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春秋是哪个年代的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春秋是哪个年代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在这个时期,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和战争。春秋故事主要是那些传奇故事、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这些故事包括「左传」、「史记」、「国语」的编纂、管仲治邦的故事、孔子拜师的经历、齐楚之战、韩信点兵的故事、三家分晋、范睢陪君子游、孟子讲政治、晏子与商鞅的斗争等等。
这些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君子之德、势与权的较量、忠诚与背叛、崇高品德等等。
它们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历史上的关羽究竟有没有读过《春秋》呢?陈寿 所作史书《三国志》并没有记载.《三国志》关羽传记 极为简略,只对关羽生平做了概述,赞他乃是"万人之 敌,为世虎臣".刘宋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其卷 三十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注引《江表传》日: "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躬又见卷五十四 ?
愚以为,这个《春秋》并不是具体的某一本书。
关羽读《春秋》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说法,实际上关羽当年读的是《左传》。据《三国志•关羽传》注引《江表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既然关羽读的是《左传》,为什么后人众口一词说关羽读的是《春秋》呢?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编写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共242年鲁国的历史,而且涉及到同时代全国发生的其他事件,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
由于《春秋》记事十分简略,***原委交待很不详细,后人为它做了很多补充和评论工作,这些补充和评论叫做“传”。给《春秋》作传的共有三家,一是战国齐人公羊高所作《春秋公羊传》;二是鲁国人谷梁赤所作《春秋谷梁传》;三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春秋左氏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内容是评论史实,价值不大。而《左传》则新增了大量史料,是一部用史实解释《春秋》的书,本身其实就是一部史书。由于《左传》叙事明晰,文字活泼,史料严谨,信实有据而广为流传,是研究我国春秋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可见,《左传》是对《春秋》的补充,《左传》是包括《春秋》在内的一部书。关羽喜欢读的《左传》,其实是《春秋》加《左传》,也就是《春秋左氏传》。后人可能认为《春秋》字面意思比《左传》要好,内涵也丰富,就将《左传》换成了《春秋》。于是,关羽“秉烛夜读《春秋》”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说法,不再提《左传》了。
另外,“春秋”一词虽然现在成为《春秋》这部史书乃至“春秋”时期的专用词,但在春秋战国时,它并不特指鲁国的史书《春秋》。当时周、燕、齐、宋等国都编有各自的史书,都叫《春秋》。那个时候,《春秋》是所有史书的代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羽读《春秋》”也可以理解为“关羽读史书”。这种解释也许更加贴近事实,因为关羽一生不会只读一部《左传》。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人志士推崇的忠义智勇兼备,文武双修的英雄形象。小说中关羽常常秉烛夜读《春秋
》,他所读《春秋》应该是孔子《春秋》和《左氏春秋》的泛指。
一、《春秋》和《左氏春秋》
1、《春秋》为孔子所做,是一部史书。孔子《春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微言大义;二是为乱臣贼子惧;三是非常简约,惜墨如金。史书写的简略,惜墨如金,那么历史就会显得迷雾重重,难辨真***。因此后世就有人给《春秋》做注解。左丘明的《左传》,就是给《春秋》做注解的一部书。
2、《左氏春秋》。《左传》原名《春秋左氏传》,“传”者,疏解也。除《左传》外,尚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两书,它们与《春秋左氏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儒家经典,名列“十三经”之中。
二、关羽读春秋
1、关羽的私塾经历
关羽是河东解良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关羽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关羽是家中独子,因此父母对他抱有很大期望。虽说家里日子穷, 关羽的父母仍是省吃俭用,让儿子上了私塾。关羽对读书并不感兴趣,但是关羽却喜欢一部古人的著作,名叫《春秋》。这里面记载了许多春秋时期发生的忠义的故事,就是教导人们要有忠义之心。关羽在这部书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部书也深深影响到了关羽。因为关羽识字不多,要读懂孔子《春秋》,是有难度的,但是关羽喜读《春秋》,读得很刻苦,应该是比照对读《左氏春秋》的。他不仅精读过正宗的经过孔子编辑过的《春秋》,也研读过解释《左氏春秋》,因易懂,对《左传》更是偏爱。《江表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2、关羽读《春秋》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在关羽千里送二嫂的途中,他在夜深人静时总会手握一卷《春秋》,读得津津有味。关羽读《春秋》,就是关羽的文化修为符合,一武一文,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关羽成为文武兼备的栩栩如生英雄形象。关羽关云长爱看《春秋》。
关羽所读,何止《春秋》,何止《左传》。
我认为关羽不仅精读过正宗的经过孔子编辑过的《春秋》,也研读过解释《春秋》“微言大义”的《谷梁传》和《公羊传》,而对于洋洋十余万言的《左传》,更是爱不释手。《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关羽首先是一员大将,他的身上兼俱了忠、义、智、勇四种品格。其中忠和义来源于《春秋》,“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精读《春秋》,使关羽明辨是非。浑浊天下,何者为忠,何者为奸,便一目了然。
关羽平生最恨“乱臣贼子”,一天关羽随同刘备、曹操和汉献帝游猎,一鹿赶出,汉献帝射了三箭,未中,曹操一箭,正中鹿背。群臣见金鈚箭,以为是天子(汉献帝)所射,皆踊跃山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关羽大怒,提刀要斩曹操。刘备以目止之,乃罢。***《三国演义》与史书《蜀记》皆有记载。
当时曹操兵精将勇,威振庙堂(朝廷),惹怒了他,刘关张必不能幸免。于此可见关羽凛凛浩然之气,贯彻天地古今。
知忠义后,当知如何克敌致胜,关羽武艺高强,是所谓的万人敌,原不以千百敌兵为意,但如果敌方也有一个万人敌如黄忠、许褚、庞德甚至吕布那样的绝顶高手呢?那就看哪方大将的带兵能力了。《史迁》曰:“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万人敌”在这里有了另外的涵义,即兵法。而《左传》包罗万有,既有《春秋》之正义,亦有兵法之谋略,而且文辞优美,气势非常。“孙吴所言空言也,《左传》所言验之于事者也。”关羽博览群书,精读《春秋》经传,更兼身经百战,襄樊大战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连不可一世的曹操也欲迁都以避关羽锋芒。
关羽读《春秋》、《左传》……后世读《三国》,《关羽传》……书魂,英雄之魂!
与关羽同时的曹操大将李典也十分喜欢阅读《左传》。还有稍后的西晋名将杜预,更喜《左传》,“坐卧常自携,每出入必使人持《左传》于马前,时人谓之《左传》癖。”至于曹操、诸葛亮等智慧超凡的大军事家,更是不消提了。
可见,喜读《左传》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关羽作为其中的姣姣者,自然不能免俗。
“秉烛夜读《春秋》,”千古武圣形象,岂虚言哉!
如今关羽关二爷的形象,通常你会看到两种,一种是武的,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另一种是文的,手捻胡须,全神贯注读《春秋》。
但是,在《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江表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三国志·吕蒙传》释注:“斯人(关公)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在史书中有记载,关羽喜欢读《左传》,为什么他手捧《春秋》的形象流传千古呢?
《春秋》即《春秋经》,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是中国古代著名儒家经典书籍。书中语言极为精炼,所以又被称为“春秋笔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春秋是哪个年代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春秋是哪个年代的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