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史慈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太史慈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太史慈用的笔墨颇多,作为东吴的大将,太史慈确实有其厉害之处: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处变不惊,忠勇有谋,威震华夏。在《三国志》中,对于太史慈有如下记载:
不辱使命,能言善辩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人。他从小喜欢学习,曾在郡中任奏曹史。当时正好赶上州牧和郡守之间有嫌怨,双方的是非曲直还没有分清,而以让朝廷先看到自己的报告较为有利。当时州牧的奏章已经派人送走,郡守恐怕自己的奏章要落在后面,就想找到一个能完成使命的人。
太史慈当时二十一岁,被选中去执行这个使命。他日夜兼程直抵洛阳,来到呈递奏章的宫阙南门,看到州牧派来的人正打算把奏章奏递进去,太史慈便对州吏说:“你想呈送奏章吗?”州吏说:“是的。”太史慈又问:“奏章的题款是不是没有弄好?拿来我帮你看看?”州吏不知有诈,将奏章递给了太史慈。太史慈用事先准备好的刀,把奏折毁掉了。而后太史慈对州吏说:“如果刚才你不把奏章给我,我就没有办法毁掉,这样对我们两个人来说吉凶祸福是均等的,我不会独自承受这个罪名,还不如保持沉默一块逃出去,可以用活路换死路,没有必要一块去受刑罚的处置。”
州吏很奇怪的说:“你就毁掉了奏章,完成的任务,为什么也要逃跑呢?”太史慈说:“我当初接受郡守的派遣,只是看看州牧的奏章呈上了没有,而我擅作主张毁了奏章,也怕回去被责备,因此想和你一起逃走。”州吏认为太史慈的话有道理,当天就和太史慈一起离开洛阳。
太史慈和州吏一起出城后,又悄悄跑回来,把郡守的奏章递了进去,州牧得知此事后,改派其他官员来呈递奏章,但是由于呈报的晚了,因此被判为理亏。太史慈因此事出名,但被州牧所憎恨,他害怕受到州牧的报复,于是就逃到辽东避祸。
知恩图报,智勇双全
北海相孔融听说此事后,十分惊奇太史慈的才能,几次派人问候太史慈的母亲,并向他母亲赠送礼物。有一次孔融被黄巾军重重包围,太史慈从辽东返回,他母亲说:“我们和孔融素不相识,在你走后他殷勤的照顾,体恤我胜过老朋友,现在他被黄巾军包围,你应当去帮助他。”
太史慈于是单人匹马赶去救孔融,当时黄巾军人数众多,孔融无法突围,于是想到派人去找平原相刘备求援,太史慈自告奋勇前往。他先是***装每天出城练习射箭,在第三天当黄巾军习以为常时,他突然冲向敌营,顺利突破了重围,来到了平原。
太史慈对刘备说:“我太史慈是东莱一个粗鄙的人,和孔融从亲情上讲不是骨肉,从相邻上讲不是同乡,只是因为志同道合,有分灾共祸的情义。现在黄巾作乱孔融被围困,势单力薄,没有援兵,危在旦夕。因为您有仁义之名,能够救人之急,所以孔融区区之心翘首仰望,等待您的救兵,派我冒着敌人的白刃,突出重围,从万死中把自己托付给您,只有您能有办法使他生存下来。”太史慈的一番话说的刘备脸色庄重起来,回答说:“孔融知道世间有刘备吗!”于是刘备立即派遣精兵三千人,跟随太史慈去救孔融。孔融度过灾难以后,更加欣赏器重太史慈,说道:“您是我年轻的朋友啊!”事情结束后,太史慈回家禀告母亲,母亲说:“我很高兴你对孔融有所报答。”
重诺守信,忠勇之人
扬州刺史刘繇和太史慈同郡人,太史慈从辽东返回,准备渡江到曲阿去见刘繇,他还没离开曲阿时,正巧孙策军赶到。当时孙策身边有十三人,都是韩当、黄盖一类的人物,太史慈立刻向前与对方交锋,正与孙策相对。孙策刺中太史慈的坐骑,并且把太史慈后背的手戟抓了过来,太史慈也抢到孙策的头盔,正好两家的步兵同时赶来,于是各自散去。
后来刘繇战败,太史慈也为孙策所俘虏,孙策当即给太史慈松绑,握住她的手说:“还记得在神亭时的事情吗?如果那时您抓到我将会怎么处置?”太史慈说:“这事儿不好估计。”孙策大笑说:“今天的大事将与您一同完成。”当下就让太史慈担任门下督,返回吴郡后,任命他为折冲中郎将。刘繇死后他手下有一万多人没有归属,孙策命令太史慈去安抚招纳他们。孙策手下的人都说:“太史慈向北这一去一定不会再回来了。”孙策说:“子义除了我还能再去追随谁呢?”在昌门为太史慈践行,握着太史慈的手腕告别说:“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太史慈回答说:“不过六十天。”后来太史慈果然如期返回。
箭不虚发,威震天下
刘表的侄子刘磐骁勇善战,多次入侵,孙策于是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所设在海昏,率领众将抵御刘磐。刘磐从此绝迹,不再入侵。
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胡须修美,两臂长而有力,擅长射箭,箭不虚发。他曾经跟随孙策讨伐叛军,有个叛军在军营里沿着楼台叫骂,手托着楼台的横梁,太史慈一箭将他的手钉在了横梁上,军营上下万人无不喝彩。
曹操听到他的名字,给他写了一封信,用匣子封好,太史慈打开检视,里面什么也没有说,只放着一位名叫“当归”的药材。
孙权执掌江东大权后,因为太史慈能抑制刘磐,就把南方的事务交给他。太史慈四十一岁,建安十一年时去世。他的儿子太史亨,官至越骑校尉。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太史慈的传记在《三国志吴书》第四卷,仅次于东吴的帝王们。从这个安排可以看出他的地位,在东吴是很高的。为什么高,这当然有原因。正史中对太史慈的记录有以下几件事:
首先,太史慈年轻时就名声在外。他在郡里作小公务员时,郡府和州府闹矛盾,双方都派人向上级打对方的小报告。太史慈在路上把州府的报告骗来毁掉,因而得罪了州府的人,被迫到辽东避难。
其次是太史慈救孔融。太史慈从辽东返回家中后,孔融被黄巾军困住。因为孔融曾经救济过太史慈的母亲,太史慈前去报恩。他见到孔融,又突围出去搬救兵,解了孔融的危难。
接下来是太史慈的作为军人的基本简历。他先投奔刘繇,做了一个军事侦查员。这期间有一段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策的经历。酣斗中,孙策刺倒太史慈的马,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头盔。两人从兵器到肉搏,打得好不热闹,看的周围的人眼都直了。
后来,太史慈投靠的刘繇败给了孙策,太史慈也被孙策的军队捉住。他不但自己投靠了孙策,还把刘繇手下一万多散兵游勇都说服归顺了孙策。从此,太史慈成了东吴最忠实的人。
太史慈除了武力值爆表,射术也很好。史书记载,在一次作战中,有一个敌人在城楼上用手搂着柱子骂孙策的部队,太史慈在城外很远处射这个人,箭头贯射穿那人的手腕,牢牢地钉在柱子上,所有人都大声喝彩,那个骂人的人吓得再也不敢说话了。
这么一个好的武将可惜英年早逝,太史慈41岁就死了,临死前,他叹息没有能完成生平愿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史慈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史慈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