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什么是经典历史事件概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什么是经典历史事件概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洋务运动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廷的腐朽统治,对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给以沉重打击。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力。民国成立后,国内掀起兴办企业的热潮,短短几年内,资本主义经济实力迅速增长。4.辛亥革命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民主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5.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年半殖民地国家爆发的革命运动,它打乱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秩序,对于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得理解必然性,即必定,一定绝对。历史人文很难得出必然的规律性。即便是某个阶层某个时代偶然巧合也不能冒然归纳出所谓的必然性,即使大喊历史必然性也是为迎合某个阶层利益而不负责任的轻率结论。历史长河波澜起伏风云变幻莫测,探寻其必然性无异于缘木求鱼。
每一个历史***的发生都是不以人的意识所转移的,就具有其必然性。
不能***设,***如……你会怎么看怎么样做就能否定历史的。事后诸葛亮,看似聪明,其实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表现。
唯一能借历史***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那是你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是,是改变不了历史的。
谢邀。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苏联学者坚持认为,历史规律具有“严格的必然性”,这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首先,历史必然性与现代社会多元化、主体性不断增强的事实完全不符。
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历史必然性思想是传统一元化社会的产物。它预设了一个决定人类发展道路的最根本因素或神秘的“最终目的”。
但现代社会却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经济形式、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带来了思想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致使偶然的、不确定性因素层出不穷,任何试图对未来作必然性断定的做法都将被证明是错误的。
一言以概之,当下西方流行的“可能论”并不成立。历史必然性概念仍然有效。而且,只要有人、有人的实践活动,它就永恒存在。关键在于不能将相对性的认识绝对化和教条化,而是要结合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发展和完善理论本身。
自人类有了文字和纸张,就有了史官,一个个人和一个国家他的政治,人文生活等等,发展规律,时间的积累,最后形成历史,每个朝代的更迭,变迁,长期形成的人和事物,回头去看,有好多人和事具有雷同,这就是历史发展自然形成规律,所以历史发生必然,那是自然人的生活习性人性的行为发展形成结果。所以必然就这样形成了。
理解历史的必然性必然离不开历史的偶然性。历史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而是属于世界,属于时代。每一件事情的发展都有其必然的规律性。当西方率先进入工业文明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后,我们东方必然在此后要遭受一场野蛮的洗礼来进化到更高级的文明。而这个点以鸦片战争的形式爆发出来了,这是偶然性。偶然性所突出的却恰恰是必然性。
想全面去了解中国历史,首推《中华上下五千年》或者《中国通史》中国的大***上面都有记载。
如果真的是喜欢历史建议买一部《二十四史》囊括中华五千年。可以读一辈子,买一部珍藏版的传给后人也是一笔财富。
如果嫌这些枯燥可以看一下《明朝那些事》或者读一些人物传记就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例如:唐浩明的《曾国藩》曹升的《流血的王冠》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其实读书这件事开卷有益,你读一本书没感觉,读两本没感觉,读的多了,知识会连成片。量变产生质变。
您好,武哥说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分解您提的这个问题,您需要的书大抵是这样的:全面了解,各个朝代,历史***。
第一层面:如果只是粗略了解,建议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这类的,推荐林汉达和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特别是1985年修订版,,75万字,上、中、下三册,是非常好非常好的中国历史启蒙读物。后来出现了许多的“上下五千年”系列,但是,个人觉得林汉达、曹余章的《上下五千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
时隔再版30多年后,在2009年的一项“建国六十周年的六十本书”评选中,《上下五千年》还入选其中。
第二层面:如果需要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脉络,建议阅读史学***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他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46章,53万字,比较简洁的将中国从上古到清,分为八部分,然后分章论述经济、政治、军事等等,体例博大,考证细致,是当时各大学的教科书,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大学都还在使用,影响深远。
钱穆先生编撰这本书时,正处于抗战时期,这本书的内容他从北京大学讲到西南联大,再讲到香港新亚,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听众从历史[_a***_]的演进中吸取了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应该说,这本书透露出的文化情怀和历史使命,到现在,都还有很大的启迪,特别有利于正“三观”。
第三层面:如果需要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历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您可以试着去阅读,它分为上下两编,从上古写到民国,对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叙述,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有吕思勉先生的个人点评,能够给读者以全面而又人性化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被称为“最经典、最权威、流传最广的中国通史”,钱穆、柏杨、易中天等人都推崇备至,它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称为通史双璧。只是这本书的阅读难度就是半文半白的文字,阅读更需要集中精力。
总而言之,选择书籍主要依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爱好,以及知识储备。正如鞋子合脚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2、白寿彝:中国通史
3、吕思勉:中国史
4、傅乐成:中国通史
5、中国小通史(1-7册)
6、中国断代史系列(1-16册)
7、史仲琳:中国全史
9、资治通鉴
10、廿五史(二十四史十清史稿)
既然是一本书,又要全面了解各个朝代历史,我推荐《资治通鉴》,虽然它只有宋朝神宗之前的历史,但也有前面几个朝代的。
另外推荐傅乐成的《中国通史》,比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傅版更通俗易懂,而且更详细。
我推荐1.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我读的是1965年版本),比较全面,言简意赅,比较容易学习和记忆。
2.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在这本著作里,钱先生指出:中国的历代制度以秦,汉,唐为最,此三朝演讲透了,其它朝代则均为在此基础上的加减。读后受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什么是经典历史***概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什么是经典历史***概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