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前四史不同之处?
  2. 《史记》作者司马迁到底有多牛?

前四史不同之处?

四史,其实就是前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巨著. 《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纪传体史书三国志》纪传体国别史

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记》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西汉时期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 《后汉书》南宋绍兴刊本《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三国志》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前四史均为私人撰写,文笔相比后来的史书要好,所以可读性比较强。

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面的二十史中不少的卷目比较多,像宋史有496卷,明史332卷等等,内容更多,比如列传多数为多人合传,纯粹只能当史料读,缺乏文学性。

还有后面的二十史除了南史,北史,宋书,新五代史等少数为个人撰写外,其他都是官方组织人员集体撰写,避讳,隐没事实,宣扬官方思想的比比皆是。

后世的史官大多只能遵照统治者的意图去写史书,较前四史独立性降低

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记》作者司马迁到底有多牛?

《史记》是从黄帝开始,记录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历史。为纪传体,文笔出众,故事性很强。作者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有详细的介绍:颛顼时期,任命南正重掌管天文,北正黎掌管地理。唐虞之际,重、黎的后代继续掌管天文、地理,直到夏商时期。周朝时候的程林休甫就是他们的后裔。周宣王当政时,重黎氏因失去官守而成为司马氏。司马氏世代掌管周史。所以,司马迁有强大的遗传基因。

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从小就聪明过人,“年十岁则诵古文。”父亲是汉武帝的史官,因此,司马迁很早就受到了扎实的史学训练。长大之后,遵从父亲遗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遍了大江南北,获益良多。

太史公从师唐都学习天文,从师杨何学习《易经》,从师黄子学习道家理论。“太史公学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杨何,习道论於黄子。”我要是终生能遇一位这样的老师,心愿足矣。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於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38岁的时候,司马迁成了汉武帝的史官。谢绝宾朋,抛开家业,全身心地扑在撰著上,以求建功立业,为君主和国家造福。

那段时期,他深入研究诸子百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家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只是他们所遵循依从的学说不是一个路子,有的显明,有的不显明罢了。”阴阳之术,注重吉凶祸福的预兆,禁忌避讳很多,使人受到束缚并多有所畏惧,但阴阳家关于一年四季运行顺序的道理,是不可丢弃的。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主张难以完全遵从;序列的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则是不可改变的。墨家俭啬而难以依遵,强本节用的主张不可废弃。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刻薄寡恩,但辨正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张是不可更改的。名家使人受约束而容易失去真实性,但辩正名与实的关系是不能不认真察考的。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行动合乎无形之“道”,使万物丰足。

司马迁对道家之术推崇备至:是依据阴阳家关于四时运行顺序之说,吸收儒墨两家之长,撮取名、法两家之精要,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发展,顺应事物的变化,树立良好风俗,应用于人事,无不适宜,意旨简约扼要而容易掌握,用力少而功效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四史相关的人物传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