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报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报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越王勾践了,大家可能都听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说的越王勾践,被俘后意志不屈,蛰伏多年,终于大仇得报,灭了吴国。
具体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勾践登基后的第三年,听说吴国有意攻打越国,便想着先发制人,主动出兵,但是最终却被吴国打败,被困守与会稽。最终范蠡(没错,就是商圣范蠡,传闻将西施揽入怀中之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范蠡是商圣的原因)建议勾践向吴国投降请和,最终吴王夫差同意了,勾践经历了三年给夫差当下人的日子,终于被夫差放回,就是所谓的放虎归山。
勾践回国后,为了使自己时刻铭记那屈辱的日子,就在房间里挂着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着苦味,时刻提醒自己,最终国力日渐恢复,愤而讨伐吴国,攻入吴国都城,灭了吴国。
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先秦时期复仇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上广为出现。当时由于法制的不健全,人们往往还停留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观念中。遇事往往不寻求法律的评判,而是***取复仇的手段以暴制暴。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录了许多刺客都是为了报仇而投身江湖。
(刺客)
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复仇例子莫过于伍子胥向楚国复仇。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伍子胥不得已连夜乔装改扮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伍子胥的出逃过程非常悲惨,至今仍有“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说法。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这是一则最为典型的复仇案例。
(伍子胥)
春秋时期的复仇则还有一种是出于感激主人的恩情,为主报仇的情况。比如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受智伯厚恩。晋出公二十二年,赵、韩、魏联手在晋阳之战中攻打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为了给主公智伯瑶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虽然豫让此举并没有成功,但是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慷慨悲歌之士不惜弄残自己也要为主人报仇的志节。
(豫让)
西汉时期的复仇往往是侠客、恶少等人的行为,有时是要体现出自己的勇武侠义为别人复仇,有时是为了自己的亲属复仇。由于国家建立后法制也开始完善起来,国家从根本上开始打击复仇行为,力求杜绝这类***的发生,可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复仇的案例和***。比如说《史记·游侠列传》当中,就有人自告奋勇主动替当时有名的大侠郭解复仇,杀掉了郭解的敌人。
(郭解)
笔者认为当枪匹马复仇的行为虽然悲壮,让人同情,但是成功的案例毕竟不多。伍子胥借由吴国的力量报私仇,虽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却使得自己的故乡陷入了长期的***和分裂之中,算不上是大丈夫行径。只能说在法制尚未完善的时代,社会思想和社会行为还比较滞后,有待时代的推动和进步。
文:经典守望者
既是复仇,仇家一定是势力远大于自己的,这种情况男子尚且不易,女子更加困难,今天给大家讲两个弱女子艰辛复仇的故事。
一、吕母开酒店为子报仇杀县令
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山东琅琊郡海曲县有个姓吕的老妇人,老妇人唯一的儿子在县里当小吏,因为犯了一点小错就被县令杀死。
吕母为了给儿子报仇,就开了一家酒店,并且买了许多衣服和刀剑。
每当遇到吃酒的年轻人手头拮据时,吕母就免去他们的酒钱;看到衣服破烂的年轻人就把衣服送给他们。
几年后,吕母散尽全部家产,那些被她帮助过的年轻人就想回报她。
吕母就哭诉了自己儿子的冤屈,年轻人个个义愤填膺,喊着要帮吕母报仇。
正赶上这时天下大乱,那些年轻人就约了几千人,吕母就拿出自己准备的刀剑,自封为将军,攻入县衙,杀死了县令,为儿子报了仇。
后来吕母的这支军队都投奔了后来的光武帝刘秀。
二、申屠希光手刃仇人为父报仇
这就有点多了,但是真正成功的不多,能载入史册的就更少了,下面我来给大家盘点一下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十个成功复仇的人吧
1.伍子胥破楚鞭尸楚平王
2.周武王伐纣
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
4.赵高乱秦
5.桓温:杀死仇家三个儿子
6.李存勖“晋王三矢”报父仇
7.顺治帝鞭尸多尔衮
8.慕容冲
9.范雎黑色幽默戏剧性复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报复的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报复的历史***是什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