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马嵬讲了历史***,马嵬讲了什么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马嵬讲了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马嵬讲了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马嵬事变?
  2. 马嵬之变的真相是什么?

马嵬事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历史背景

马嵬讲了历史事件,马嵬讲了什么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发动叛乱,是为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唐王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

马嵬之变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因此历史也要符合统治者利益,为统治者服务

马嵬讲了历史事件,马嵬讲了什么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是人写的 ,

所以他个人观点一定会左右历史

能够写进历史也不一定担保能留得下来。

马嵬讲了历史事件,马嵬讲了什么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保留下来的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当时社会现实

真相,真相大概只有杨贵妃自己知道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第一种观点认为主谋是太子李亨,首先他要与杨国忠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次李亨具有调动禁军的能力。

第二种观点认为宦官高力士。自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死后,外相权力只限于一般日常政务。李林甫、杨国忠均欲染指于***核心。高力士在唐代首开宦官掌管中央***的先例,“每四方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朝中官吏上呈的奏折都要先经过高力士,然后再上呈给皇帝,小事由他直接决断,这实际上已经是后来所谓的“内相”了。双方的权力之争势必水火不容。高力士就有了谋划兵变的动机。

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高力士与杨国忠的矛盾并不突出,更没有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高力士虽然拥有不小的权力,但并不具备操纵政局而与宰相抗衡的实力。他所做的只是上传下达以及自主处理一些琐碎的朝廷事务。史籍中也没有高力士和杨国忠互相攻讦的记载

有记载的的是,杨国忠在皇太子李瑛被废之后,极力拥戴寿王李瑁,但最终李亨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想传位给李亨,杨国忠听闻此事后大惊。如果李亨即位,就意味着杨氏家族的败落,杨国忠也会性命不保。于是他赶紧通过杨贵妃“衔土***”,终于使玄宗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必然激怒太子。蜀地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是他的发迹之处。如果李亨入蜀,性命堪虞。李亨与杨国忠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按照旧史的说法,兵变的首倡者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宦官李辅国是中介人,太子李亨只是被动的角色。其实,这样的记载是为尊者讳,掩盖了历史真相。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太子李亨同亲信密定之后,派李辅国去拉拢陈玄礼,密谋行动或许在长安城内就已开始。玄宗避乱出逃,离开京师时的全部队伍约有3000余人,殿后的太子李亨的后队人马就有2000人,其中包括禁军中的精锐部队——飞龙禁军。他的儿子广平王和建宁王在出逃的队伍中“典亲兵扈从”,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756年7月9日,李亨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7月12日,李亨城楼,举行了简登基,改年号为至德,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当天,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评价说,肃宗至灵武称帝,此乃“太子叛父”,是“不孝”,也就是说,是一次***夺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嵬讲了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嵬讲了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