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路遥到兰州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路遥到兰州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对河南人的情结是有历史渊源的。中原河南自古都是苦难地,中国人遭受苦难最多的当属河南人;历史上的水灾、旱灾、蝗灾,瘟疫霍乱,兵灾战乱,无一幸免于河南人;河南人在苦难中练就了吃苦耐劳的本性;历史上每发生一次灾难,河南人为求生存,就要有一次跨省大逃难,大家可能都看过电影《一九四二》,影片忠实地再现了河南人大逃难的凄惨景象。
在陕西铜川市,随便问当地的人:“老家在哪里?”,就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家在河南”;铜川市是河南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有“小河南之称”,其次是西安、咸阳。
路遥先生之所以在《平凡的世界》里多次提到河南人,不仅是河南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他同河南人有更实际的来往,尤其是社会底层的河南人,路遥懂得河南人。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
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
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的发祥地。
出生于河南鹿邑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洛阳是老子居住和担任史官的地方。
战国时期的墨子是河南鲁山人。他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道家列子、纵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吴起,政治家春申君、孙叔敖、子产、李斯、张良、晁错、司马懿、司马光、姚崇、赵普等等历史名流,也是河南人。
河南也是华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前1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个,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有个成语叫逐鹿中原,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河南逐渐成为中国的中心,只有首先占有中原地区,才能逐步统一天下。因此,河南至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河南人民饱受了战乱之苦。每次战争来临,广大劳动人民就流离失所,流浪四方。生存下去,就是人们的最大的愿望和现实要求,所以在历史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河南人那种助人为乐,豪爽同时还带着一点狡滑,随遇而安的多重性格。如小说中孙少平的师傅和他的妻子就是河南人,他的师傅对孙少平非常的关心和照顾,在那个物质生活还比较贫乏的年代里,他经常带孙少平到自己家中喝酒吃饭,而他的妻子(惠英嫂)也是非常热情并尽量做最好的饭菜让他吃,使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后来他的师傅为救工友而不幸牺牲,孙少平为减少惠英嫂因失去亲人的哀痛,而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并和他们一家(惠英嫂,明明还是小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尽管孙少平也失去心爱的人田小霞),并最终和惠英嫂组成了新的家庭,好人还是有好报!
我虽不知道路遥先生的河南情结从哪里来,却想对河南人因何最常被人提起发表一下看法:
河南地处中原,有黄河与淮河川流而过,以平原为主,适合农耕,历史上养育过无数中华儿女。在河南的北边,西边,南边皆为山区,自古代***时期开始,河南就是人们走出大山后的最常也是最近的出处。所以说,广大的中***土,人们要改变自己的第一站往往就是河南,其次才是以河南为跳板走向江浙,再越过大别山走向湖广,走向南洋,乃至世界的各个地方。
河南是一个半开放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接纳之地,更是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发源之地,黄河流域甚至比长江流域更适合古代先民的繁衍生息,这也是河南能成为中原,成为中国之中心地带的主要原因。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让河南常常成为人们绕不开的话题,不管是褒扬还是贬低,河南的重要性都摆在那里。我想路遥先生的河南情结至少跟这个有一定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路遥到兰州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路遥到兰州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