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雍和宫主要历史事件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雍和宫主要历史事件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琉璃瓦。
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
乾隆九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最早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是雍、乾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中段升格清帝行宫。最终改为***寺院。王府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府晋为宫”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宫为寺”正值大清定都北京百年的乾隆九年(1744年)。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康熙帝在内城东北为皇四子胤禛修建了府邸。该府最初称“四爷府”或“禛贝勒府”,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后改称雍王府。1711年弘历出生于王府东书院“如意室”。1723年胤禛继位,为雍正帝(1723年-1735年在位)。雍正帝迁入紫禁城后,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原雍王府升格为行宫,并改名为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曾在宫内停放雍正帝灵柩,为此将主要殿宇覆瓦升格为黄琉璃瓦。
在雍正帝在位时期,雍和宫的中路和西路即已作为藏传佛教上院使用,章嘉呼图克图活佛居住于此。乾隆帝即位后,于乾隆九年(1744年)将雍和宫中路和东路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将主要殿宇改为佛殿,并为寺庙赐名“噶丹敬恰林”。东路行宫继续由皇室使用,后因失火而焚毁。
1961年雍和宫被列入***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雍和宫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雍正皇帝在继位之前是雍亲王,住在雍亲王府,继位之后于雍正三年将雍亲王府改称雍和宫。
乾隆皇帝诞生地ㄧ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即后来的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乾隆出生在雍和宫还是狮子山是历史的迷团。
乾隆四十七年,乾隆到雍和宫拜佛的时候说:“余实康熙辛卯生于宫也。”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在雍和宫拜佛时写诗再次重申自己的出生地是雍和宫,在那里生活了12年。
乾隆去世后,嘉庆帝批准在《实录》和《圣训》中将乾隆的出生地定为雍和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雍和宫主要历史***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雍和宫主要历史***简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