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长征组歌中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长征组歌中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约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
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扩展资料
组歌介绍: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已诞生了三十多个春秋,当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唐江指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
《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是倾注了领导、专家、群众心血的优秀艺术作品。
长征组歌诞生于1965年。
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30周年,***战友文工团于1965年创作演出了《长征组歌》,对人们重温革命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征组歌》是在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上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患病休养期间创作的《长征组诗》基础上谱曲完成的。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年仅14岁的萧华参加红军,后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亲身经历了长征的萧华,是颇负盛名的将军诗人,一直有讴歌长征的想法。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用组诗的形式来表现长征。
1964年9月至11月,重病未愈的萧华,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小楼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长征组诗》的创作中。
虽然,他很了解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但如何把红军三大主力艰苦卓绝、宏伟壮丽的长征历史,准确地浓缩到一部诗歌中却十分困难。为厘清长征的全过程,萧华让工作人员找来大量有关长征的资料,进行紧张的创作准备。
《长征组歌》,盛演不衰。《长征组歌》是在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上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患病休养期间创作的《长征组诗》基础上谱曲完成的。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首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1***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中央***决定复排复演《长征组歌》。2009年,当时的***战友文工团重新排演经典力作《长征组歌》,获当年文化部首届“全国专业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长征组歌中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长征组歌中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