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永远不敢忘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永远不敢忘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要说影响的事儿,第1个首推华夏文明在这里汇总,有多元走向一体,中国在这里诞生!第2个是东汉时期的蔡伦把造纸术改进并发扬光大,传入世界!第3个是丝绸之路在东汉时期真正的融入世界,直接到达欧洲!并和罗马建立了外交联系,互派使者!史称西罗马,东洛阳!
在古代,洛阳与西安,联络十分亲近,并且荣枯同步,显现了前史的吊诡之处。西周都西安,东周都洛阳;西汉都西安,东汉都洛阳;隋唐时期,隋炀帝一度以洛阳为中心,其大运河,即是以洛阳为龙头。而盛世大唐,西安与洛阳,亦并称两京,甚至武则天时期,洛阳一度成为“神都”。 其时,洛阳是真实的全国中心,有“神州内地,十省通衢”之称。洛阳与西安共进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洛阳盆地狭小,不利于开疆拓土。西安八百里秦川,适宜开展。但方位偏西,交通不便。只要洛阳与西安互补,方可有进有退。
唐末今后,长安被兵乱损坏,自此今后,不复为首都,然后的洛阳,也随之式微。尔后千年,洛阳与西安,便被忘记在黄土高原之上。东汉时洛阳的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皇城有南宫和北宫,别离坐落洛阳城的南北两头。中心有悬空的甬道相连。北宫是帝国的中心地点,南北宫里,宫阙巍峨,格式宏伟。
洛阳城有三个最重要商场:金市、马市和南市。金市在洛阳城内,马市和南市则在洛阳城郊。这三个商场,汇集了整个帝国甚至整个已知文明国际的产品。罗马帝国的金币穿越丝绸之路涌向这儿,波斯的地毯、***的香料堆列在货栈里,塞外的马匹、鲜卑的女奴在这儿标价出售,丝绸布帛堆积如山。帝国的财富在洛阳城的商场里展现给四方的蛮族,让他们呆若木鸡。南郊还有一个巨大的粮仓,为数十万首都市民供给食物。
传说唐朝女皇武则天因酒醉,竟在冬季指令百花敞开。成果许多花都敞开了,只要牡丹花没开。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至洛阳。 可到洛阳之后,牡丹就盛开了。武则天气极,命令将牡丹连根拔起,施以火刑。但牡丹在第二年依旧开放。从此今后,洛阳就被称为牡丹之乡。 古诗有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全国奇。”洛阳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是最适合牡丹成长的。不管传说是不是真的,赏牡丹,就要去洛阳。
洛水、伊水从南郊贯穿而过。许多重要的建筑物,比方天文台、首都大学(太学)都坐落在洛阳城南门和伊洛二水之间。东方文明的才智在这儿堆积。学者们在洛水北岸,仰望着滚滚河水,思索着文明次序的结构,学子们在校园诵读着几百年前前贤的告诫,也学习着写作富丽的辞赋和繁琐的注疏。帝国的天文学家在这儿的天文台里调查天象,估测世界的结构。皇帝们在这儿祭祀***,为帝国的未来祈福。
洛阳城在命运的巅峰上停留了将近二百年。而她跌入谷底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沉沦的境遇如此之惨,使得那二百年的富贵犹如一场春梦。公元189年,董卓带领西北军进入洛阳城。洛阳的噩梦开端了。那些残酷的武士就像野兽相同,对京城进行抢掠屠戮。在闲适环境里呆惯了的洛阳人,对这样剽悍的戎行,毫无抵挡之力,像羔羊相同任人屠戮。最恐惧的一幕则发生在公元190年。董卓带领戎行撤往洛阳,驱逐十万洛阳大众随戎行撤往长安。戎行驱逐这些大众,用马来蹂躏他们,对待他们像对待牲口相同残暴,优待、忙碌和饥饿,把洛阳到长安的路途变成了逝世之路。倒毙的尸首填满了路途。戎行撤出洛阳之际,又放火燃烧宫廷库府,把京城变做了阴间城。洛阳的宽广大街成了一条条血路,洛阳的居民被屠戮驱逐,洛阳城的财富被抢掠燃烧,它成了一座哭泣的空城。
董卓身后,长安也发生了大紊乱。饥馑强逼大众以人为食。白骨散落在路途上,腐朽发臭的人肉四处可见。长安变得极点残缺。汉朝皇帝只得回来洛阳。这时的洛阳早已不是旧日的光景,成了一片荒芜的空城。城中长满了荆棘杂草,一片废墟的痕迹。随皇帝回来的官员们不得不在荆棘丛中拓荒寓居。这样一个消费性的大都市,现在也没有了外来的输入,堕入极度匮乏的状况。其时的中级官员,只能自己出外寻食,其境况和旱季的野生动物相仿。这些官员往往没有力气回家,就活活饿死在废墟之中。其时的洛阳城是一个饥饿的荒野,而其时的东汉朝廷是一个饥民***的收容所。这个驻扎在洛阳废墟上的收容所无法保持,只能跟从曹操前往许昌。
洛阳做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长,历史最悠久城市,历史上洛阳至少发生过三件影响影响世界的重大***。
一:老子的《道德经》。老子做为周朝的国家图书管理员,久居洛阳,博览群书,后见周王室衰微,便辞官西去,在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首。对传统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产生了深渊的影响。《道德经》英、德,法、俄等多种文字,是除了《圣经》之外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蔡伦做为东汉的宦官,在洛阳期间,刻苦研究造纸术,利用树皮、破布、旧渔网等廉价易得的东西,造出了经济、便宜的纸张。后来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西亚、欧洲,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100名人排行榜》上,蔡伦名列第七。
三:窦宪大破北匈奴。窦宪做为东汉的皇亲国戚,从公元89年到公元91年,窦宪带兵三次出击北匈奴,斩首颇多,归降者达20万之众,余者被迫西迁 。延续数百年的汉、匈战争至此基本结束。
到了公元4世纪,西迁的匈奴人后代,闯入欧洲,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横行欧洲80年,被欧洲人成为“上帝之鞭”。由此,引起欧洲持久性的民族大迁徙,加速了东、西罗马帝国的衰败与灭亡,改写欧洲的历史进程。
洛阳做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兴衰不仅关乎这中国的历史,也间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没听说过什么大事,洛阳铲的发明算不算?只知道长安没了之后,洛阳慢慢的无足轻重了!洛阳必须依附长安才有价值!就是现在也只有蹭西安热点挑拨是非刷下存在感!省内没地位,国内靠野史,以后因为有也不会有什么大***发生了吧~~~
在洛阳这块土地上,发生过很多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等,极具影响力的事。今天,咱先聊聊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战争——甘之战。
甘之战,发生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是夏朝初时期,启与有扈氏部落之间的战争,地点据考证在洛阳市西南郊或宜阳县洛河两岸。
据说,大禹之前的君主实行禅让制,但是,夏禹的儿子启用暴力夺取了***,很多部落对此不服气儿,有扈氏就是其中之一。
有扈氏以夏启破坏禅让制为由,起兵攻打夏启。夏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亲率大军就去讨伐有扈氏。两位猛人在洛阳相遇,各自指挥军队,好一番混战厮杀,最终,有扈氏被击溃,也有史料说,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夏启先败后胜,但无论如何,有扈氏最终是认了怂。
甘之战夏启的胜利,结束了中原地区部族纷争的混乱局面,为夏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洛阳晚报 张宝峰)
最长寿的多细胞动物
2006年威尔士班戈大学海洋科学院的一群逗逼跑去北极附近做科考,然后他们在冰岛附近的海底捞了3000多个空贝壳,还有34个活体,活体包括海螺、蛤蜊之类的东西。之后他们按照惯例把活体扔进冰箱,以便之后继续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可了不得了。
在那些活体里有一只超大号的蛤蜊,长度居然达到8.6厘米,通常来说这玩意一年只能长大0.1毫米,那么推测这只大号蛤蜊应该出生在1601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后来他们仔细研究又发现这个蛤蜊应该出生在1499年,也就是明朝弘治年间,于是这帮逗逼就把这只蛤蜊叫做“明”,这是一只寿命到达507年的动物。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够匪夷所思,真正匪夷所思的是这群逗逼把“明”的壳给撬开了,为的是研究下它到底多大年纪,于是这只最长寿的动物悲惨的死去了........
“明”:我入你们仙人板板.........
最后的实验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男人,他定义了无数化学中被熟视无睹却极其重要的东西,包括氧化学说、质量守恒定律、甚至真正现代的元素列表(不是周期表)也是他搞出来的。
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天才却选错了职业,他在法国当了一名税务官,而且是在路易十六时期。那时候的法律规定,税务官收缴的税金如果交给国王后还有剩余,那么就由他自己支配。这个制度让拉瓦锡收入颇丰,有足够的钱去买器材做实验,也让老百姓恨透了这些税务官。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拉瓦锡很快被逮捕并判决了***,和其他27个税务官一起上断头台。大抵上这就是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区别,生命最后时刻,拉瓦锡决定再做一个实验,他想实验人的头颅被砍下后是否还有意识,这种意识能持续多长时间。
于是他和刽子手做了个约定,当自己头颅被砍下后会尽力眨眼,以此来确定头砍下后是否还有感觉。在行刑之后,拉瓦锡眨了十一下眼睛,他最后的实验圆满成功,他的人生也圆满结束。
他们只一瞬间就砍下了这颗头,但再过一百年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杰出的脑袋了。(Il ne leur a fallu qu'un moment pour faire tomber cette tête, et cent années, peut-être, ne suffiront pas pour en reproduire une semblable.)——拉格朗日日记
大家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匪夷所思的***呢?我来说一个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将一头猪养到30000斤的故事。
话说燕昭王姬职即位之后,大量地招贤纳士,任用贤能,前有大将秦开领兵大破东胡、箕圣国、真番,后有乐毅联合五国夺取[_a***_]七十多座城池,一时之间燕昭王踌躇满志,威名遍布四海。大国尚且络绎不绝地遣使前来约好,北方的一些被打怕了的小国更是频频地摇尾乞怜,巴不得能够捞上一个俯首称臣的机会。
其中有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为了巴结燕昭王,特地给燕昭王送来了一头猪。使者宣称这头猪己有120岁的年龄了,因为特别受宠,主人还特意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养若溪”,当地的居民都把这一头大猪叫做“豕仙”。于是燕昭王也叫猪倌儿养着,燕昭王这一养又是整整养了十五年。
这时这头猪的身子已经长得足足有沙丘那么大了,它那粗得像大柱一样的四条腿却根本承受不了它的身体重量,无论是进食还是睡觉全都是趴着了。燕昭王看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后大为惊异,于是下令管理衡器的官员设法称出猪的重量。
于是管理衡器的官员弄来了十把大秤,每一把秤都可以承受500斤的称量,总共是5000斤的称重量。每一把秤安排两个身强力壮的年青小伙子,一共20个人同时发力,但是尽管所有的小伙子全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却是不能动荡分毫。
争得抓耳挠腮的官员又连忙再去弄来了十杆大秤,每一杆大秤全都用上了两个秤砣,这时每一把秤的承重量已经达到1000斤,总共已经能够称量10000斤的重量了。一共用了80个膘肥体壮的大汉负责用肩膀起重。可是只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连响一瞬间,所有的秤全都折断了,可是那头大如山的巨猪还是没有离地。
这时一位水官上前献策,建议运用“浮舟称重 ”的办法进行称重,结果称出的重量足有“千钧”之重。古时候一钧等于现在的30斤,那么这头猪整整30000斤重。据说后来的曹冲也是利用这个典故知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这个故事出自南宋吴曾写的《能改斋漫录》卷二《符子》之中,原文如下:
但不知30000斤的猪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能够把一头猪成功地养到30000斤,这种事情也应该是属于匪夷所思之事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永远不敢忘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永远不敢忘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