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太和改革的历史***,太和改革的内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和改革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太和改革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魏孝文帝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
  2. 494年北魏开始什么改革名称?

北魏孝文帝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即位时仅5岁,改年号为延兴。

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即位时年纪太小,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对鲜卑建立的北魏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改革的历史事件,太和改革的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33岁,谥号孝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然而孝文帝去世以后仅仅过了25年,北魏边镇鲜卑军事集团就发动反汉化运动六镇起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

政治

太和改革的历史事件,太和改革的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整顿吏治,变革税制,颁俸禄制,颁行均田令,改革官制,迁都洛阳

经济

行均田制,创三长制,改革租制

太和改革的历史事件,太和改革的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94年北魏开始什么改革名称?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改革一期

  1、政治上:

  (1)整顿吏治:地方长官的任期按政绩好坏觉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并加大反***力度,树立御史台的权威。

  (2)下令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以邻长,武邻为一里长,五里为一党长。长官均由办事能力强和谨守法令的人担当,负责管理农民、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北魏的基层机构更加完善。

  2、经济上:

  发布均田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

  改革二期

  1、迁都洛阳。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494年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和改革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和改革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