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地域文化的特征: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赣州独具的“国之大者”。 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誉为“客家摇篮”。
历史文化遗产 赣州之窗:赣州之窗是赣州市民和游客常来的一个文化景点,这座大楼阔别了赣州城中心繁华商业区,是一个可以俯瞰赣州市区全貌景色的绝佳之处。
赣州市的特点 地理环境:赣州市位于武夷山脉、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的交汇地带,属亚热带的南缘,呈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生长季长,冷暖变化显著,降水丰沛但分配不均。
年5月20日,赣南***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赣南***茶戏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风格:唱腔优美:赣南***茶戏的唱腔以赣南方言为基础,音调婉转悠扬,富有韵味。
因此,围屋的第二大特点,就是“血缘性”。维持这种血脉关系的纽带,便是每年定时进行敬宗祭祖活动,故围屋内必设有“祖堂”这一公共建筑。围内实行族长管理制,统一管理围内诸如交通、卫生、排水、***等。
1、白塔山白塔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城西七里镇的白塔山上,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较高文物价值的古建筑。这座白塔的建立时间已不可考,据史书记载,此处始建于东汉末年,到隋唐时期,白塔已初具规模。
2、七里港镇历史悠久,民风淳,素有“书画之女”和“棋乡”之美誉,慎江号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赣州因保留了宋代古城墙、贡江古浮桥、七里镇古瓷窑、通天岩古石窟、皂儿古巷,江南最大的古代文庙、全国闻名的宋代排水沟福寿沟等名胜古迹,被誉为“江南宋城”、“宋城博物馆”。
4、七鲤古镇,又称七里古镇,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古镇。七鲤古镇不仅是一个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而且拥有多个高性价比的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1、客家民俗:做茶果 凡大时大节前,如春节、清明、中秋,家里的女性长辈便喜欢聚在一起做茶果,“糍粑”、“甜皮咸馅”、“喜粄”、“印粄”等等。
2、客家人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天穿节、石城灯会、赖公庙会、赣南客家匾额习俗、寻乌客家迎故事等。天穿节 天穿节客家人称之为“天穿日”,是客家地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客家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过了“天穿”才算过完新年。
3、客家人流传有一种习俗:女儿出嫁必备两把纸伞作为嫁妆,因繁体的伞字为伞,字中有多个人字组成,以伞送女出嫁,取其“多子多孙”的吉意。
4、这种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风水术是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而传入赣南的。从客家地区风水术士们世代相传的口啤资料中,我们知道,将风水术带入客家地区的主要是杨筠松。杨筠松又名杨救贫,属唐末避乱南迁的客家先民。
5、每年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和民俗研究学者相约赣南,不辞劳累,游走在赣南的围屋、乡村田园,寻觅独特的客家年俗,而独特的客家“添丁炮”场景更是他们不会错过的。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
6、☆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赣南客家民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而它又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客家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
1、钟绍京 钟绍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兴国县长岗乡上社)人,江南第一宰相。系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
2、魏禧(1624~1681),宁都县人,清代散文家。所著传记如《大铁椎传》、《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苏泰州,后移民法国。
3、董越,字尚矩,江西宁都人。明宪宗成化五年己丑科张升榜进士第三人。戴均元字修原,号可亭,清代江西大庾人,籍贯安徽休宁干阜。廖凝字熙绩。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善吟诵,有学行。
4、陈三枪(?-1234),南宋赣州人,松校梓山农民起义军领袖。一代名医——萧九贤 萧九贤(生卒不详),字慕白,会昌县人。明太祖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名医,以内外科皆精著称。
5、卢光稠(840-911),字茂唏,出生于虔州(今赣州)虔化县清音里(今宁都县麻田)卢氏望族,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的领袖,是历史上一名治理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也是赣南客家民系的早期杰出英雄人物。
6、江西赣州的第一名人,在不同领域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评价。以下是其中一些可能被认为是在不同领域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人物: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赣州赣县人。
1、年冬,刘维炉、刘维锷和古柏等组织农民***队。1928年3月25日,古柏等领导了寻乌贫苦农民攻打寻乌县城***县衙,这就是寻乌有名的“三·二五”农民起义***。失败后,在黄沙坚持斗争。
2、总面积23138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全县通行客家话。历史沿革:明万历四年(1576年)置县,取名长宁。1914年,避四川省同名之长宁县,改为寻邬县,以城东有寻邬水得名。又有寻邬堡。1957年因字生僻,改为寻乌县。
3、地址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滨河西路文峰中小学东南200米。“寻乌县博物馆”展示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探索赣南传统文化和地方发展的绝佳场所。
4、石崆寨风景区:北到雁洋村通信塔,西临留龙公路,东至伯公坳,南临果园运输便道,是以休闲、健康、生态为基调,将山水风光、漂流探险,古山寨文化与历史遗迹***相结合,打造的特色文化景区。
5、石崆寨风景区 石崆寨风景区北到雁洋村通信塔,西临留龙公路,东至伯公坳,南临果园运输便道,是以休闲、健康、生态为基调,将山水风光、漂流探险,古山寨文化与历史遗迹***相结合,打造的特色文化景区。
钟绍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兴国县长岗乡上社)人,江南第一宰相。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
魏禧(1624~1681),宁都县人,清代散文家。所著传记如《大铁椎传》、《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苏泰州,后移民法国。
阳孝本(1039-1122),字行先,北宋虔州赣县府(今赣州市)人。一代名相寇准的举荐者—陈恕 陈恕(945年-1004),字仲言,北宋石城人,《宋史》载为南昌人。
董越,字尚矩,江西宁都人。明宪宗成化五年己丑科张升榜进士第三人。戴均元字修原,号可亭,清代江西大庾人,籍贯安徽休宁干阜。廖凝字熙绩。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善吟诵,有学行。
江西赣州的第一名人,在不同领域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评价。以下是其中一些可能被认为是在不同领域和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人物: 钟绍京:唐朝宰相、书法家,赣州赣县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