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岑溪抗日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岑溪抗日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望牛墩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陈昶等众多革命前辈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奉献一切,在望牛墩这片土地上留下很多红色印记。
1907年,东江游击队大队长陈昶就出生于东莞市望牛墩这个水乡小镇。1938年六七月间,***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了常备队第二中队,陈昶担任常备队第二中队长。1938年10月下旬,在榴花战斗中,他带领常备壮丁队第二中队驻守西湖、京山、茶山一线,阻击日军进犯。1939年春,他在敌后水乡建立一支武装队伍,其后历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队长,东江纵队副大队长、大队长,抗日民主***东宝行政督导处科长等职。
军事指挥员吴桐是东莞市望牛墩镇扶冲村人,1920年2月出生,1939年10月在香港太古船坞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新兴蕉山战斗,1948年参加郁南“四·一八”武装起义,担任军事指挥,起义后带领郁南起义部队进行反“清剿”游击战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吴桐在珠江三角洲、原粤中地区以及广西岑溪等18个县的地方辗转奋战,是一位身经百战、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事指挥员。
东莞第一位上阵杀敌的抗日女战士陈文慧(原名陈福媛)也出生于这片热土,是望牛墩上合望角村人。1938年10月,***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陈文慧是第一批队员。
时至今日,这些革命前辈的故事在望牛墩镇广泛传颂,让更多党员群众感受到前辈们的奋斗精神。今年以来,东莞望牛墩镇启动“乡音传党史,永远跟党走”党员志愿宣讲活动,通过身边老党员、先进个人讲述望牛墩本土的党史故事,激励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把爱党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宋朝时期,望牛墩立村。南宋陈傥宦游至莞,始建亭头,子孙繁衍。其第四世(1248年)迁于石面、扶涌一带;蔡、简二姓移居白市一带。时“田碱地卤,煮水为盐”,民多以贩盐度日,一直延至明末清初。由东江支流向下冲积形成的土洲,陆续有人定居。立村均以沙、涌、涡、湾、洲、沥、滘等命名。人们在此放牛都惯于站到一土墩上观望牛群,望牛墩因此而得名。
民国时,境内分属望联、沥明两乡。
建国后,入中堂区(十五区)。
1957年12月,成立望牛墩大乡。
1958年10月,并入中堂人民公社。
1959年6月,从中堂人民公社和麻涌人民公社分出,成立望牛墩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撤社建区,称望牛墩区。
1987年4月,撤区建镇。
虞舜时代梧州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属百越地,汉高祖三年属南越国,高后五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以后各时期置蒼梧郡,广信县等,唐武德四年置梧州,民国16年梧州市正式成立,为省辖市,共和国初时,梧州属梧州专区,1961年复为区直辖市。
第一,信宜太偏僻了,被群山包围了。
第二,信宜没啥特色,原来的信宜玉器还是有点名气的,现在也没落了。
第三,就是交通的问题了,你们看看,做火车到信宜要多久?
还好,现在交通都发达了,我的家乡平塘镇都通了高速了,希望家乡能好起来,让我们这些游子能回乡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岑溪抗日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岑溪抗日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