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怎么理解《史记》的“实录精神”?
  2. 史记人物传记文言文简短?
  3. 蔺相如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4. 《史记》算名人传记吗?

怎么理解《史记》的“实录精神”?

说史记实录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一个题外话,董狐直笔。这个典故讲春秋时期,晋灵公暴虐无止,相国赵盾劝他改邪归正。晋灵公竟想弄死他,赵盾刺杀了晋灵公。后来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弑君。赵盾威胁董狐必须改写否则就灭了他。董狐义正言辞反驳道:“弑君就是弑君,这事我死也不会改。”后来孔子知道了,他称赞说:“董狐真是古代遵循史德的优秀作者啊,他记载历史不因权贵的威胁就替他们隐瞒史实。”后来董狐直笔就成了忠实写史的代名词。可见,实录古已有之,司马迁更是将其发扬光大了。

下面来聊聊《史记》的实录精神。实录又叫直笔,也就是说毫不隐晦、尊重史实、忠于历史的记载历史人物事件等。《史记》作为直笔写史的代表作,其实录精神体现在了哪些地方呢,我们来看看:

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司马迁继承爹地司马谈的遗志,发誓要完成一个小目标——写本史书。为了完成这个小目标,司马迁吃了比王健林还要多的多的苦苦苦苦。很早很早之前,他就收拾行囊一无所有“从南走到北”,北到燕赵(河北等地)、南下楚湘(湖北湖南等地)、东止齐鲁(山东江苏等地)、西游秦陇(陕西等地),广泛搜集历史资料,网络天下放失旧闻,足迹遍及大汉江山,考察了、调研了、记录了很多一手资料。回到家之后,司马迁就搬来小马扎、拿起小本本开始做笔记,而且他还从各朝各代史作中考证史实资料,然后结合自己研究所得,开始发奋写书。不得不提的是,秦始皇当年一把火烧了除秦以外的各国史书,这给司马迁的小目标造成了很大很大的困扰,但他依然坚持到底、锲而不舍,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作品。所以,从史料上看,《史记》是尊重史实的。

其次,司马迁的写作态度也很实录。如有些资料不能辨明真伪,需要存疑,怎么办?

司马先生就遵循“疑则传疑”的原则将其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解决。我觉得这种眼光比记录历史更加牛气哄哄,因为他的思想是超越当时局限的,也就是说他认为这个问题暂时无解,但说不定以后就有人能够解决了。这种发展的眼光是不是和某位超牛人特像!!!

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司马先生的写作水平也非常厉害,他除了文字优美、行文流畅外,他还按照“不隐美、不藏恶”的精神秉笔直书,不管你是白富美、王权贵还是傻丑***、矮矬穷,一律该赞的赞该批的批,一次写个痛快。比如,汉武帝文治武功好牛掰,但迷信鬼神,晚年还搞了个巫蛊之祸,司马老先生就很不客气的给予了批评。据说,大boss读到批评他的文字后very震怒,恨不得把司马迁再宫一次,这也导致了一些《史记》的内容没办法流传下来,因为一些内容揭开了某些人的遮羞布。又比如,对于项羽,司马迁是衷心钦佩他的英雄气概的,在行文中给予了很高褒扬,但对于他那种残暴(坑杀降敌)、短视(沐猴而冠)和迷信(天亡我)的思想也给予了抨击。又比如,……,此处省略一万字,宗旨就是尊重真实历史。

以上这些就是司马先生,也就是他的大作《史记》那种“无征不信”、“如实直录”的风格。所以,一直到现在《史记》都被尊为正史之首,后世史学家也点赞司马说:“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总之,大大大大大写的牛!!!!

真是超级实录的,无论是谁,只要有黑点,就会照录的。

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你细读司马迁的《史记》,你真会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因为太真实了,真实到令人发指!我只说一件事,你就知道司马迁有多么地实录了,这件事可以仿照现在自媒体的写法,起个标题,叫《皇帝对功臣裂土封侯,功臣却杀光皇帝嫡孙》。

汉高帝六年,刘邦洛阳南宫大摆酒席,和所有被裂土封侯的功臣同欢乐。

酒过三巡,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刘邦发话了,大伙不要瞒我,今天咱们都实话实说,你们来说说,为什么天下最终被我夺了过来,楚霸王项羽为什么又失去了天下。

大臣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其中,以王陵、高起的回答最具代表性。

在他们看来,私德方面,刘邦的确是赶不上项羽,刘邦待人傲慢,毫无礼数,动不动就骂人,而项羽则待人恭敬,又能与属下同甘共苦。

但在论功行赏这件事上,项羽则远远不如刘邦了。项羽动不动就陷害有功之人,动不动就怀疑贤能的人,打胜仗的将军不被记功,攻下的城池也不会赏人。而刘邦则勇于列土封疆,凡是有功之臣,都能被裂土封侯,这是与天下同利啊。

的确,刘邦就是这样地慷慨,当初跟刘邦一起举事的,无论他是什么出身,体制内的主吏椽、狱椽也好,体制外的屠夫、贩夫也好,仕宦之后也罢,不得志的隐士也罢,只要有功,都能被论功行赏。

先谢谢邀请,再回话。

《史记》的实录精神?这是搞的哪出儿啊,难道你怀疑《史记》的偏颇与捏造吗😢😢

言重了哈,开个玩笑😊

无论多么刚正不阿的史家,在记史的过程中,都很难做到绝对公平。

史上曾有过史官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例证:春秋时期的董狐,被后世誉为“董狐笔”,就是最硬的骨头、最直的个性,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也讴歌了这一史实:在晋董狐笔……一一垂丹青。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的崇高评价,即使这般如此,司马公在写史的时候,还是没有做到绝对公平、公正。

比如在李广这件事上,司马迁就偏护了李广,爱屋及乌,又下笔偏袒了他的孙子李陵,最终闹得自己惨遭腐刑、囚居“蚕室”,污垢先人,自取其辱。

司马公虽然尽一家之言,书百家之事,但里面的文字还是融入了诸多的刻画于描摹,那些入骨三分的刻画,是经过推理判断之后的忖度加工,这就有些偏离了史家的公允立场。反不如老夫子的“春秋笔法”更能直面时弊,书写公正,只是孔夫子的“春秋笔法”太过总括,甚至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让人不明就里不知真相。

司马迁也自圆其说,史实不容篡改和玷污,但语言上的倾向在所难免。我们最为熟知的西楚霸王,司马公就基本站在了项羽的立场之上,把个悲情的末路英雄歌颂得荡气回肠一世三叹,但对汉高祖却颇有微词,即使在当朝,面对一代雄主汉武大帝,也是直面功过,毁誉参半。

就像《三国志》、《三国志通俗演义》,抑曹尊刘就是主线,明晃晃抬一方打一方,不得不说是史家的千古憾事。

谢邀。

说《史记》为“实录”未免言过其实。司马迁既无录像又无录音,哪有什么实录可言? 报告文学而已,而且是儒家的报告文学。

司马迁写过辞赋,但著名的作品则是《史记》的传记散文。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散文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史记》流传以后,在历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史上发生了长远、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史记》人物传记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过去有人说:“《史记》于叙事中寓论断。” 还有人说:“叙事不合参入断语,太史公寓主意于客位,允称微妙。”

他们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用事实来表示自己对所写人物的爱憎态度。这不是实录吧?! 充其量只是报告文学而已。

比如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鸿门宴》,对于鸿门宴这场秦皇朝灭亡以后,项羽刘邦在宴会席上的生死斗争,司马迁写得是扣人心弦,仿佛他曾经亲临其境。

司马迁确实做到了以他的传神妙笔,生动地记下了秦汉之际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场景,同时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而千百年后仍有会强烈的震撼。但是是不是“实录”呢?

真实记录,秉笔直书,乃中国良史之基本要求。司马迁乃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者,在他《史记》中忠实地贯彻了秉笔直书的史家之原则。他在蒙受冤屈遭致宫刑之后,对当朝武帝的所作所为,亦是无所畏惧地予以实录,比如详细记录了汉武任用酷吏、迷信鬼神、相信术士、追求长生不老花费巨资寻丹炼药等。对当今皇上尚且如此,历史上的大人物更是无所顾忌,加以直书。汉高祖本纪中的刘邦,述其知人善任,更写出他流氓无赖的嘴脸。特别是他对项羽要烹他老父所作的回答:吾翁即尔翁,幸分一杯羹!

史记人物传记文言文简短?

文言文言简意赅,这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势。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是用紧凑的语言来概括历史人物的一生经历。这样的作品就必然要求其文字不能太长太过拖拉,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力求简短。

史记是一部很值得深入阅读的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提高。

比较短又比较不错的列传,最有名的是《屈原列传》《李将军列传》《伍子胥列传》《管晏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再稍长一点的《孟尝君列传》《魏公子列传》《刺客列传》等也都很精彩

蔺相如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是中[_a***_]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而完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算名人传记吗?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但它并不是专门介绍某个人物,而是主要介绍历史的,所以我认为不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史记人物传记的抒情意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