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前期历史事件及时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国前期历史事件及时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主要分为古代史(公元前28世纪~公元1840年)、近代史(公元1840年~1949年)和现代史(1949年至今),古代史又分为传说时代(三皇五帝~商朝早期)和信史时代(商朝中期至今)。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上迄三皇五帝,一直到今天。
有很多种说法。
其次是三皇五帝时期为起点,最早的皇是燧人氏 约公元前10000年前 ,人文始祖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
其次的起点是华夏民族始祖黄帝时期,应当是公元前26***-公元前2599年左右。
若认为朝代的起点是历史起点,那么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建立便是起点,约前21世纪左右。
若认为历史必须要有文字记载的起点,那么,殷商便是起点,公元前1600年。目前有出土实物文字记载的,是从殷商的王亥,即史记中的振。因为在甲骨中可以看到王亥的名字,所以是确证有的。再往前就没有明确的出土文字证实了。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是指从黄帝王朝的姬轩辕(公元前2717-前2599年)时期算起到现在。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
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扩展资料: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它反映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不断推进文明进步的历程。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割断历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
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
这个问题的提法就有问题:所谓“中国”的“历史”是否指的是中国人的“国家”(组织形态)的“文明史”?如果是,那么目前严肃史学界不认为中国有“5000”年历史,因为找不到公元前16-17世纪商代之前存在“国家”的证据。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如果如传说中的,商灭了夏,则商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不大可能不提到这段历史。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一个与“夏”有关的字都没发现;商人似乎是从天而降突然出现在中国(中原)。这也是为什么有***说认为商人是来自中亚的入侵者,他们征服了中国的原始土著部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土地上的“国家”。
随着良渚文明的发现和研究,目前国际考古学界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历史上溯也一般认同到五千年,并非很多答主所说的国际考古学界不认可。
所以很明确的告诉题主,是五千年的,而且良渚文明最早可以追溯5300年前。
其实关于中国是否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不仅是国际考古学界存在质疑,就是国内也有很多人质疑。
这并不是什么崇洋***,而是科学理智的研究和探讨。
我们都知道中国王朝最早有夏商周,如今周和商都已经被考证出来,但是夏至今未见明确的命名。
这不代表夏不存在,而是不能说明商之前的那个王朝到底是不是叫夏,不见明确的文字记载就不能妄下推断。
因为夏朝的存在,是周人为了表明自己代替殷商合法性而提出来的,这也就代表着也许周人是存在伪造历史的。
所以,夏不知道有没有存在于五千年前,但是良渚确确实实存在,这就是非常有力的证据。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亲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
夏朝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
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
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扩展资料
夏族起源: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_a***_]。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亲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安徽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
夏朝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
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
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扩展资料
夏族起源: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法回答你!
第一,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本事就是发展,前进!只要有替换,就说明中国朝代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已经衰落!
第二,总的来说,商朝纣王***,才有西周的崛起,更迭!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之后比如秦朝,嬴政修长城,统一度量衡,可谓丰功伟绩,后来不也暴政,***被汉朝取代吗?
第三,三国时的三足鼎立,前期都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最后也是主子无能,暴政,***被一一取代!
所以我个人认为,每个朝代的产生必然有他盛世的时期 ;只要出现新的朝代更迭,就说明它已经衰落,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每个朝代既有兴盛期,也有衰落期!
可以说崇祯皇帝是治世之能君,乱世之昏君。意思是祟祯皇帝的才能属于生不逢时,如果他在明中期当皇帝将是一位中兴之主,可惜他在乱世中任职,只能成为了昏君和亡国之君了。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华民族曾经过汉末,唐末,宋末和明末的衰落时期,但是真正使中华民族大衰落是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虽然清朝属于大统一朝代,但从军事上,文化上,科技上,商业上等等都渐渐落后于世界先进文明,有愧于洋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天空history,一个历史达人,浅读过《二十四史》,追过多年历史小说。喜欢的请关注或点赞,谢谢。
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曾经数千年都一直傲立在世界之巅,在全世界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代以来,中国居然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那么,中国是从何时开始衰落的呢?我觉得,这个衰落的阶段可以分为三个。
中国自古以来,无论国力,人口,经济都远远领先其他国家,认为自己是中央之国,以华夏文明自居,觉得其他地方都是蛮夷,有着深深的文化自豪感。从先秦百家争鸣,后孔孟之道流传,思想包容开放,一直在不断进步。
但随着南宋灭亡,元朝建立,这个进程停住了。野蛮战胜了文明,刀枪的作用也取代了文字。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畸形的等级制度造成了文明的衰退,整个国家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但靠着中国的深厚底蕴,元朝在经济,技术等方面还保持着对西方的优势。
明朝取代元朝建立之后,虽然恢复了汉家王朝,但继承的却大部分是元朝制度,治国思想也出自于元朝。严重的君主集权,落后的小农思想,鄙视和打击商业和技术。但明朝前期,国力发展的还是很快,无论是国力,军事实力和技术,航海技术等等,还是保持着对西方的微弱优势。但明朝的这种发展更像是自发性且缓慢的,无法系统性的推动。
所以,随着欧洲文艺复兴,以及地理***现的出现,欧洲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论是思想,还是各种科技以及技术,都开始超越明朝。
明朝的嘉靖时期,感觉就像一个时代的拐点。当欧洲各国在全球跑马圈地,瓜分世界的时候,明朝还在因为日人落魄浪人的袭击而头疼,还是考虑海禁是否该取消。
但凭借着中国庞大的国土和人口,以及底蕴,中国的整体实力还是强于欧洲国家的。
谢悟空邀。
唐帝国是中国中古文明的巅峰,宋代则在唐文明的惯性作用下持续了经济上的繁荣。但自秦至宋历经一千多年后,中国精英阶级已无力突破旧的上层建筑和生产方式的天花板,虽然几经努力,仍无法阻止中华中古文明整体衰落了趋势。庞大而辉煌的帝国在继续挣扎了几百年之后,终于在20世纪初走到了终点。
宋王朝是一个致力于改革的王朝。之所以热衷于改革,就在于精英阶级已经深刻的洞察到了上层建筑和生产方式的致命弱点。
唐亡于藩镇。
事实上,如何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都是中古时期各王朝统治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秦集权,二世而亡 ; 汉分权,生七国之乱 ;唐设藩镇,最后亡于藩镇。宋王朝统治者立国初始,就调整上层建筑的制度设计,集中行***,财权,军权,分化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但伴随而来的却是“三冗”~冗员,冗兵,冗费。
于是再改革。
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宋代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决心和意志是全面而深刻的~涉及到政治经济***会文化等全方位各个领域。但天花板~农业文明决定了的上层建筑和生产方式无法也不可能突破,因而也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在社会改革的同时,宋王朝的精英阶级也开始了思想领域的改革,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催生出了更加激进保守的程朱理学。
小农经济使中国由盛转衰!
当我们提起明朝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郑和下西洋,还是废除丞相设内阁,又或者是民间***的兴盛。但是殊不知这些并不足以反映一个真实的明朝。我们都知道在近代以来中国开始进入了屈辱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魔咒一直在近代中国的头上环绕。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从清朝开始由盛转衰,其实不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是从明朝开始衰落的。
其实导致中国衰落的不是西方列强,而是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从明朝开始中国这一传统思想就已经扎根在当时的社会大地上。在康熙晚期时清朝***为了防止民变,推行禁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央集权专制体制得到了加强和巩固。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明清***推行重农抑商,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其实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知道了打倒近代中国社会的不是西方列强的枪杆子,而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我们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导致近代中国走向落后。所以中国的衰落并不是从清朝开始的,而是从明朝后期就已经埋下了衰落的祸根。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交流!
由于中国古代在床的定义上的差异,不同的朝代对床的理解是不同的,在有据可考的情况下,东西晋之前是没有床的说法,一般叫"榻"
案例1:楚床,这是我们现在考古发现最早的床,它位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长225cm 宽136cm 高21cm,床身用方木纵四横三组成长方框,上面铺竹片,便于透气。
案例2: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可以看到床很大,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床,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四周封闭,比之前的床榻有了很大的发展。
东西晋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战乱不断,关于床的文献无从考据,直到唐宋时期,通过考古学家和诗人留下的一些资料,从中找到关于床的信息。
在唐初,古人使用的床和我们的床大致差不多,带幔帐的床其箱形床架,前沿镂有壶门形装饰,帐幔华丽,坠以彩穗装饰,精制的编制坐垫,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唐朝重新定义了床的美以及功能,沿用到现代。
而到了明清时期,把床做了准确的定义,就是睡觉的地方。后面清代又做了一些改动,但明朝的家具业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巅峰时期,现在很多偶尔还能看到明清朝的龙凤床。
其实在中国早期,是没有床的。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床。在《说文》中有“床,安身之坐也”,这就说明在中国古代,床不仅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一种极其简易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床由胡族传入,所以床又叫“胡床”。在床并未进入到中国的时候,人们通常都是席地而坐的,据《礼记》记载:曾子因床上簟子不符合制度,临死时要求将其换下才死去。可见在当时,床已经受到古人的重视。
但是在古代,床还有其他的释义。其中有一个解释就是后院水井的围栏。《辞海》上有,但未注明出处。也只有这种解释,李白的《静夜思》紧扣月和井来想,才易理解。另外李商隐在《富平少侯》中有诗句“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似可做此解。
之前所说的胡床在古代——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即马扎, 一种坐具,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的睡觉的床。例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此时应该是夜晚坐在门外的小马扎上,感月思乡。如果是睡在室内的床上,且不说古代的窗户小且不能透光,就是抬头和低头的动作也讲不通。但是,床在古代也指卧具。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字“淋”,说明商代已有床。但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具。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如有不正,还请指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前期历史***及时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前期历史***及时间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