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看待张学良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你对历史上的张学良功与过、对与错的总结是什么?

你对历史上的张学良功与过、对与错的总结是什么

张学良将军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位风云人物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讲:张学良的功大于过,他是一位有良心、有爱国报国之心的军人,是“千古功巨”。

先说说他的过。张学良在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成为新的“东北王”,人称少帅,统领东北30万大军。但在九一八事变中,面对日军入侵,炮轰北大营,他率领的东北军一枪未放,丢失了东北,使东北三省沦陷长达14年之久,人民饱受日军欺凌、压迫和统治,因此他也背负“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当然,现在也有人说“不抵抗”的命令是蒋介石下达的,张学良是替蒋“背黑锅”。不管怎么说,丢失东北是事实,何况还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呢?

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事件,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事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说说他的功。他的东北易帜,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为此,蒋介石很感激他,又是结拜兄弟,又是任命他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然他最辉煌的就是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的思想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他是坚决剿共的,但在与红军打了几仗后,损兵折将,他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开始怀疑,为什么红军屡剿不灭,反而越剿越多,越来越壮大?后来他找到杜重远,阅读了***的《八一宣言》,他的思想开始转变,杜重远又推荐***人刘鼎为他的私人秘书。后来在多方的努力下,周恩来延安和他进行了秘密会见,双方交换了意见和对时局的看法,他对***、红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在后来的谈话中曾说:周恩来是一个伟人。

1936年12月,蒋介石来西安督战,在屡次进谏无效后,他与杨虎城实行了“兵谏”,扣压了蒋介石,后来在周恩来、博古、***与南京蒋介石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和张、杨两位将军的共同协商下,达成了和平解决***。

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事件,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事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没有***,就没有国共第二次合作,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共携手、共同抗战,从这一点上讲,张、杨两将军是中华民族约千古功臣,永载史册。

关于张学良在历史上的评价我的观点是功过相抵,甚至过大于功。

左传》提出评价一个人的最高标准是“立德、立功、立言”,我们以此标准来回顾一下张学良的一生经历

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事件,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事件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从立德的角度,张学良少年得志,风流倜傥,酗酒,并染上了吸大烟的毛病。立德方面,张学良应该称不上榜样。

其次,从立功的角度,张学良曾经讲过:“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历数张学良生命中的几件大事:

一是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企图策动东北独立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个没什么争议。

二是“九一八事变”,命令东北军不抵抗,很短时间内丢失了东三省。关于当时是谁命令东北军不抵抗的,之前一直说是蒋介石的命令,但在1990年,张学良在与历史学家唐德刚的谈话中,对此作出回应说: 关于 “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我要郑重地声明……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误判形势,不放一枪,将100多万国土拱手相让,使三千万东北同胞成为亡国奴,这个过太大了。然而,我们之前只知道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对这个事情并不知道。

三是1936年12月12日的“***”,这个也没有太大争议,张学良是千古功臣。***促成结束了国共内战,达成了全民族统一抗战。

最后,从立言的角度,张学良晚年做了“口述历史”,为后世了解那段历史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看待张学良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