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晋文公归国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晋文公归国真实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但凡能成大事者,除了必备的能力和运气要素外,还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方能成就常人所不能实现的目标。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姬重耳,便是典型的例子。
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除世子外,诸侯的儿子们统称为“公子”),自幼谦虚好学,喜欢结交士人,因此名声颇佳,深得国中百姓爱戴。献公晚年宠爱妖女骊姬,而骊姬为了能让亲儿子奚齐登上储位,便在国君面前百般诬陷世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晋惠公),迫使申生***,重耳、夷吾逃亡。
其中,重耳带着舅舅狐偃及亲信赵衰、贾佗、先轸、魏犨等人逃往母亲的故国-翟,并在这里娶妻生子,停留了12年时间。在此期间,晋献公薨逝,大夫里克两次发动***,杀死继立之君奚齐(骊姬之子)、卓子(骊姬的外甥)和骊姬,并拥立夷吾为国君。惠公上台后,视兄长重耳为头号威胁,派人前往行刺,迫使重耳等人逃到卫国避难。
重耳等人进入卫国后,本以为对方会考虑到同姓之谊给与他庇护权,就算是做不到这一点,赏一顿饭吃基本上也是没有问题。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卫文公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很怕自己一旦收留重耳,便会遭到晋惠公的责难,所以听到重耳入境的消息后,竟然连面都不肯见。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公子奚齐继位,荀息为托孤之臣,一直支持太子申生的晋国大夫里克趁机聚众作乱,把奚齐刺死在晋献公的灵堂上,之后荀息立卓子为君,里克又把卓子刺杀在朝堂之上,还把骊姬活活鞭死,并派派人到狄国迎接公子重耳,打算拥立他。
重耳觉得自己在国内没有根基,会被架空,于是说:"我违背父亲的命令逃出晋国,父亲逝世后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守丧,我怎么敢回国即位,还是改立别人吧。”于是里克让人到梁国去迎接夷吾。 夷吾的谋臣认为里克不让晋国国内的公子为国君,反而寻找流亡在外的夷吾,就算回去也很难掌权,就商量以河西之地换取秦国支持夷吾,并允诺夷吾继位之后把汾阳之邑赏赐给里克。各方都很满意,夷吾即位,史称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违背了约定,没有把河西之地给秦国,也没把汾阳之邑赏赐给里克,晋国人认为夷吾身为一国之君言而无信,所以对他颇有怨言。晋惠公知道自己威望很低,害怕重耳回国争夺王位,就派刺客追杀重耳。
重耳闻讯后,准备逃到齐国去。 重耳一行路过卫国时,想请卫文公资助些吃的,卫文公看他是个55岁的老头儿,落魄不堪,不但没有半点接济,反而将重耳侮辱了一顿。
重耳一行人只好继续赶路,粒米未进,饥肠辘辘,又走了几十里路,看见一个老农在吃饭,重耳派人去向他讨点吃的,不料这位老农竟捡起一个土块,扔给他们,重耳忍无可忍举起鞭子想要打这位老农,狐堰急忙劝阻说:公子以天下为己任,现在上天借这个老农的手将土地赐给公子,得到土地就是得到国家,这是大吉之兆,请公子息怒。
重耳知道自己失态,就放下鞭子,下车磕头致谢,接受了这块土,放到车上。老农看见重耳对一块土行礼作揖,大不由的大笑。
在晋献公时代,由于晋献公宠妃骊姬的迫害,太子申生被逼***。重耳与夷吾被逼外出逃难。
晋献公死后,晋国乱了一阵。一连两个幼主被杀,国内形势极其不稳定,大权旁落在一些朝臣手中。
晋国大臣想立一个新的国君,人选会在重耳和夷吾中选择。
一、重耳有能力,名声在外。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重耳和夷吾哥俩四处闯荡,都吃了不少的苦,受到了磨炼。
但重耳闯荡的时间更长久一些,比弟弟夷吾要长十几年,所以结识了更多的人,其中不乏有些各国的国君,其人品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比如齐桓公,楚成王和秦穆公等,都对重耳高度称赞。
比如,齐桓公赐给重耳美女,楚成王也厚待重耳。
夷吾和重耳受骊姬之乱的影响,虽都曾流落在外,但际遇却大不相同。夷吾的流亡生涯相对来说,比较简***顺,仅在梁国待过一段时间,且备受梁君器重,将女儿梁嬴嫁于他为妻。后晋国发生内乱,夷吾重金贿赂秦穆公,又许以河西五城,就这样,在秦军的护送下,他顺顺当当回国继位为君。所以,同样是流亡在外,这段经历对他的成长影响却是有限的。
晋公子重耳则完全不同,他在外流亡十九年,足迹遍历八个诸侯国。形形***的人,稀奇古怪的事,他都经历过了。人间冷暖尝遍,世间万事洞明,他渐渐由一个流亡公子成长为一个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所以,等到流亡到楚国时,面对楚庄王热情款待和别有用心地提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他应对自如,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此时,他已经完成人生意义上了真正蜕变!
重耳比夷吾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则是个人德行:夷吾这个人出尔反尔,恩将仇报,做人完全没有底线。他回国继位后,答应割让给秦国的五座城池立马反悔了。晋国饥荒时秦国援助粮食,秦国饥荒时他背弃恩义,趁机攻打秦国,结果在韩原一战,兵败被俘。重耳则信守承诺,有礼有节,凡事信义为先。流亡曹国时,大夫僖负羁就向重耳送了一盘熟食,并在熟食下面放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食物,却把玉璧退了回去。城濮之战时,信守与楚王的承诺,主动退避三舍,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当然,重耳的成功还得益于他任人唯贤,重视民生,以及灵活的外交策略等诸多因素。可是,不管怎么说,十九年的流亡生涯,都是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对他成就霸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晋文公归国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晋文公归国真实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