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和朋友有关的历史***,和朋友有关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和朋友有关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和朋友有关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结义兄弟刘邦和卢绾,最后为何反目成仇?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结义兄弟刘邦和卢绾,最后为何反目成仇?

刘邦和卢绾父亲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刘邦和卢绾同日出生。同乡人都来祝贺,并约定明年的今天再来为他们祝贺,于是有了庆生这一说法,慢慢的发展成了生日。

后来刘邦起义后,卢绾得到了非常多来自刘邦的赏赐和其他人所没有的权利,刘邦允许他随时带兵器出去营帐,可以说是刘邦最信任的人之一。

和朋友有关的历史事件,和朋友有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邦称帝后,允许卢绾随时入宫不用通报,并官至太尉。

燕王藏茶叛变后,刘邦封卢绾为燕王,坏就坏在了这里。

刘邦称帝后本来诸侯王就势大,已经有了削藩的想法,后来诸侯王陆续反叛,刘邦怕了,可以说草木皆兵。

和朋友有关的历史事件,和朋友有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卢绾做燕王后,陈豨反叛,刘邦派卢绾攻击陈豨,陈豨求救于匈奴。卢绾为了防止匈奴派兵,于是派张胜出使匈奴,张胜在塞外遇到藏茶儿子臧衍,臧衍:“您之所以在燕得到重用,是因为您通晓匈奴的事情(注:燕与匈奴毗邻)。而燕所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其他诸侯屡屡造反,天下征战不休。现在您为了燕,想要迅速消灭陈豨。但陈豨被消灭了以后,下一个就该轮到燕了,您和您的主上马上就会成为别人的俎上鱼肉。您为何不让燕暂且放过陈豨,并且和匈奴联合呢?如果局势和缓,燕就能够长存;即使朝廷逼迫侵削,燕也算有了安全的保障。”张胜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他暗中劝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

而后来卢绾看到刘邦连续镇压各诸侯,尤其是彭越的下场,于是暗中也同意了张胜的计策。

后来不幸计策被刘邦知晓,觉得卢绾也背叛了自己。派周勃,樊哙平叛。

和朋友有关的历史事件,和朋友有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卢绾听说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遂带领众人逃亡到匈奴。

可以看出,卢绾为何会反叛,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环境诸侯王***自危,不得不奋起自卫。另一方面是因为刘邦吕后本就想借着一些事情把诸侯给灭了。

刘邦和卢绾同乡,都是丰邑人,从小便是穿一条***长大的好兄弟,刘邦起义后,卢绾就一直跟随着他南征北讨,立了许多功劳。汉朝建立后,燕王藏荼第一个起来造反,等到刘邦平定燕国后,由于天下初定,江山还未安稳,需要有人镇守燕地防止再生波澜,于是刘邦就想要从功臣中间选择一人去当燕王。

本来按照功劳,除了已经封王的韩信等功臣之外,卢绾在其它功臣中间并不算突出,但刘邦却有意选择卢绾作为燕王的人选,因为刘邦觉得卢绾和他感情深厚,比较靠得住,所以心中打定主意让卢绾去做燕王,在和一众功臣的商讨中,刘邦有意透露出要让卢绾做燕王,结果发现众功臣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便封了卢绾做燕王。

当刘邦平定了几次异姓王的叛乱之后,发现卢绾的手下私通匈奴和叛贼,于是让人去调查卢绾,在心中惶恐之下,卢绾便起兵反叛,刘邦得知后大怒,马上令樊哙等将领率兵平叛,卢绾被打败后便投降了匈奴,被匈奴封为东胡王。

综上所述,情同手足的卢绾和刘邦之所以会反目成仇,还是因为利益呀!卢绾担心刘邦会除掉他这个异姓王,而刘邦也担心卢绾会造反,所以两人渐行渐远,直至刀兵相向。就像张耳和陈余一样,本来都是生死兄弟,结果因为利益问题而相互猜疑,难以信任。

卢绾在大汉朝的开国元勋中,的确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他与刘邦虽是异姓,但不仅是同乡,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沛县,两人从小就厮混在一起,情同手足。刘邦沛县起事后,卢绾以宾客相从。刘邦入关中后,卢绾任将军,楚汉战起后,再任太尉。

高帝五年七月,燕王臧荼谋反被攻灭,卢绾经韩信等十人举荐,被封为燕王。

汉初七个异姓王,衡山王吴芮、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王张敖、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在刘邦逐次剪灭异姓王的过程中,卢绾是沛县功勋集团中唯一一个加塞进去,被封为王的。

刘邦封卢绾,有情感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政治需要,封卢绾为王可以断绝沛县功勋集团中其他人封王的期望,史书上说“欲王卢绾,为群臣解望。”

卢绾后来虽然有谋反之举,但此人本质上不坏,而且在沛县出来的那一帮功臣中,属他跟刘邦秉性最相投。有一点可以证明,刘邦平日里最亲近的人有两个:一个是他同父异母的少弟刘交,另一个就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卢绾。这两人经常侍从刘邦,出入卧内,刘邦时不时地还要赏赐他们衣被饮食。

放眼整个大汉朝堂,这种亲幸程度是十分罕见的,即便是萧何、曹参,也从未拥有过这种待遇。

作为刘邦的死党兄弟,在大汉朝局逐步演变,刘邦想封同姓王的过程中,卢绾始终扮演着推波助澜老好人的角色,提议封刘恒为代王,是卢绾带的头;梁王彭越被灭后,提议封刘邦另外两个儿子刘恢、刘友分别为梁王、淮南王,还是卢绾带的头。

卢绾能如此忠诚,刘邦当然很欣慰。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卢绾作为异姓王,却要带头促成同姓王更替异姓王,如此残酷的政治现实他不可能不有所感,有所惧。

刘邦和卢绾两家原本就相处的很不错,恰巧他们两个也在同一天降生,卢绾知道他这一生命中注定的和刘邦紧紧的缠绕在一起。

从懂事起,卢绾就一直陪伴在刘邦的身边,刘邦这个人胆子大、爱惹事,无论刘邦做什么,卢绾始终坚定不移的支持他,整个沛县的人都知道,卢绾就是刘邦的影子,两个人是形影不离的连体婴

刘邦斩白蛇起义后躲在芒砀山混日子,卢绾就在山里陪着他;刘邦领军征战沙场,卢绾就在战场陪着他;刘邦开国做皇帝,卢绾就在朝堂陪着他。总之有刘邦的地方就会有卢绾。

刘邦对于卢绾的宠爱远非其他丰沛功勋能比的,一直待在刘邦身边的卢绾虽然没有什么军功,但是他是汉朝第一任军队最高长官太尉,以长安为封地封为长安侯。即便如此,刘邦还是觉得对卢绾的封赏还是不够,正在纠结怎么继续赏赐得时候,燕王臧荼造反了,刘邦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剿灭,刘邦毫不犹豫的把燕王的王位赏给了卢绾。

做了燕王的卢绾人生第一次离开刘邦独立生活,他有点不知所措,除了全心全意的为刘邦服务,他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他变得茫然

刘邦却没有闲下来,为了大汉江山的千秋万代,他开始收拾那些不服管教的诸侯王。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一个个的当世豪杰相继被诛杀,卢绾有点慌了,他这个异姓王显得越来越突兀,他不知道刘邦会怎么对待他,他会不会难逃被杀的命运。

人一旦慌乱就容易犯错,卢绾开始怀疑刘邦的用心与图谋,卢绾就此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等到刘邦死讯传来时,卢绾知道一切已经无法回头,唯一的生路就是逃亡匈奴。

如果卢绾不曾离开过刘邦身边,他一定不会有自保的想法,他会一直按照刘邦给他规划的道路走下去。可是刘邦的厚爱让他成为镇守一方的诸侯王,脱离刘邦独掌大权的卢绾第一次有了自我这个观念,有了为自己打算的念头,他开始质疑刘邦的做法,怀疑刘邦的用心,原本同心相连的两兄弟最终形同陌路。

插图均来源于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和朋友有关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和朋友有关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