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津中西合璧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天津中西合璧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目前关于纳兰性德传记的权威书籍有很多。
2. 这是因为纳兰性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吸引了很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了许多权威的传记著作。
3. 一些权威的关于纳兰性德传记的书籍包括《纳兰性德传》(作者:李敖)、《纳兰性德传》(作者:***实)、《纳兰词研究》(作者:陈寅恪)等。
这些书籍不仅详细介绍了纳兰性德的生平和创作,还对他的文学成就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是研究纳兰性德的重要参考资料。
纳兰词评《当时只道是寻常》作者:安意如
词集
《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草纫笺注
明清词研究史》 作者:陈水云 著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9月
2.
《诗歌与人生》 作者:丁启阵 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3.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词的情意***(安意如解读纳兰词)》 作者:安意如 著出版社:天津...
4.
《开花般的瞻望 》作者:张宗子 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很多人对李叔同的质疑,我想在于他的爱的理解。既然说出“爱是慈悲”这样的话,为何还会抛弃妻子,自个儿出家。是不是太自私了?
对出家这件事,李叔同曾经撰***过解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走向佛教,最重要的原因正是来自佛教本身。”
文|江徐
李叔同年轻时,去日本留学,在那与一年轻女子相爱。回国时,这位女子恳求带她一起来到中国。本来就聚少离多,最后还因为他的出家,让她失去在异国他乡的唯一依靠。
她问:弘一法师,什么是爱?
他答:爱是慈悲。
不少人对此深感不解:既然爱是慈悲,又何以为了追求清净弃她于不顾?这也算慈悲吗?未免狠心绝情了吧?
《茶花女》扮相的李叔同
对于自己的出家,弘一法师在自述中这样写道:“很多人猜测我出家的原因,而且争议颇多。我并不想去昭告天下,我为啥出家。因为每个人做事有每个人的原则、方式、方法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这些本就是永远不会相同的,就是说了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慢慢他人就会淡忘的。”
我是在高中毕业那年,听到李叔同填词的歌曲《送别》后,对先生入迷的。后来读了他的很多传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红学家俞平伯曾评价李叔同:“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这样的一个人物,怎可能是凡人?要么误落人间,要么负有使命。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家世显赫。父亲先做官后经商,是津门巨富,李家跺一脚整个津门都要颤三天。遗憾的是,李叔同是父亲68岁时和侍妾所生,他虽受父亲宠爱,但母亲和他在族人眼里地位并不高。加上父亲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内心敏感的李叔同,逐渐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孤零。
李家家学深厚。李叔同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学习书法和金石。十五岁便有诗句“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可见那时候他就有了人生繁华如过眼云烟的思考和感触。情窦初开的时节,他喜欢上了京剧,一板一眼都是那么出神入化,颇得当时的名伶杨翠喜的喜爱,二人有过美妙的初恋。杨翠喜后来被卖入官家,几经周折,又嫁做商人妇。李叔同的痴情,化作一片惆怅。那份人世的凄零感,又平添几许。
18岁时,母亲为他做主,娶了俞家女子做妻子,可是他对人家无半点感情。爱情和婚姻的甜蜜与他无缘无分。那时他醉心艺术,弹钢琴外,作诗填词,书画篆刻。维新变法时,他跟随康有为梁启超,满怀一腔热血,为国家为民族奔走号呼。变法失败后,他和母亲避难上海。爱情的破灭,报国之志的受挫,使他苦闷异常。李叔同在上海便有了一段声色犬马、诗酒舞会、粉墨梨园的翩翩公子哥的荒唐、绚烂、颓废的生活。此时,他的艺术天才惊艳上海滩。书法、绘画、作曲、填词无一不通无一不令人折服。
命运又来打击他了。25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母亲的去世对李叔同感情影响巨大,他自己说“仿佛整个人被掏空了”。在伤感与悲痛中,怀抱救国救民情怀与志向的李叔同去日本留学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津中西合璧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津中西合璧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