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历史事件及影响评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上海历史事件及影响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隐约记得原来好像叫吴淞口来着,清末国外贩卖人口集团与被贩卖者家属官司诉讼,贩卖集团律师玩文字游戏称与被贩卖者签有上海去打工的契约,而不是到其他国家做苦力,上海一词好像由此而来
上海名称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见于北宋记载。上海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在春秋时属吴国东境,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上海”因位于松江(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叶始置华亭县,位置在今天松江区,是上海地区建县之始。宋末置上海镇。1292年,元朝设上海县,县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黄浦江沿岸,一般被视为上海市历史的起点。明朝时,上海逐渐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在原南市区),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松江府辖境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除华亭县外,另有青浦县(今青浦区)、金山卫(今金山区)等。清朝沿袭明制,归属江南省松江府,设江海关。 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
上海的简称“沪”和“申”也有来历。
“沪”原是一种***工具,是竹子编成的。当地人民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当时上海所在的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而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沪渎”也成了上海的代称。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上也有“淞江之下,号曰沪渎”的记载。后来又将“沪渎”简称为“沪”了。
“申”与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 贵州黄歇有关。黄歇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
上海的发达首先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南北的中段,乃是交通之枢纽。上海的发达还源于国家鼓励上海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这个优势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更关键的是上海拥有的海派文化,既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又有海纳百川,吸引各方人才的胸襟。正是由于上海一直对外处于一种包容状态,才会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
别名
长庚、风声、尊古等
出生地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鲁迅公园的前身:虹口公园
鲁迅公园,原称虹口公园。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界外的北四川路底购得农田237.288亩,在此圈地筹建万国商团打靶场,由英国园艺设计师,根据英国格拉斯歌体育公园模式,建成"虹口***场"。1905年改建为虹口体育游戏场和打靶场。1922年改名为"虹口公园"。
虹口公园原是一个以体育活功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在1935年江湾体育场建成以前,是上海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在公园局部开放时就设有网球场,以后又陆续增加了曲棍球.草地滚木球.高尔夫球.足球等球场。1914年共有3.29万人次来园参加各类运动,几乎占年游人量的二成。公园甚至还举办过国际性比赛,比如美国与日夲的职业棒球赛都曾在此举行。
鲁迅与虹口公园
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他曾多次来到虹口公园。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这时人们将虹口公园改为鲁迅公园,但因为种种原因沒有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将公园和体育场分开,命名为虹囗公园和虹口体育场。
春秋战国时期,因黄浦江又名春申江,上海别称“申”由此而来.吴淞江下游两岸居民多以***为生, 渔民创制一种用以***捉蟹的工具“扈”,后“扈”演变为“沪”古时又称独流入海的江河为“渎”,故上海被称为“沪渎”,简称“沪”。 唐天宝十年(751年),从昆山、嘉兴、海盐三县划出地区设立华亭县,华亭县东北境内的华亭海, 即现在上海市区的所在地元二十八年,将华亭县东北的五个乡划出,定名上海县。上海建县(明永乐十年(1412年), 在今川沙高桥镇北临海处构筑土山, 设有烽堠,以利船舶进出长江,时称“宝山”)
上海古称“沪”或“申”。春秋时属吴国东境,春秋末年入于越,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贯穿现代上海的黄浦江也称春申江,故上海别称为“申”。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东临东中国海,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界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
上海在中国古代叫什么名字
1、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
2、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
3、唐朝置华亭县,宋末置上海镇,元朝设上海县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浙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
4、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被称为“十里洋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历史***及影响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历史***及影响评价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