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明洪武年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明洪武年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初四大案亦称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所引发的著名四大***案件。
分别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
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
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如有不同意见,请咨询专业人士
明朝“洪武四大案”分别是:一、胡惟庸案,二、空印案,三、郭桓案,四、蓝玉案。
胡惟庸案,是明太祖朱元璋诛灭丞相胡惟庸的事情,该案牵扯甚广,诸多元勋将才均被诛灭,后朱元璋废止左右丞相,废止中书省,政务分归六部解决,从此以后中国王朝再无丞相一职。
空印案,出现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空白页盖印公务公文而造成的案子,该案受到朱元璋重视,并因此诛灭数百名有关朝廷官员,实则一个冤案,但是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
郭桓案,出现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是一宗***受贿案,其受贿额度极大,影响非常深远。
蓝玉案,出现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造反,株杀元勋将才的重大政治案子,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当初隶属于常遇春的帐下,对敌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是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了军权对皇权的潜在威胁,使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朝史暮想的回答,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这是朱元璋精心安排的冤案。朱元璋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裁撤相位。
朱元璋是知道皇帝和文官们是处在斗争状态的这一历史事实的。
在胡惟庸之前的几个丞相,分别是徐达,杨宪,李善长,汪广洋。
徐达只是***,常年在外领兵。
杨宪是朱元璋的检校(情报人员),做宰相时间很短,被朱元璋杀了,罪名语焉不详。
李善长干了四年,就老是装病,最后“病退”。
汪广洋消极怠工,最后居然酗酒和装疯。
洪武年间的四大案说白了就是封建王朝的权利空前集中的体现,这些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犯案的人,都是在朱元璋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事情给办完了,这让朱元璋觉得自己的权力受到了极大地挑战,最明显的就是空印案,接受前朝的体系制度,在历史上一点也不奇怪,如果这件事是在提前禀明朱元璋的情况下再去实行,就会是不同的结果。其后发生的事情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从朱元璋开始逐渐废除了丞相一职,六部直接对朱元璋负责,事无巨细都亲自过手。后来又建立了锦衣卫制度,监视大臣的一举一动,哪个大臣昨天晚餐吃的什么,朱元璋都得知道。在明清的时候,封建制度已经开始畸形化,权力空前的集中,像汉唐朝那样的开明社会再也回不来了。空前的权力集中,让明朝的走上了宦官专权的道路,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整顿吏治、惩治***、消除对他有威胁的官员,一共策划了四次著名的案件,被称为明初四大案,也叫作洪武四大案。分别是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九年或十五年的“空印案”,十八年的郭桓案,二十六年的蓝玉案,在这四次大***中,朱元璋大肆***官民,所造成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屠***数之多,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实属罕见的。
胡惟庸案的主要对象是当时的丞相胡惟庸,他做了七年的丞相,任职期间结党营私,势力十分庞大,据说刘伯温曾向朱元璋进言说胡惟庸不适合为相,也因此遭到胡惟庸记恨,在刘伯温告老还乡之后,竟革去其岁禄,更是在刘伯温生病时派医生去给他开药,很多人都猜测明朝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可能就是他毒死的,不然为何偏偏服药后就去世了呢?胡惟庸后来愈发膨胀,很多事情竟然不经过朱元璋就自己做主,最终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处决,其朋党也被连根拔除,很多官员也都受到牵连,这也是明朝不设丞相,只设内阁的原因所在。
空印案主要是源于元朝时期的一个习惯,官府会准备一些盖好官印的空白文件,后续有需要再进行填写,这样做的弊端咱们现代人肯定都明白,特别是对财政上面,这样做很容易形成***,不过当时朱元璋却有点矫枉过正了,造成了很多冤***错案,被诛杀的数百官员有不少都是被冤枉的,毕竟有很多地方官员都是元朝留下来的,保留一些元朝时期的习惯也是正常现象,不一定是贪官污吏。
郭桓案,这是一个***案件,涉及金额十分巨大,对明朝的经济也有很深远的影响,身为户部侍郎的郭桓利用职权,与其他官员勾结,竟然敢对赋税下手,征收了许多种莫名其妙的赋税,涉及金额达到“赃七百万”,涉及了各个省的诸多官吏,据说有数万人之多,就连朱元璋都曾在《大诰》中感慨:“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这么过分的,实在是少见。”
蓝玉案,其实和胡惟庸案件比较类似,不同的是胡惟庸案收回的是***,而且蓝玉案是为了收回军权,很多开国功勋都惨遭屠戮,据朱元璋自己昭告天下的《逆臣录》得知,有一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总计有1.5万左右的人遭到诛杀,军中实权将领几乎被杀空,经过蓝玉案之后,朱元璋才算彻底将***军权牢牢握在手里,再也没有人能够反抗他了。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说到底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的政治***,因为厉害的军事干将都被杀的差不多了,导致朱棣靖难是,朱允炆手上没有特别厉害的将领;胡惟庸案还导致几千年的宰相制被废除,由皇帝直管百官,中央集权加强,还有就是后期内阁的出现;郭桓案和空印案主要是惩处贪官污吏
据《明太祖实录》所载,洪武三十一年间,水灾、旱灾、蝗灾、雹灾、地震、瘟疫等就有三百余起,几乎无年不灾,无处不灾。
正是因为朱元璋在惩治救灾不力及漠视民瘼官员方面雷厉风行,绝不手软,官场为之一振,吏治得以整肃,各级***日趋高效,救灾恤民成为朝廷及各级官员之急务。凡此,为“洪武之治”的出现提供了保障。
答:天灾与“洪武之治”
洪武元年(1368年),“京师火,四方水旱相仍”。翌年,旱魃为虐。又,多地发生水灾、雹灾,地震等。由于天灾肆虐,大明***的开创者朱元璋在彷徨忧惧之余,转而求助于神灵。他向父母亡灵祷告:“咎实在儿,生民何辜?因具草蔬粝饭与妻妾共食旬日,以同民艰,以答天谴,敢告知之。
洪武二十二年是公元1389年。
1、1389年,明朝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并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2、1389年,明置兀良哈三卫。
4、1389年,明置泰宁卫(今吉林省洮南市附近)、朵颜卫(洮儿河上源)。
5、1389年,二月,明廷命燕王朱棣选派精骑,巡视大宁、全宁,沿老哈河南北,遇有兀良哈军队,跟踪追击。五月,明于兀良哈地区置泰宁,福佘,朵彦三卫,今喀喇沁旗地属朵颜卫,以元辽王阿札失里为泰宁卫指挥使,海撒南达溪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同知。三卫同隶于北平行都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明洪武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明洪武年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