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浒传算不算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水浒传算不算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施耐庵是根据坊间话本编撰的,坊间话本是民间流传多年的故事,多有口头加工成份,但也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特别是风俗民情细节不是能随便编出来的。其中宋江等人的事跡也有史料依据。
《水浒传》本来就是根据流传的话本加工而成的小说,自然没有可信度。
1、***就是***,不能等同于历史。这个问题最突出的还不是《水浒传》,而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也是在流传的话本基础上加工的,很多情节历史上大都发生过,但虚构的成分还是很多,人物的倾向性情感也很鲜明,这是作者的价值观、立场的流露,可能还带有撰写时,时代和个人的偏好以及为了情节精彩,虚构很多东西。但我们很多人对三国史的了解和情感偏向,都是受《三国演义》影响和左右的,真正的历史不完全是我们心目的三国。同样道理,历史上的宋江人物等,也不是真实的,很多是虚构的创作。
2、宋江等人历史上确实有过,就是占山的山大王或反宋的义军也好,土匪也罢,史书记载是36人,具体也不详细。但民间流传这样的故事。说书艺人,不停地加工,愈加丰富和动人。说书历史上都是口头文学,艺人为了谋生,添加很多精彩的悬念,但他们也可能就是文盲,不识字,讲起来却眉飞色舞。明代以后,***兴起,罗贯中、施耐庵等人,根据这些民间口头说唱,整理加工成***,成为经典作品。
3、《水浒传》里的人物和情节,绝大部分是杜撰而来的,呈现下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是伟大的创造,文学性也确实精彩,故事也生动,人物个性也非常鲜明。前些时候读毕飞宇《***课》,看他解读《林冲雪夜上梁山》那一节,从作家的角度,进行结构,读后很震撼。《水浒传》我们读了无数遍,但毕飞宇的解读实在是好,明白施耐庵为什么写的好,很受教益。金圣叹的点评也是好,但年轻时没耐心看,现在想看了,不是没时间,就是没版本。《***》又借用水浒的故事片段,写成一部了不起的***,但我实在读不下去,而且我看的是香港全绣像本四册,看了第一本就不想读了,感觉就是那些事。后来贾平凹《废都》被骂的狗血,其实我们只看表面,没有看到《***》和《废都》刻画市井的精彩一面,正式我的浅薄,使我对伟大作品深入不够。
4、我们有个习惯,总是喜欢对号入座,总是印证***和历史对不对的上,这是我们传统的思维。美国传记***欧文.斯通写的那么多有名传记,切实也是有文学加工的,但我们还是把它们当作人物传记来读。不管怎么样,学会读***,真的是一种能力,可惜我们都习惯这***我读过了,怎么好,怎么样,都不管了。
感谢楼主的提问,我来回答:我认为绝大部份是可信的。原因如下: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既然是***,就不能排除有虚构的成分,我认为绝大部分是可信的!
***是以北宋末年山东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蓝本基础。同时融入了民间传说、说书人的讲述等素材,然后针对搜集来的素材进行甄选、提炼、再创作,才有了这部《水浒传》***的诞生。***描述了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均是万般坎坷千种磨难之后,迫于无奈,才聚义水泊梁山。一百零八种形象,一百零八种性格,却是殊途同归的结局,究竟是不是一百零八位,无从考证。
宋江造反是史书记载确有其事,但是梁山兄弟很多是虚拟的,比如李逵、武松、林冲,但是作者这三个人的描写却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
宋江剧照
林冲雪夜上梁山,史诗般的唯美画面,武松更不用说了,武松打虎、追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的故事脍炙人口,李逵更是梁山标志性的人物,但是专家研究发现,当时并没有这些人和事的记载。
武松剧照
还有就是地名,很多是山东、江苏的,最奇葩的还有江西的地名,说神行太保戴宗一夜步行奔跑从江西到山东跑两个来回,汽车也难实现难道是高铁吗?
李逵剧照
通过研究还发现,水浒传的写作风格其中有些章节明显不是一个人所为,有些倒像吴承恩的文笔风格,所以专家猜测水浒传可能是两位作者的合作的作品,当然作者能通过一些历史残片把水泊梁山写的栩栩如生、波澜壮阔,功底了得!
林冲剧照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通过与朋友的交谈,听到一个洋车夫丟车买车三起三落的故事,就创造出著名的《骆驼祥子》,不愧是写作大家!
话剧骆驼祥子剧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浒传算不算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浒传算不算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