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梳理个人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如何梳理个人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越来强大,汉朝内部矛盾激化,频繁更换皇帝。外戚篡权、十常侍祸乱朝纲。
司马氏建立晋朝。
真正的三国历史应当是从公元220年开始的,这一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魏国皇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222年孙权被曹丕册封为吴王,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
其实三国的格局在赤壁之战以后(公元208)年就形成了。此时曹操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而孙权也早已继承了其兄长孙策的霸业,刘备最弱小,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占领了荆州的南郡长沙桂阳等地,随后又得了益州,从曹操手里抢夺汉中,三国鼎立的格局彻底形成。
此后,魏蜀吴三国打打杀杀,合纵连横,直到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邓艾率先进入成都,后主刘禅献城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为相国、晋王 ,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 ,建立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派六路大军齐头并进,灭亡了东吴,至此三国归晋。
谢谢,三国是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可能很多人会从战争来梳理三国历史,我认为应该从三国的士族发展来梳理,因为两晋南北朝就是士族门阀政治时代,成因就在于魏文帝制定了九品中正制,有人问最后为什么是魏和后来的晋统一三国,而不能是吴和蜀,原因就在于魏晋的政治制度比其他两国好,整合了国力***,发展了经济,三国前的东汉是豪强政治时代,最终地方力量强于中央力量,才有董卓进京的事,但是为什么董卓没有最后胜利,也是因为董卓没有处理好士族和豪强的利益问题,最后被当时主流政治力量所抛弃,当时豪强经过东汉时期的发展,已经在经济上实力上有长足发展,所以在政治上需要找他们的政治代言人,中央和地方的斗争贯穿东汉后期,所谓的党锢之祸是斗争的***,经过这次使士族认识到东汉***不是他们的代表,所以要出现何进与宦官厮杀,请董卓进京,这说明当时士族由于宦官制约,不足以控制东汉政局,但是非士族的董卓消灭宦官势力以后,也想控制政局导致士族十八路诸侯伐董卓,开启三国分裂局面,之后三国士族各自发展,魏国在经过前期建国稳定阶段以后,就进入了皇权与士族对立的阶段,最后士族代言人司马家胜利称帝,也就是士族的胜利,这以后其他两国士族放弃了对本国皇帝的支持,这也是蜀国最后成都不占而降的原因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旧政已亡、新权未立的时期;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它上承东汉,下接西晋,它蕴含了无数英雄的智慧勇猛;它充满了各路豪杰的运筹帷幄。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皇室衰微、朝廷混乱、群雄争锋、烽烟四起、战火连绵。纷乱中,魏、蜀、吴三个军阀势力相继崛起并成鼎足之势,终被西晋所一统,它是中国历史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一段插曲,这就是三国。
三国无论是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对中国历史从分裂走向统一创造了成熟的条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
三国,演绎的是群雄逐鹿、你争我夺的残酷战争,反映的却是各自坚守、相互撕扯的莫测人心。
三国,并不是只有战争,也并非全是权谋,更多的是关于情感、关于操守、关于人性、关于格局的历史进程,三国是生活启示录;三国是人生教科书。
三国,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史诗传奇,过程之曲折、斗争之激烈、命运之无常,让历史都为之唏嘘不已。
三国就是如此,波澜壮阔之后,留给世界无限的感慨……
梳理三国时期的历史,还要追溯到东汉未期的历史根源,从刘邦建立西汉朝,到刘秀建立东汉朝总共存生了400多年,而东汉从建立到灭亡共存在200多年,到了东汉末期,先帝们的英雄气概荡然无存,政治开始***。
1,皇帝的继任越来越小,因为年龄太小没有政治斗争经验行同虚设,皇帝的权力削弱不能掌控局面。
2,诸候,宦官,地方势力做强坐大,土地严重兼并到宦官,诸候,大地主手里。
3,再加上外戚专权,结党营私,把朝政弄的乌烟瘴气。
4,人民穷困潦到无法生活,为了生存揭杆而起,特别是黄巾起义,声势浩大山摇地动,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汉朝明存实亡,摧生了诸候脱离***搞起单干,推动了汉朝走向灭亡。
这时候在汉朝国土上先后出现了众多诸候,当时能成气候的有马超,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孙策等,他们各自雄霸一方,互相开始了狗咬狗的征战,被灭的只剩下曹操,刘备,孙策最后脱颖而出成了魏,蜀,东吴三国各自国家的领导,三国形成。
许多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总是觉得时间还很多。可是当他们觉得时间紧了,又觉得烦闷,觉得时间太少,开始后悔之前的贪玩。今天再晚都是早,明天再早都是晚。背了就忘了的事很常见,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能过目不忘~
1,要先看一遍课本或提纲,慢慢的多读几遍。读熟了就开始背。。
2,背完一课或是一课时就及时做题巩固,把错的题记住整理。
3,当全部复习完,就没剩多长时间了,做做历年的考试题,全面的复习一下。最后再顺一遍提纲或课本。记住错题的出错点。如果还有时间,不妨画一张思维导图,看着思维导图把知识点都说出来,知识的基础就很好了。最后,希望你考个好成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梳理个人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梳理个人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