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洛神赋图历史***,洛神赋图相关历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洛神赋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洛神赋图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洛神赋图是如何遗失的?
  2. 洛神赋图所描绘的故事背景?
  3. 洛神赋为什么给曹植惹来杀身之祸?

洛神赋图是如何遗失的?

《洛神赋图》全世界流传五种版本,除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北辽宁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段摹本外,唯一流落海外的是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收藏的一个长卷,那是最早一本

它是被清末美国活动家福开申担任***顾问时买走的。

洛神赋图历史事件,洛神赋图相关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洛神赋图》取材于三国曹植的《洛神赋》。

原作描述了曹植与甄氏有过恋情,甄氏后依曹操旨意嫁与植兄曹丕,成为皇后,但后来失宠。

死后,曹丕把甄氏睡过的枕头给曹植,曹植很感叹,把甄氏化作洛水女神,做梦时与其相会。

洛神赋图历史事件,洛神赋图相关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洛神赋图所描绘的故事背景?

《洛神赋图》是根据汉末曹植的《洛神赋》一文而做成的,表现的题材是“美人香草”。表面上是男女之情,实际上反映了画家对现实的不满,理想破灭的惆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精神气质上,这幅画典型地反映了魏晋时代个体意识觉醒的人文精神。

画面从曹植在洛水边见到洛神开始,直到洛神飘然离去为止,“移情想像,顾望怀愁”,交织着如怨如慕、如梦如幻的欢乐与惆怅、向往与失落。全卷构图相连,山水连绵起伏,林木交相掩映。但是,像一般的早期绘画一样,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反映了山水作为人物背景的稚拙状态。

人物作为主体,是刻画的重点,随着曹植文章的铺陈顺序重复出现,在画面上将时间和空间打成一片。衣纹形象的描绘用游丝描,平心静气,细腻舒展,飘然出神。整体上看,全卷诗情浓郁,笔触所及,才华横溢。

洛神赋图历史事件,洛神赋图相关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流传至今的三件绘画作品之一。《洛神赋》是曹操的三子曹植写的一篇文章,抒发自己难言之痛。赋是古代一种文体。曹植很有才气,早年曾得到父亲宠爱,一度想立他为太子。后来其兄曹丕篡汉称帝(魏文帝),对他百般刁难。曹丕死后,由其子曹睿继位,曹植继续受猜疑和排挤,郁郁而死,年仅四十岁。他写这篇赋的历史背景是,黄初三年(222),曹植由京师洛阳返回山东鄄城上任,途中绕伊阕、越环辕、渡洛水,当行至洛水边时,有感于战国宋玉《神女赋》而写了这篇“洛神赋”。该文以浪漫主义手法,通过人神爱恋而无从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的描写,抒发作者某种难言之隐,控诉造成这种悲剧的残暴势力。实际是曹植政治上失意的心情表露。因为文章是用男女恋爱作比喻的,故后人以为是曹植为怀念情人甄氏而作,实际与此无关。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文笔华美,因此受到历代文人赏识。《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为文章作的插图,技艺高超,也成为千古名作。

向TA提问

洛神赋为什么给曹植惹来杀身之祸?

     因为文章暗示了曹操父子争风吃醋的往事。

     甄宓先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曹操打进邺城,被先到袁府的曹丕纳为妃子。曹操也很后悔没有早点赶到袁府,得到这个绝色美人。在这之前,甄宓与曹植见过面,并一见钟情,准备相守一生。于是,曹植就将自己的白马送给了甄宓,帮她逃出了邺城。

     谁也没想到,天意弄人,甄宓成了曹植的嫂子,几年后被赐死,曹丕把甄宓的遗物交给曹植。睹物思人,在经过洛水时,仿佛看到了死去的甄宓。于是,在万分的思念下,写下了《感甄赋》。

     在这篇赋中,曹植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美貌、姿态和装束,无奈的是,最终错过了,成了不能相守的短命人,感到惋惜。

      四年后宓妃的儿子曹叡继位,觉得原赋暗示叔叔与母亲暧昧,便改为了《洛神赋》。

     宓妃是曹植的心上人,却成了自己的嫂子,本来就很伤心,宓妃被赐死更是难以接受,于是写文章表达对她的回忆与思念,触动了曹丕的神经,面临大祸不可避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洛神赋图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洛神赋图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