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912年伟大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1912年伟大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鲁迅先生除与藤野交往之外,还与内山完造,留学期间结识的宫崎龙介,为其治病的须藤五百三,还有金子光晴等大约六十余位日本人有交集。
在鲁迅先生交往的这些日本人中,内山完造是其过往最多的一个。内山完造原是一个浪人,鲁迅是在逛其书店时结识的。内山很早便来中国,先是在眼药店做店员,后来去中国其他城市做广告。内山与井上美喜子婚后再次来到上海,在四川路开设了内山书店进行文化交流。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其情报机关便招内山做了情报员,内山书店也因此扩大了业务规模。鲁迅后来因上海“社会新闻”刊登的一篇《鲁迅愿做汉奸》,版税尽失生活窘迫,便编写了一本《南腔北调集》由日本“同文书局”出版,内山帮其在日本人的书店销售,获利甚丰总算是过了难关。但在不久之后,“上海新闻”又刊登了一文《内山完造的秘密》,开撕内山的老底,言内山是日本奸细云云,以此而定鲁迅是汉奸。
说鲁迅先生是汉奸,可能是言过其词,但鲁迅与内山过从甚密,却是不争的事实。周家兄弟四人,除四弟早夭外,两人均娶了日本女子为妻,难免不招人非议。
鲁迅先生性格偏激,有时讲话不走大脑,比如在北京辅仁大学演讲时说“上海有许多抗日团体,有徽章不知藏起来,被日军发现后,死是难免的。然而中国青年记性不好,有徽章不一定是抗日,不过是放在口袋里,被日军查出又必定送命。像这般青年被杀,大家一定以为日本人很残酷,其实是脾气不同的缘故”。爱国青年被杀,鲁迅先生不痛斥侵略者的罪行,反而说是日本人脾气不同,令人大跌眼镜,不像是出自鲁迅这位大文豪口里。
综上所述,从鲁迅和日本人交往的历史来看,他喜欢,尊敬,甚至崇拜日本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很多鲁迅和日本人交往的事实,在此就不一一论述了。
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浙江绍兴人。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
范爱农到日本留学时,因为范爱农等人挟带了一双女人穿的弓鞋,并在税关检查时被发现,前去迎接的鲁迅觉得范爱农等人在日本人面前展现了国人的陋俗,就无意识地摇了摇头。范爱农认为鲁迅瞧不起他们,从此就讨厌鲁迅。1907年,范爱农的恩师徐锡麟被杀,鲁迅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満***的无人道,可是范爱农认为发电谴责毫无用处,便坚决主张不发电报,然后二人又针对何人拟电稿针锋相对,同乡聚议成为二人之争。当时,鲁迅觉得范爱农软弱又胆怯,认为他极其可恶。
后来,范爱农因为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就回到故乡,教几个小学生糊口。再遇鲁迅后,两人冰释前嫌,时常一起喝酒聊天。
绍兴光复后,范爱农很振奋。鲁迅做师范学校的校长,范爱农做学监,他办事和教书,都很勤快。后来因为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鲁迅辞职去了南京,范爱农的学监被后任的校长设法去掉。
之后,范爱农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经常给鲁迅写信,他景况困穷,言辞凄苦。后来离开熟人的家,在各处漂浮。他很少跟人们来往,只是期待鲁迅能在别处帮他找到事情做。
《伟大的悲剧》主要内容概括: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一行继挪威人阿蒙森之后登上了南极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拖着羸弱的身子,蹒跚行进在皑皑白雪上,经过70多天的死命挣扎,当燃油与食物均已告罄时,终于被南极寒冷的暴风雪吞噬,长眠在茫茫冰雪当中,演绎了一场人类探险史上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讲述了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科考目的地,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该传记抒情性强、文学味浓,体现了茨威格卓尔不凡的手笔和凝重的传记风格;它结合了文学性与历史性,情感真挚,语言精美。尤其是文本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体现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与独特的审美感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912年伟大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912年伟大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