兵力不足。此前,德军经历了基辅战役、列宁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哈尔科夫战役后,兵力兵器损失严重,苏联军队损失更为惨重,希特勒认为以保卢斯指挥的第六集团军主攻斯大林格勒就足够了,以当时的兵力对比来看,德军在飞机坦克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分别是3.6:1和2:1,兵力只是苏军的1.2倍,火炮迫击炮双方相当。起初德军进展顺利,但是越接近城市核心区苏军的抵抗就越激烈,双方展开逐屋逐地的争夺,阵地之间的距离有的只有几米远,苏军***用突击小组的作战模式,不断地进行反突击,而德军坦克方面的优势在巷战中完全发挥不出来,德军又没有及时切断伏尔加河与斯大林格勒的联系,使得苏军增援部队能够通过水路源源不断赶到市区参战。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策动下,苏军在***调集了大量的预备队,目标直指保卢斯集团军的侧翼,德军兵力不足,主力被苏军牢牢牵制在城市的瓦砾之中,侧翼只能靠战斗力低下的罗马尼亚军团进行掩护,斯大林格勒战役以第六集团军被全歼,保卢斯兵败被俘而告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初,***原本是用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进行夹攻的,如果***能够坚持这样的***,完全可以趁苏军统帅部没有判明德军意图之前夺下斯大林格勒,但是***却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主意,把坦克第四集团军调到其他方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德军总体兵力不足,根本无法完成***制定的战略目标。

  如果抛开战争的非正义性不谈,仅从战术角度来分析,德军在兵力占优、开局顺利的情况下,一再错失良机,既没有向苏军深远纵深实施迂回兜击,也没有进一步合围聚歼苏军战略预备队,使原本攻势凌厉的闪击战,演变为久拖不决的阵地战,其失利原因令人扼腕叹息。如果说1942年4月德军兵败莫斯科城下,是因为天公不作美、气温骤降所致,那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则完全是自上而下层层决策失误的必然结果。

  慕什塔戈认为,德军统帅部在制定1942年夏季的“蓝色行动”作战方案时,如果把握住以下三个环节,定能拿下斯大林格勒:

  一是换将。保卢斯是一名优秀的参谋,却不是合格的指挥员。鉴于他在攻占波兰法国战役,以及基辅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于1941年12月任命保卢斯为第六集团军司令,并在半年后的“蓝色行动”中继续对他委以重任,由他统辖33个师、近47万人的重兵集团进攻斯大林格勒,从而酿成了***在苏德战争期间最严重的一次用人失察之错。1942年8月中旬,保卢斯在已经突破苏军外层围廓防线的情况下,不去发挥装甲集群的快速突击优势,对苏军实施穿插分割,而是沿袭自己在波兰战役中拿手的平推重压战术,使德军宝贵的装甲集群陷于街垒巷战之中。此外,保卢斯缺乏主见、犹豫不决、一味盲从上级的性格缺陷,也使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一再失去战机。如果第六集团军司令一职由曼斯坦因担任,甚至由保卢斯的前任赖歇瑙回来担任,情况都会完全不同。

  二是合围。苏军并不畏惧德军的重兵围城,相反,却对德军装甲集群的纵深突贯与合围行动感到束手无策,战争初期的明斯克和基辅战役,都反映了德军合围行动的巨大威力。德军本应一以贯之地***用战略合围行动,对斯大林格勒守军实施迂回和封堵,却以极其有限的兵力对该城实施单面攻击,被动地消耗了进攻***,结果把战场主动权拱手相让。1942年7月哈尔科夫和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胜利,使东线德军弥漫着轻敌情绪,上至元首下至军长、师长,都相信仅凭B集团军群的100万兵力就可以拿下斯大林格勒,殊不知苏军有116万兵力正位于伏尔加河西岸及城内严阵以待。因此,德军应集中A、B两个集团军群的大部兵力,以绝对优势兵力从南北两翼对斯大林格勒以东深远纵深实施战略合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围歼城内守军。

  三是阻援。1942年6月德军分兵两路,其中一路直取高加索油田,其目的就在于夺取石油及粮食***,切断苏军的战略补给线。然而,德军仅仅做到了从战略上重视对苏军实施阻援,却忽视了战役战术上的阻援。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之所以能够坚守长达5个月之久,甚至在市区80%以上面积均已落入德军之手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核心据点,就是因为伏尔加河西岸码头仍掌握在苏军手中,守城苏军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东岸得到兵力支援和后勤补给。可见,1942年9月初,德军统帅部命令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和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从西部及西南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动钳形攻击,是整个战役期间德军战术决策的最大败笔。此时,德军应集中第四装甲集团军主力,或从A集团军群抽调第一装甲集团军用于斯大林格勒方向,这部分装甲突击兵力应越过城内苏军,尽量不与之缠斗,集中力量夺占伏尔加河渡口,使城内苏军变成孤立无援之敌。

二战苏德为什么死磕斯大林格勒?

二战苏德战争,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要性,刚开始苏德双方都没认识到,只是随着战斗进程的不断发展,双方统帅部才发现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为高加索战役打掩护的。1942年6月28日,当德军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A集群负责占领高加索,B集群负责进攻斯大林格勒,本身这个***是可行的,但***发现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进展太顺利了,就将第4装甲集团军派到A集群,从而让苏军找到了突破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激烈战斗由此展开。

另一方面,德军为什么非要拿下斯大林格勒?这是因为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北中南三路闪击苏联,但到莫斯科战役以后,德军统帅部发现南部乌克兰地区才是苏德战争的主战场,从1942年夏季作战开始,德军的战略重心说倾向于南线。而斯大林格勒作为南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重工业基地,从战略上讲又起到连接中线和南线的重要联系,占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顿涅茨平原,双方都不想让步。

对于德军来说,保卢斯第6集团军是南方集团军群的一支重要兵团,在东线战场上,也是最大的一支集团军力量,它的被围对德军的士气和战斗力影响很大,所以,德军统帅部宁可放弃A集团军进攻高加索,也要收缩战线,还把曼施坦因派到了斯大林格勒,说明其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而对苏军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恰恰是苏军围歼德军南线兵团的重要机会。由于德军分散了兵力,而在中央集群又深陷勒热夫一线,打一场集中歼灭战再好不过。而对这场战斗的重要性,斯大林直到战斗打响后半个月才发现其重要性,除了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外,还派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两员统帅部成员前来指挥,足见其重视程度一点不比德军差。正是由于苏军不断地增兵和下决心围歼保卢斯,才使德军放弃了原先***。这场仗,德军打得并不好,尤其是指挥和协调上出现的问题太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