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六字开头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六字开头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喜欢历史的读者,总会在历史书中看到“公元前”、“公元后”的说法。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历史书中所谓的“公元前”究竟是什么意思?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究竟又是怎样计算的?由于不清楚这个问题的人非常多,这次将为大家科普这两个历史中常用名词的真正含义。
耶稣***油画
“公元”并非中国的说法,而是一种舶来品,它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现在为国际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6世纪,以耶稣***为信仰的教会势力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有一个僧侣提出将耶稣诞生的那一天定为“公元元年”。
从那个时候起,耶稣诞生之日前的日期,就被称之为“公元前”,***用倒数纪年方法;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之为“公元”,***用顺数纪年方法。但,是在欧洲殖民者侵略世界以前,公元纪年的标准只在欧洲大陆普及,由西方殖民者发动的侵略殖民战争打响以后,随着西方的势力遍布全球,这种纪年标准才成为了国际通行的用法。
兽甲骨
公元的起始点,在我国就是西汉的王莽完全掌控西汉最高权力的那一年,也就是汉哀帝死后的第二年,此之前的年代,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元前。
“公元”曾经被称为“西元”,是清朝末期的时候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纪年方法,民国时***用过,新中国成立后也正式***用这种方法。西方的公元元年是西方***耶稣诞生的那一年。
但是,我国清朝以前的古代都是***用帝王纪年的方式。比如汉朝以前的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想记录某年代的历史就***用周文王某某年、周武王某某年、秦昭襄王某某年。到了汉朝,汉武帝十九年时,则为自己取了年号“建元”,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年号,此后沿用至清朝。
而汉朝至元朝,一个皇帝常常有很多个年号。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而武则天有18个年号。可是,年号多了对于人们用起来也是麻烦。到了明朝,朱元璋觉得年号太多了,对民间很是困扰,于是下令推行一个皇帝只能使用一个年号,不得随意更改。从此之后,明清两代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只有明英宗有“正统”和“天顺”两个年号),因此人们也经常使用年号来称呼明清的皇帝,比如万历皇帝,洪武皇帝,崇祯皇帝,乾隆皇帝。
另外,我们常常所说的中国5000年的历史,是从炎黄时代的黄帝时期算起。传说皇帝生活在距今5000多年的黄河流域,那时候的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结为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集团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发生争夺大战。炎黄联盟集团打败蚩尤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从此我国的历史开始有了文字记载。
黄帝以后是尧舜禹,到夏朝建立,这段时期之前属于原始社会。从夏朝以后的商、周(西周和东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则属于奴隶社会。从秦始皇统一全国,接着就是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辽、宋、西夏,元、明、清、中华民国,这之前就是封建社会(清朝以前则被称为中国古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社会)。
这也是历史的基本常识。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公元也叫西元,是把耶稣出生的那一年定为元年的记录年份的方法。‘公元前’就是耶稣出生之前。公元前10年,就是耶稣出生之前十年;公元前100年,就是耶稣出生之前一百年。。。以此类推。
中国五千年历史,是指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大概五千年左右,黄帝令仓颉造字,此后我们至少知道了从黄帝开始的每个帝王的名字。。。这并不是说黄帝之前的中国就没有帝王、没有文字,而是说只有黄帝所在的华夏文明,五千年延绵至今。比如‘良渚遗址’距离我们可能有七千年左右,比黄帝还要早~约两千年,,,却有被洪水淹没的痕迹。已经断代的良渚文化,当然没有算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之内。
至于怎么计算。。。你知道‘夏商周断代工程’吗?中国有明确时间记录的历史,是从公元前841年周朝的‘共和年’开始的。公元前841年以前的中国历史,没有明确的时间记录。我们只能根据没有明确时间的文字记载和天文记录,进行推理估摸,‘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做这个的。
最后,给你分享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西方的公元元年,对应的中国历史年号是西汉的‘元始年’。西汉‘元始年’前后,是著名的‘疑似穿越者’王莽,活跃的时期。
纪元问题
曾经有科学家提出这样的一个学说:人类是唯一一个有时间观念的生物。人类为了计算时间,根据对四季的观察,确定了一年的大致周期。随着有了历史概念后,纪元也随之产生——既,根据什么作为纪年标准的第一年?
在历史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纪元”。中国古代的纪元一般按照天子或者国君在位的第一年计算,有时候,如果天子觉得有值得纪念的事情,会宣布更改年号,重新确立纪元——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改元。
典型的例子: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帝继位,于是康熙去世的第二年,就是雍正纪元的元年。
中国的这个纪元特点,影响了古代整个远东:甚至清朝灭亡后,外蒙活佛宣布自己是“大蒙古国”的皇帝,还学中原的样子,设立了“共戴”这个年号。
在全世界其他民族,纪元依据也各不相同,不过总的来说,分为两种:
一种是根据宗教元素。比如当下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是将耶稣***出生当年为纪元元年(按:根据历[_a***_]者以及***教学者考证,耶稣***事实上出生于公元前),而发生在纪元元年这年的前一年,被叫做“公元前元年”,而后以此类推。公元元年的中国,是汉平帝在位期间。类似公元纪年的,还有回历。这种历法的元年,在公元的622年(这一年中国处于李渊统治期间)。
另一种是根据历史大事来确定纪元。比如辛亥革命后,革命军一度使用“黄帝纪元”,既根据传说中黄帝成为华夏共主那一年算起;抗战期间,伪蒙***还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设立为纪元元年。
中国是一个号称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度。实际上,这五千年只是一个大致的算法,并且,这算法中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1部分, 确凿部分。这部分从公元前18世纪算起。以商朝确立对华夏统治作为标志***件算起。确凿部分占3800年时间。
第2部分, 争议部分。这部分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前18世纪为止,前后将近五百年。这一时期,是传说中的夏朝。近年来,夏朝到底是一个国家还是部落联盟——国家的过渡,学术界争议不断,并且始终没有定论。
“公元前”是公元纪年法中的概念。公元纪年法发端于西方社会,是现在国际通用的纪年法,比如用2020年来表示今年的年份,这种纪年方式就是公元纪年法。
而2020年的全称则为公元后2020年,不过人们一般省去年份前面的公元后三字。这里的“公元”和耶稣有关系,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称为公元(Anno Domini,拉丁文“主的年份”之意,简称为A.D)元年,之后的年份用公元多少年表示,时间离现实越近数字越大。与之相对应,耶稣出生前的时间则用公元前(Before Christ,“***之前”之意,简称为B.C)多少年来表示,时间离现实越近数字越小。比如公元前200年就在公元前300年之后。
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纪年方式。
年号纪年法就是用皇帝在位的年号来表示年份。比如汉朝建安元年(196年),其中的“建安”是东汉汉献帝所使用的年号。我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是汉武帝,年号为建元(公元前140年),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朝的宣统,使用了三年,于1911年废除(张勋复辟时期不算在内)。
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个天干符号和十二个地支符号来纪年,60年为一个循环。比如今年2020年,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就是乙亥年。传说干支纪年法源于黄帝时期,但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干支纪年法的前身是岁星纪年法,大概在东周至西汉时期流行。
那么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怎样算出来的?
五千年历史是个约数,从现在往前推的话,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史书记载黄帝继位时“上元混沌甲子之岁、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七曜齐元”后经过我国星象学家、道教学者推算,大概是公元前26***年。所以前后相加,我国大约有五千年文明史。
不过我国史籍上开始有明确纪年的是“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开始,我国之后的历史***都以编年的方式记载于史书上,能够完整的对应起来。如果这么说的话,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历史一共为2861年。
现在来说,公元前就是2013年以前。外国记年份用的是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以前中国记年份都是以皇帝的国号加上天干地支来记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下令中国要跟国际上的记年方式统一***用公元。因为中国的历史记录比较久远,在耶稣出生以前的年份就以“公元前”来记。
说中国五千年是在夏王朝时开始计算到现在为止的五千年是错误的。夏朝至今至多4500年。
说中国五千年历史是以黄帝建立“中国”这一年算起的。
“公元前”是公元纪年法中的概念。公元纪年法发端于西方社会,是现在国际通用的纪年法,比如用2020年来表示今年的年份,这种纪年方式就是公元纪年法。
而2020年的全称则为公元后2020年,不过人们一般省去年份前面的公元后三字。这里的“公元”和耶稣有关系,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称为公元(Anno Domini,拉丁文“主的年份”之意,简称为A.D)元年,之后的年份用公元多少年表示,时间离现实越近数字越大。与之相对应,耶稣出生前的时间则用公元前(Before Christ,“***之前”之意,简称为B.C)多少年来表示,时间离现实越近数字越小。比如公元前200年就在公元前300年之后。
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纪年方式。
年号纪年法就是用皇帝在位的年号来表示年份。比如汉朝建安元年(196年),其中的“建安”是东汉汉献帝所使用的年号。我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是汉武帝,年号为建元(公元前140年),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朝的宣统,使用了三年,于1911年废除(张勋复辟时期不算在内)。
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个天干符号和十二个地支符号来纪年,60年为一个循环。比如今年2020年,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就是乙亥年。传说干支纪年法源于黄帝时期,但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干支纪年法的前身是岁星纪年法,大概在东周至西汉时期流行。
那么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怎样算出来的?
五千年历史是个约数,从现在往前推的话,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史书记载黄帝继位时“上元混沌甲子之岁、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七曜齐元”后经过我国星象学家、道教学者推算,大概是公元前26***年。所以前后相加,我国大约有五千年文明史。
不过我国史籍上开始有明确纪年的是“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开始,我国之后的历史***都以编年的方式记载于史书上,能够完整的对应起来。如果这么说的话,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历史一共为2861年。
公元前是一种纪年方法,也叫作***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对儒略历法加以改进的新历法,也就是《格里历》。因为由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而得名。该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之前的称公元前。这只一种纪年而已。
但是在西方人通过工业革命逐步强大之后,他们的历法也逐步完善,这使得此后大量的国家***纳了西方的纪年方法。因为简单方便。
中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比如秦始皇元年,周宣王三年等等。
此后是以年号作为纪年,比如从汉武帝开始出现了年号,比如建元,元光,元朔等等。在汉武帝之后的帝王都有年号,所以纪年比较方便,但是也有混乱的时候,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地方割据,南北分裂,导致***十分多,所以年号也非常多。这就使得纪年很混乱。
公元的来历是跟***教的耶稣有关,耶稣出生的年份被西方国家称为公元元年,恰巧的是这一年刚好又是西汉汉平帝的原始元年,以这一年开始之前的年份就称为公元前,而在这一年之后的年份就称为公元多少多少年,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在的年份是公元年,公元元年之前就是公元前的年份,也称为公元前多少多少年。
虽然说现在很多认为是耶稣诞生于公元元年,但是也有不少推测认为是耶稣出生在公元前四世纪,但是为了体现出来耶稣的特殊性,所以就把耶稣定位为公元元年也做为精神信仰的重要性,其实耶稣出生的真正年月其实并没有人能真正知道,说服力也比较低,但是西方的主要国家把这个特殊性定了下来,整个世界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来做。
对于这个记录年份的规定其实说真的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较好,这样在交流上面不会出现太复杂的偏差,就好比现在的公历,所有国家都用这个,这样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就比较方便了,而公元年限记录其实也是一样的,可以真正做到在记录年份的时候的统一性,当然用谁的来做基本记录其实就要看当时谁有绝对的话语权了,强者制定规矩弱者只能遵守,当然当到了一定时间跨度的时候就会变成惯例。
中国的历史计算其实就是按照这样来计算的,公元元年就是西汉汉平帝,在汉平帝之前都叫公元前,秦朝以及以前都是公元前的年份,周朝的年份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之间,商朝大约是公元前1046到公元前1600年之间,传说中的夏朝大约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070年之间,加起来大概4000多年的历史,加上往前推一点传说中的年代,基本上就在公元前有接近三千年的历史,加上公元2000年基本上算是五千年了。
公元纪年现在在全世界来说,大部分的国家都是***用公元纪年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就宣布***用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的时候也是***用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两个。
公元纪年我们都知道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西方信仰***教的国家一开始就是***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耶稣诞生之前就是公元前。
公元元年(公元1年)也就是中国汉朝汉平帝元始元年,到现在就是公元2019年。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前不是公元纪年的,这个只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都是按照朝代,皇帝的年号来纪年的。比如说康熙30年,康熙就是玄烨的年号,康熙三十年也就是玄烨登基的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691年。
但是年号纪年的话,每个***都有自己的年号,混战的时候就比较乱了,比如说五代十国时期,数十个***都称帝建国,有自己的年号。所以在记载历史的时候也要按照***区分开,再加以帝号,年号来纪年。
但是中国的年号在汉武帝的时候才首创的,之前是没有年号的。中国第一个年号就是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建元。之前中国是没有年号的,那么怎么纪年呢?
那就是按照帝王的尊号来纪年,比如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还有比如说《春秋》
就是从鲁隐公元年开始记载的,还有再就是秦王政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国一统六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六字开头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六字开头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