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历史事件白描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历史事件白描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00多年封建历史重要帝王,画一条线。
秦始皇嬴政:终结春秋战国500年动荡,开创中国大一统格局,影响中国历史第一人。
汉武帝刘彻:汉武雄风,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自豪之情油然而起。
汉光武帝刘秀:汉朝光复者与延续者,大汉王朝仍然顽强地屹立在这块土地上。
晋武帝司马炎:三国乱世,重归一统。
唐高祖李渊:开创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开创者之一,贞观之治缔造者,开创万国来朝的***时代。
宋太祖赵匡胤:五代十国终结者,大宋王朝开创者,大宋王朝格局奠定者。
毛泽东诗词:……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秦始皇:姓秦,字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清世(圣)祖:康熙玄烨!
话说最近,整理书箱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以前的一些旧书籍,看过之后,心生感触,尤其是看到当年留下来的小学语文课本,对其中的插图,更是念念难忘。
为此,我们一点号:一起走遍世界特意整理出了一组当年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彩色插图,和大家一起打开儿时的记忆大门,回味经典。
当你看到这幅图的时候,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是小学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上的一幅插图,至于是几年级的课文,现在已经记不得了!
而这幅图,许多80后应该还有印象,这也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幅插图,不过,这是低年级时候的一篇看图识字,彩色的插图边,配上短短的几句话,上面再注释拼音,几番读下来,再抄写几遍,便逐渐熟知。
本博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册语文课本上曾有一幅插图,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那篇课文的题目是:《我们的教室》。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十七年,至今仍然是历历在目,难有忘怀。这幅插图就是画家所用述语,叫作白描。画面截取的是学校教室的最前方,一块黑板,黑板上方的正中央挂着一幅毛主席的画像。
课文并不长,也就是三字。介绍了教室宽敞明亮,书桌凳子和黑板上方的***像。当时农村出身的学生,相对识字课,将其称之为“课文”。
上世纪的1963年,共和国刚刚经历了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整个国家的经济正处于恢复性增长。各种物资的供应还是相对匮乏,学生们所使用的作业练习本,多是由回收的废纸再造,经过切割印刷而成的。一年级的小朋友,用铅笔写字的力度稍大,就会被没有过滤好的纸桨所生产的纸上面的布丝和麦秸秆给拌断了铅笔芯,这种现象就是本博上学时亲自经历。
现在学生们所使用的课本,纸张一流,彩色印刷,彩色插图,今昔对比,令本博感触多多,难以言表。
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工具、硬件设施,也在改变学生、教师们的学与教的方式和方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春季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通过网络教学,让大、中、小学生足不出户,也能继续读书上学。
至于课本上的插图,也赶不上网络教学带给学生们全新的感觉。无论是不动的画面,还是绘声绘色的视光冲击,都会给在校学生带来较深刻的印象。(2020/09/05)
当年,是1***1年左右,我上小学,老师发了崭新的语文,算数两门课本。
那时还小,七八岁的孩子,深居在大山深处,***项目几乎是没有,一年顶多是看几次公社放映队轮流到各大队放几场电影,恨不得下午四五点就去占地方等着看电影,大多时间,是追着电影队看四五个生产队(村庄)才罢休。
就连小说是啥也不知道,仅有的基本小画册,孩子们也不舍得借给看,最后成了“嘛样头”了才捞着看残破不全的小画书。
每当闻到学校发的新书的印油味道,看着白纸黑字的课本页面时,心情很愉悦。
拿到新书,爱不释手,让母亲淘换报纸给包起书皮。照例是先翻书中的图画看。记得有篇课文是地主份子王勇学,到生产队的地里,偷辣椒,被小学生刘文学发展,为保护集体的财产,刘文学勇敢和地主份子搏斗,最后被地主治死了,光荣牺牲了!
那时候,自己不懂文学,但是,那一篇带有阶级色彩的记叙文,确实很打动我闭塞的心灵的。
你像书中:“忽然,有一个人影在生产队的辣椒地里晃动。”、“地主份子恶***地说–你不放过我,我整死你!”,“你整死我,我也不放过你这个坏蛋!”鲜活的话语。感觉刘文学确实很伟大,幼小的心灵,树立起光明磊落,宁死不屈,坚定信念。
在日后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能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红色的传统,成为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管理者,创造者,继往开来,为国家的重要脊梁。
总之,儿时的记忆,往往是最真实的时代反应,最能体现一代人的社会价值,走什么路,是有方向性的,因此,要自信,要细心培养下一代,成为有理想的有用人才,是社会大课题。
我印象最深的是历史课本上的朱元璋画像。
为什么印象深刻?因为朱元璋的画像太丑了!丑到不可思议。
鞋拔子的脸,高耸的额头,鸡爪似的手,而且还驼背。
所以,总是让我产生无数次联想,因为明朝之前的所有皇帝的画像,从秦始皇到元朝忽必烈,还有课本后面的清朝皇帝,虽说不是个个都漂亮,但也不至于丑到这个样子。
每每复习历史翻到这一页,我就为朱元璋感到可怜,也充满了好奇。
这究竟是个怎样的皇帝?难道***真的如此丑陋还是被黑化了?
后来略查了下,关于朱元璋的画像还真是被黑化,从漂亮到丑陋然后又反转回来。
朱元璋放牛娃出身,穷到讨饭,后来参加红巾军起义逐渐发展壮大,慢慢当上皇帝。
朱元璋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皇帝,正史将他塑造成仁义的明君,野史则把他描述成残忍的暴君。
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的形象俊伟清朗还是挺正面,毕竟是他终结了元末乱世,开创了和平局面,国计民生得以复苏。
谢邀请。
六安,六读作路,是安徽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个历史名城,出了不少人物其中有很多名将,比如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周瑜,明朝开国功臣朱亮祖,抗倭名将俞大猷等,这里说几个近现代著名的将军。
1.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
段祺瑞生于六安,六岁时举家到了合肥,因此被称为段合肥。他本为袁世凯的北洋军手下大将,人称“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之虎,袁世凯任大总统时,他为位高权重的陆军总长。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段祺瑞为皖系军阀领袖,出任***总理执掌北京***实权,期间的大总统如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等成为其傀儡。他的最大成就就是所谓“三造共🈴”,主张参加一战并获得战胜国地位,力主武力统一全国。在1920年直皖战争中败北下野。1924年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执政,1926年因“三一八惨案”下台。后来日寇侵华,段晚节保持了民族气节,没有出任伪职。1936年逝世。
2.红军早期将领、军事家许继慎
六安人。黄埔一期生,参加了东征,北伐期间在叶挺独立团任营长、团参谋长。红军时期任红一军军长、鄂豫皖苏区特委委员等,率部取得了双桥镇大捷等,为巩固和发展鄂豫皖根据地做出突出贡献。1931年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冤杀在河南光山县,时年30岁。1989年和1994年中央***评选了我军36位军事家,许继慎名列其中。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3.安徽督军柏文蔚
安徽寿县人。武昌起义爆发后任民军第一军军长,参与江浙联军进攻南京。1912年就任安徽督军兼民政长。1913年参与反袁二次革命,宣布安徽独立,失败后逃亡日本。
安徽六安名人:带兵有方,率领营部过草地只减员两人
安徽西部有个市叫六安市,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历史上名人辈出,如春秋战国时期担任楚相的孙叔敖,汉朝时期跟随刘邦征战天下并与韩信共灭项羽的英布,民国大军阀、曾执政北洋军***的段祺瑞等等。近现代史上,六安更是出了很多将才,比如上将洪学智,中将皮定均、陶勇、徐立清等人,其中六安市金寨县还因为出了59名开国将军而位列“十大将军县”之列。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名人叫杨国夫,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人,家中世代务农,十分贫寒,很早就参加了农民协会,后来加入红军。由于战功卓著,杨国夫1934年冬升任团长,并在长征开始前参加了嘉陵江战役。懋功会师时,杨国夫编入红3军团红4师10团副团长,杨国夫欣然领命。
在红4师开始过草地的时候,杨国夫奉命亲率一个营的兵力,沿途负责整个红4师的收容任务。草地是个危机四伏的地方,沼泽地随时可能吞没人的生命,有时候天降冰雹根本无处可躲,有些伤员连路都走不动。就这样,杨国夫带领士兵一路走来,相扶相携,不抛弃不放弃,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成功地走出草地。令人称奇的是,在当时很多军队过草地时都有不同程度的牺牲相比,杨国夫的营,仅仅减员两个人!杨国夫也因此受到全师的赞扬,令很多将士十分敬佩。
从长征过草地仅减员两人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杨国夫是十分爱护手下的,同时又能够培养出战斗力非常强悍的军队。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打游击战的杨国夫,见到了时任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领导人马耀南。第五军是一支起义部队,成分很杂,既有知识分子也有农民,既有散兵游勇,也有土匪。当时很多人都在争取这支队伍,但是只有杨国夫和马耀南可以畅谈一夜。马耀南佩服杨国夫的为人和民族大义,同意投靠我党,队伍整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并由杨国夫担任副司令员,马耀南担任司令员。
1939年,在与日寇的一次血战中,马耀南不幸牺牲,杨国夫继任为司令员,继续带领抗日队伍驰骋在齐鲁大地上,同日伪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杨国夫带领的队伍成长很快,不仅在抗日战场上屡立战功,在后来的***中,杨国夫带领的这支纵队,一部分成为“攻坚老虎”的17师,一部分成为以擅长阻击战闻名的28军,为***立下不朽的功勋。
皋陶(上古时代)传说中上古之人,高阳氏之子;皋陶被孔子列为上古“四圣”之一。据(史记)记载:尧时皋陶为士,与禹、契、后夷、夔、龙、益、彭祖共侍帝尧,未有分职。帝舜继位后,任命皋陶为“士”,即六工之长(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官)。他与禹共辅帝舜,明刑弼教、颇有政绩,帝舜曾赞曰:“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逝世后,禹即位,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不幸早逝,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六安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史记·索隐》记载:“六安国六安,咎后偃姓所封国”,故六安又称“皋城”。
楚相:孙叔敖(生卒年不详)寿县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英布(公元前195年)六安市人。西汉诸侯王。英布少年时受黥刑(黥面),故又称黥布。陈胜起义,英布随鄱阳今吴芮起兵,勇敢善战,常以少胜多,为众军之最,并助项羽获得巨鹿大捷,被封为九江王。后英布叛楚归汉,又以“淮南之众”与韩信、彭越会师,形成垓下之围,致项羽全军覆没。汉兴后,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以六为都。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年),与英布齐名的韩信、彭越先后被刘邦以谋反罪***,英布恐祸将及身,遂举兵反汉,不久战败被杀。
文翁(生卒年不详)舒城县人。西汉景帝末年蜀地郡守。文翁重视教育,提倡“教化”,在成都创办学校,为汉朝开创了一代教育新风,使蜀地成为“天下模范郡”。汉武帝命天下郡国都要仿效蜀郡,设立学堂。汉代地方教育的提倡和建设,一直推文翁为首功。《汉书》称:“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三国名将:周瑜(公元175—210年)舒城县人。三国时东吴名将。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被孙策授为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后人因此称他为周郎。孙权继位后授周瑜为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国事。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授周瑜为大都督。时年9月,曹操举兵南下,周瑜与诸葛亮合谋,在赤壁火烧曹营,大获全胜,史称赤壁之战,由此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舒城现存有周瑜城、周瑜桥等遗址多处。
“宋画第一”:李公麟(1049—1106年)舒城县人。自号龙眠居士,北宋著名画家,被推为“宋画第一”。他作画善用线描,运笔如行云流水,多不设色,人称“白描”,尤其擅长画马。苏东坡曾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在我国绘画史上,李公麟是位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作品甚多,仅《宣和画谱》所录的作品就有107件。1961年,被中国画院列为我国十大名画家之一。
兽医鼻祖--元亨兄弟:兄喻仁,字本元;弟喻杰,字本亨。生卒年均不详。六安市人。元亨兄弟生活于明代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兽医学家。兄弟俩所著《元亨疗马集》,刊行问世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全书集古代兽医之大成,内容丰富,诊疗精微,其针灸学更属兽医界独创,成为我国流传最广的兽医学巨著。在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珍藏,并传往海外。经后世兽医各家多次翻刻,增删类编,现在留世版本已达70余种。
一代帝师:孙家鼐(1827—1909年)寿县人。清末名相。咸丰九年(1859年)参加殿试时,被皇帝朱笔点为头名状元。光绪四年(1878年),受命授光绪帝读书,任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光绪十六年授都察院左都御使、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戊戌变法时,孙家鼐参与康有为创立的强学会活动。光绪二十四年,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掌管学务大臣,主持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后官至太子太傅。
石德宽(1885--1911年)寿县人,黄花岗72烈士之一。1907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同文书院,不久加入同盟会,是年龄最小的会员。1908年秋,受命回国至安庆,按照孙中山先生指示,参加新军,联络军队,参加反清组织"岳王会"。11月19日,发动了(我国第一个依靠拳军士兵来发动的)马炮营起义。1911年2月,石德宽经香港去广州,参加由黄兴等领导的黄花岗起义,不幸牺牲,年仅26岁,遗体安葬于黄花岗。民国初年,安徽为纪念这位开国元勋,把安庆门外的一条街命名为“德宽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历史***白描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历史***白描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