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历史沿革1950年由阜阳县南部地区析置阜南县,因在阜阳之南,故名。2000年,阜南县辖20个镇、11个乡。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历史 阜南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结合部北岸。 阜南城区是阜阳距离市区最近的县城,城北新区于2010年开始建设。
阜南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属内陆开发较早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上中游结合部北岸。阜南城区是阜阳距离市区最近的县城,城北新区于2010年开始建设。
阜南建县66年了,1947年11月23日,***豫皖苏四地委、中国人民***豫皖苏军区第四分区决定在阜阳南乡开辟新区,建立阜南县。
民国36年(1947)11月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像皖苏军区四分区解放阜南县境,首建阜南县。1949年2月20日,阜南县撤归阜阳县。同年6月30日,设立阜南行政办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为阜阳地区下辖一个县,称亳县。一九八六年始改县为市,称亳州市,仍归属阜阳地区。
阜阳古称“颍州”,早在西周时就是胡子国国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建置沿革 年代时期行政区划西周时期阜阳境内即建立了归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
阜阳古称“颍州”,早在西周时就是胡子国国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阜阳在历史上曾多次经历归属变更。在明清时期,阜阳一直属于颍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颍州升为直隶州,阜阳县属于颍州直隶州。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初期,阜阳县属于淮泗道,后改属安徽省淮阳道。
1、阜阳,抗战时期不容忽视的大后方 抗战时期,中华大地饱受战火侵扰,阜阳地区也未能幸免于难:文德街、三府街、颍州师范学校、昭忠小学校……阜阳那些一处处留下炮火弹痕印记的地方,都深深地留下抗战记忆。
2、抗战时期被称为大后方的就是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当时归属于四川,并作为战时陪都)、四川、云南、贵州。
3、中国的大后方在北方的陕甘宁边区、国统区的大西南、大西北地区。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1945年9月2日抗战结束,抗战的结束意味着我们真正的胜利。
最终将日军击退,日军十三师团参谋长被击毙,日军骑兵仅逃回20人。国军骑八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卢广伟将军阵亡。阜阳保卫战也是日军在中国战场后期的一次大的失败之一,阜阳也因此成为二战期间安徽唯一一座没有被日军侵占的城市。
在这些城市中,合肥、淮南、淮北、阜阳、涡阳、蒙城、利辛、太和、界首、临泉、宿州、萧县、灵璧、泗县、五河、固镇、怀远、凤台、寿县、霍邱、舒城、庐江、无为、含山、和县、繁昌等城市都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和伤亡。
阜阳抗战历史——阜阳保卫战 民国33年春 (1944年4月底至5月初),日军在太平洋战事失利,妄图在中国大陆上打通陆路交通,使中国大陆上的日军和孤立在南洋的日军联系起来,依靠中国大陆作垂死挣扎。
南海诸岛及个别港口,西北至黄河山西段,西南最远达到湖南常德、宜昌甚至其以西的部分地区。在豫湘桂会战(一号作战)中,日本曾一度控制了贵州的独山。另外,在滇缅作战中,怒江以西的中国领土亦长时间被日军控制。
宜恩县、建始县、利川县、来凤县、咸丰县和鹤峰县。全省沦陷面积为12911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3%。湖北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鄂城县(1938年6月8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长阳县(1943年5月24日沦陷)。
而这时第1117军团发起了进攻,日军对这次进攻没有一点防备,于是被杀得人仰马翻。直到日军的援军派飞机飞来,我方军队才不得不隐藏起来,但在之后日军机飞机撤退后将躲藏起的的日军全部杀掉。
1、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代名将,驻守在楚国东北边境也就是现在的伍明。1987年《阜阳地区名胜古迹》载,伍员故居就在伍明。伍明集西首处有一处叫作伍明寺的庙宇,相传曾是伍子胥的故居。
2、寺门积薪 出自《宋史·刘锜传》。刘锜(1098~1162),南宋抗金将领。南宋绍兴十年(1140)金兀术率10万金兵南侵,金兵压境,众寡悬殊,顺昌形势,岌岌可危。刘锜被任命为东京(今开封市)副留守,从临安出发日夜兼程北上。
3、阜阳拥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包括春秋战国“三子”(老子、庄子、管子)、魏晋“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华佗、陈抟等在内的众多古代名人。
4、阜阳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这里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故里,诗人嵇康的桑梓。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曾巩、苏轼曾在这里为官多年。区内古迹遍布,人文蔚盛,交相辉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