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特种兵的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关于特种兵的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各位喜欢动漫《圣斗士星矢》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枫木君。圣斗士原创同人作品“角斗士”有很多,这边枫木君给予举例五位,故事时间背景设定在15世纪,以青春女神赫柏招收各个角斗士的故事:
角斗士——蜜蜂
隶 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身 份:蜜蜂***角斗士
护 甲:蜜蜂***斗衣
生 日:1 2月1 5日
身 高:180cm
体 重:74kg
他是德军高级将领中,少数几个既没被判刑,还得善终的人。1945年5月他主动向美军投降后,被羁押了3年。1948年,古德里安因“没有证据证明他犯了战争罪”,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宣布无罪释放。
获得自由后,英国和美国的军事院校,长期邀请他担任客座教授一些研究机构,也邀请他去作二战的战役分析。他的《装甲兵部队的发展、战术、潜能》,是不少军事院校学生的必读书目。他的自传《古德里安回忆录》,长期在欧美国家畅销书榜上。
在德国国内,他的声望也非常高,与多家国防、军事、武器研究生产机构,有非常密切的合作。他参与组建了西德国防体系,并长期担任西德国防军顾问,直到1954年66岁时因心脏病逝世。
古德里安是否真的犯了战争罪,史上一直有争论。资料表明,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失败后,古德里安担任“袋鼠法庭”的负责人,导致德军内部5000多人被秘密处死。此外,有古德里安的部下证实,他确实下令***过平民,还不止一次。
纽伦堡审判时,的确有苏联、波兰等国代表,强烈要求以战争罪***古德里安。但是,主导审判的英国和美国人,赏识古德里安。当时,西方国家预判,盟国和苏联之间,可能很快会爆发另一次大战。一旦战争爆发,西方缺乏与苏联打过仗的军事领袖。
因为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法国,都没有真正与苏联打过仗,对苏联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军队素质与战斗力、领导能力、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补给能力等等,几乎一无所知。古德里安是和苏联交过手的优秀将领,一旦开战,他们需要他。
古德里安以耿直倔强著称,他是德军高级将领中,少数几个敢于直言犯上、阵前抗令的人。比如莫斯科战役,他拒绝向下传达“绝不后撤”的命令,为此和克鲁格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这也是他两次被***解除职务的原因。
他和***不但在军事理念、战略战术上屡屡发生冲突,而且还认为***不该过多干预前线指挥官。为此,他多次对着***大吼大叫。英美统帅们很赞赏他的这些行为,把他当成反***、反专制独裁的英雄。
虽然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部队以及他创造的“闪击战”, 在二战初期的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1941年12月莫斯科战役失败后,他就被***调离前线。1944年再被启用,也只是任陆军总参谋长,半年后再次被解职。
谢谢邀请!古德里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荣获德国:"帝国之鹰″、"闪电战之父″之称。二战时其在德国最高军阶为“陆军大将”、是著名的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是“闪击战”的创始人,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古德里安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被看作是在“二战”期间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在二战中他作为坦克专家,将现代陆军作战武器——坦克,充分地运用到战场上,其意义深远。一直影响到今天,他都是首创并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理论及实践的重要践行者,为当时的德国建立了一支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为纳粹德国的侵略战争立下赫赫战功。古德里安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古德里安首倡"闪电战″三要素:奇袭、快速、集中 。即以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集中突破一点,然后坦克与步兵部队合成一起迅速扩大战果,实施包围及歼灭。
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时,古德里安率领两个装甲师仅两天之内就向前推进了数百公里,既创造了部队的机动速度,又显示了装甲部队的优越性。 在次年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的战场上,古德里安率装甲劲旅利用速战速决的战术原则,为***闪击波兰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西线战场上,古德里安率装甲第19军彻底击溃了法军第三第四装甲师,并将战场迅速推进到法国西部边境的敦克尔克。同时利用北边的英吉利海峡,古德里安率部从东南西三边合围了英法联军40万人。他的进攻速度不仅让他对手害怕,连他的上级和第三帝国的最高统帅***都望之生畏。他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最快的进攻速度,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内他率领他的装甲部队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4000多千米,横贯整个法兰西。在1941年6月底,古德里安率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的第二装甲集群,发起了攻击苏联的战役,从莫斯科西南方向实施突击,仅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即将部队推进至距莫斯科不到100公里的地方,但到了12月上旬,由于莫斯科的严寒与苏联军队的英勇顽强抵抗,加之部队推进速度太快和战线太长,导致后勤保障困难,致使进攻莫斯科的战役以失败告终。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职,被编入预备役,过了一年多的闲散生活。
1944年6月6日,英美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苏联红军又展开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德国岌岌可危,统治者内部危机加剧,7月20日爆发了刺杀***事件。***在一时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于7月22日任命古德里安为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由于古德里安军人出身,所以他一直没有加入纳粹党,这也导致了他和纳粹党首***的个人之间的多次就战争中的战略、战术运用上的分歧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二战后期的1945年,战场形势对纳粹德国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古德里安与***就战略战术问题经常争吵,彼此矛盾越积越深。于是在1945年3月下旬,接近崩溃边缘的***以健康疗养的名义罢免了古德里安总参谋长的军职。并再次贬入预备役。古德里安从此彻底离开自己奋斗了大半生的装甲部队。
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随后被关押了三年。由于他在战争期间并没有虐待战俘和***平民,所以没有被列为战犯,最后被无罪释放。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心脏病去世,根据遗愿而被埋葬在他最初服役的地方,一代熠熠闪光的将星从此熠落。!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帝国之鹰″、"闪电战之父″之称古德里安上将战后结局。你认为对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探寻历史、面向未来!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这就是陷阵营的写照。
高顺一身只侍一主,忠心耿耿。而其主吕布却被称为“三姓家奴”,令吕布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八健将都不如高顺对自己忠心耿耿,想起之前对高顺的所作所为,实属惭愧。
陷阵营是吕布手下的一支精锐重装步兵部队,全员700人,号称千人,由忠于吕布的高顺统率。后来由于吕布部将的叛乱,使得吕布对于高顺有了疑心,便把陷阵营交给自己另一个部下统帅,在战时给高顺指挥,高顺对于吕布还是忠心耿耿,从无怨言。
在吕布被曹操擒获之后,高顺一心生不侍二主,拒不投降,被杀。其部陷阵营由于失去了高顺的统率,便被下令解散。
由于高顺的死,陷阵营也随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史记: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高顺有极强的自律性,统管的部队号称陷阵营,为三国时期有名的特种部队。他的部队器具盔甲养护精良,士兵训练有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吕布军中的尖刀部队,王牌军。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的高光遮掩了高顺这样的人才。高顺对吕布的忠心耿耿,兵败之后选择跟吕布一同去死,在当时情况下是为其陷阵营的楷模,作为特种部队的主将,他也没有别的选择。在现在回顾历史看,高顺的死有些可惜了。如果他当时也能有关羽这样的好友,既拍胸脯向曹操做推荐人保人,又能给个下的来的台阶,相信高顺也能良禽择木而栖,而后做出一番类似张辽威震逍遥津的高光表现。
高顺的事迹,在《三国志》中非常少见,只有在几个相关人物的传记中,有只言片语描述过他。
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则引用了《英雄记》中的记载,说高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
这里,交代了高顺的两个特点:一个是洁身自好,二是自制力强。
我们都知道,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大都有饮酒的习惯。因为当时正处于乱世,战乱频繁,朝不保夕,因此人们往往及时行乐,嗜酒无度。曹操为了节省粮食,甚至专门下令禁酒,但仍然没有禁止掉饮酒的风气。高顺身为一员战将,却能够保持高度的自律,用时刻保持清醒来代替醉生梦死。这种行为让人由衷佩服,也使高顺成为吕布军中的一股清流。
不仅如此,高顺还保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高顺能够对金钱看得如此之淡,“不受馈遗”,这不仅说明高顺有一颗公心,还说明他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高顺其人治军严整,所部七百陷阵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吕布军中的尖刀部队。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建安三年,吕布派遣中郎将高顺进攻刘备所在的小沛,大败拥有关羽、张飞的刘备军,曹操派遣夏侯惇支援,也被高顺率军击破。不过当时刘备所部基本上只有新募集的士卒万人,当然不是高顺所率吕布主力部队(陷阵营只是参战部队之一)的对手。
夏侯惇正史中也不是什么猛将,统兵能力平平,最值得称道的其实是政治能力。但是即便是这样说高顺是猛将也没有问题,因为最后曹操不得不自己亲自带兵来攻打吕布。
最终曹操在下邳大败吕布,并俘虏了吕布、高顺、陈宫、张辽。
本来曹操对于杀不杀吕布是犹豫的,吕布好歹曾经也是一方诸侯,留着吕布位置确实不好摆。而曹操又是个爱才的人,杀了吕布也觉得可惜了这人一身武勇。最后还是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让曹操下定了决心,直接送了吕温侯的命。毕竟这是一把不会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剑,这剑越锋利自己就越危险。
陈宫当初是辅佐曹操共事过一段时间的,是陈宫主导让曹操入主兖州,后来差点让曹操全军覆没的兖州叛乱也是他的手笔,这里其实涉及到外来军事集团和当地豪族的斗争。本题就不展开了,一句话陈宫之所以赴死态度这么坚决,是因为从兖州叛乱开始他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曹操哭陈宫也只是为了尽尽当初的情分。
张辽是唯一投降的人,并不是说张辽为人不忠义,而是张辽确实没有为吕布赴死的理由。张辽本来是丁原的从事与吕布是同僚,后来丁原指派张辽进京。大将军何进派张辽往河北募兵,张辽募得千人还没回京,结果何进被杀,董卓控制了京师大权。这样张辽又归属了董卓,后来吕布与司徒王允合谋杀死董卓,李傕郭汜攻打京师,张辽又跟从吕布流浪。
所以张辽所部不是吕布的私兵,吕布和张辽也不是君臣关系,因此率部投降是很自然的事情。谈不上忠义不忠义。
高顺就不同了。高顺是吕布的嫡系,并且陷阵营是吕布的私兵,要知道当时凑齐全副铠甲七百套是需要巨大经济实力的,只可能是吕布用州郡赋税打造的精兵。而高顺作为嫡系中军事能力最高的将领被吕布委任统领这支部队。后来经历了郝萌叛乱后,吕布夺了高顺陷阵营的兵权授予自己的亲属魏续,只是临战交由高顺指挥。高顺一方面是光明磊落,不屑于争取夺利。另一方面陷阵营的归属吕布确实有极大话语权,所以才会没有怨言。
而高顺仍然是吕布军中资历最高的嫡系战将,加上高顺为人忠义,光风霁月。战败后为主公赴死便成为了高顺最后的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特种兵的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特种兵的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