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洛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洛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元196年,正月。
这一年是曹操成长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袁绍渐渐落幕的一个开始,它还是刘备最为狼狈的一年。
这一年,在外漂泊的一年多的汉献帝终于成功抵达洛阳。
一直梦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掌舵天下权柄”的曹操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契机。
正月,曹操带领大军冲入豫州境内,屯驻在武平,陈国守将袁嗣不战而降。曹操得知汉献帝抵达洛阳之后,迅速派遣部将曹洪奔袭洛阳,准备直接抢夺汉献帝。
不料卫将军董承与袁术部将苌奴屯兵扼守,曹洪被阻于洛阳城外。
洛阳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1:斟鄩(zhēn xún),为史籍记载中夏朝的都城。据《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其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
1959年夏,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遗址。
2:西亳(bó),洛阳商代的古称,又作亳,其位置在《禹贡》***中豫州的河、洛之间,今洛阳偃师城西二十里,西距汉魏洛阳城约10公里,西南6公里便是二里头遗址。
西亳遗址位于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即偃师商城遗址。
3:洛邑,周代洛阳的古称,洛邑为周武王定鼎之地,周成王“宅兹中国”之处。洛邑也是史书明确记载的第一座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
4:洛师,指洛阳、洛京,始于西周 。师,京师、首都,政治和军事中心之意,与镐京一起,构成了汉语中“京师”的最早来源。

5:成周,为西周时期洛阳的代称之一,始见于周成王五年的“何尊铭文”中:“唯王初迁宅于成周”,为西周金文中所指代的“中国”所在地。成周城是第一座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
6:王城,王城为周成王时周公所筑。在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在涧水之东,瀍水之西。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于此。前516年,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乱,迁都成周城,赧王又还都于此。战国时改建为河南城。
7:神都,神都是唐睿宗及武周时期洛阳的别名,也是武周王朝的首都。“神都”之名,最早出现在《水经注》中。唐睿宗文明元年,临朝称制的武则天将东都(洛阳)更名“神都”;垂拱四年,武则天在洛阳加尊号“圣母神皇”;载初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首都,一时,“神都”之名传遍天下。
8:京洛,本为专用名词。原意为“京城洛阳”,因洛阳从夏代开始频繁作为都城,历代多有沿用。
“京洛”一词,早在唐代以前已多用之。如东汉班彪《冀州赋》“遂发轸于京洛,临孟津而北厉”、班固《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不知京洛之有制也”、蔡邕《述行赋》“余有行于京洛兮”,皆指洛阳。

9:洛京,有两种释义,一为唐朝的东京洛阳,时人又称洛京。二为五代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定都洛阳,因当时另有东京兴唐府,故称洛阳为洛京。三年,改兴唐府为邺都,洛京复唐旧号称东都。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上的洛阳叫过“东都”,也叫过“西京”,还叫过“中京”。
称洛阳为“东都”,始于隋炀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令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人营建东京。这一时期,洛阳被叫作东京。
《资治通鉴》说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洛阳改叫“东都”。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洛阳的“东都”别号被废除。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洛阳有了新别号——“洛阳宫”。
唐庆显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下令,改“洛阳宫”为“东都”。
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这年九月,她下令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到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东都”被改为“东京”。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九月,唐肃宗下令停用洛阳“东京”称号。过了一年,洛阳“东都”称号得到恢复。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34;天下之中"(史记)。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都曾在这一地区活动,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汤时期的三朝元老伊尹、“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
l一是陶朱公范蠡。传说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复仇之后看出勾践够贱,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于是携西施归隐,定居于宋国陶丘,即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经商致巨富,以致今天“陶朱公”成为富商的代名词。世人赞誉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
二是传说菏泽市巨野县曾经出现过麒麟,巨野县今有麒麟镇获麟集村,据说是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之地。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获麟之前是春秋,获麟之后是战国。
三是传说武则天贬洛阳牡丹于曹州,所以既有“洛阳牡丹甲天下”,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这两种说法。
传说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从东都洛阳贬至曹州。从此就有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谈。
洛阳老城,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来到这里,大约每个人的心都有几分激动。
脚踩的是几千年浑厚的历史,头顶的是亿万年不变的广袤苍穹,而周身环绕的则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无法言喻的古老文明。
忽然被包围其中,怎不让你沦陷其中而混然忘我。
洛阳老城并不大,但是它和所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城一样,都是从几千年前的光辉中迤逦而来,带着一身岁月镌刻的痕迹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苍老却不失灵动。
作为历史的载体,它们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繁华昌盛过,也沉沦落寞过,但终究还是一无保留地呈现在了我们现代人的眼前。
你不禁会想,是否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曾上演过精彩绝伦的故事,无论这个故事的主角是王侯将相,还是寒士贫民,都同样华丽上场。
踏在这样的土地上,我常常觉得荣幸,因为每行一步都是一段历史,一段血雨腥风下用古人的鲜血铸就的历史。
每一块青砖,每一片黛瓦似乎都在静默地向世人述说着它们不朽的传奇,纵然那样的***早已被遗忘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看着那砖,那瓦,心游于物外,便觉得兴奋,这些古人智慧的结晶,到现代人这里也算得上是一种精神的回归。
老城又称“凤凰城”,传说远古时期,洛阳上空飞来一只巨大神秘的凤凰,羽毛油亮鲜艳,两只眼睛清澈明亮。它在洛河边喝完水,站在洛河北岸休憩,懒懒的,一会瞧瞧对面巍峨的伊阙,一会回头看看满山青翠的邙岭。飞过千山万水的它,猛然觉得世间没有比这儿更舒适更亲切的地方了,便决定把自己安顿下来。它扑棱了几下翅膀,闭上眼睛,让自己美丽的身躯化作古老的城市,凤头是如今的凤化街,凤脖是南大街,左右凤翅分别为贴廓巷和马市街,长长的凤尾就成了热闹闹的北大街。
老城的故事,说说丽景门吧!如果丽景门的都知道,有个非常大木门上面还有大铜钉,也有很多人都摸过,这两扇大门从来没有关过,一直到跑男来洛阳录制节目,这两个大城门关了,附近的老爷爷都说,自从日本鬼子走了之后,这是第一次关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洛阳的历史***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洛阳的历史***有哪些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