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强不息人物传记标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关于自强自立的名人故事?
  2. 历史上有哪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关于自强自立的名人故事

海伦-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历史上有哪些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非常高兴回答此次问题,以下是我对我这个问题的理解:

残疾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某些缺陷而失去了一些正常人具有的功能,故无论在什么背景,什么时代,什么国家,他们的生存条件都要低于正常人。但历史上也不乏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仍十分光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下面我举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

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司马迁:司马迁早年间就在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从当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 旧闻,之后又受学于孔安国和董仲舒。司马迁具备写作的能力,又有写作的素材,因 此早早就开始写作了。

但是谁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司马迁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出击匈奴,战败被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汉武帝问司 马迁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司马迁说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爱国,投降是无奈之举。于是汉武帝就把司马迁给打入天牢。之后李陵投降匈奴的时候被公孙敖“坐实”了,司马 迁也受到了牵连,被处以宫刑。

  • 受此大辱的司马迁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奋发图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 《史记》的创作中去。以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等书籍, 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自己去当地调查取得的一些资料为材料,将 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摘选,去掉了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言,对无法证实的事情保留 态度,或者附上多种说法。前后总共经历了一十四年,司马迁呕心沥血最终完成了这 部史学著作《史记》,也留给了后世留下了一份无价的文化瑰宝。
  • 左丘明: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左丘为复姓。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阇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孙膑: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遭受膑刑,身体,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

非常感谢您阅读我的回答,祝您生活开心,早日暴富!希望您能给个小小的赞^O^

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7岁,对于小来说玲意义很特殊,从小失去了左边手脚的她站在人生新一段旅程的起点;同时,她也成为了尚德机构公益项目——“尚进生”的新学员。

1

小玲是广东茂名人,三岁半那年,一场***让她从此失去了左边手脚。

“小孩在三岁之前能留下的记忆很少,我因为***,更是没有那之前的任何记忆。我记忆中最早的场景,就是在医院。”

从医院开始记事的小玲,从小都是跳着走路。直到上学前班,她才逐渐发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今天给大家讲一讲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他的一生是反映人类和命运进行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内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贴补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出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二十八岁那年的耳聋。

贝多芬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耳聋疾病作战。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

贝多芬在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震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贝多芬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正像贝多芬所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的战斗,通过斗争去争取胜利,这种思想贯穿着贝多芬的始终。

贺炳炎是中国人民***上将,他一生南征北战,历经枪林弹雨,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被称为“独臂将军”,是一位身残志更坚的典型代表。

贺炳炎(1913-1960),湖北松滋人,1929年入党并参加了红军,他是贺龙元帅部下的一名赫赫战将,1933年3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左臂连中两弹,臂骨被击碎。1935年12月,年仅22岁的贺炳炎出任红军六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长征,在贵州瓦屋塘遭到敌人两个师的阻击,他亲自率部向敌人冲击,右臂被汤姆***击中炸伤,血流如注,由于当时医疗条件限制,他的右臂被截去。

[_a***_]中,他历任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358旅副旅长等职,敢打敢拚,先后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战、百团大战等战役,开辟了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中,他历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1军军长,在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率部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功勋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强不息的人物传记标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