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安禄山史思明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禄山史思明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安禄山史思明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的一次叛乱,其历时多久?
  2.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的一次叛乱,其历时多久?
  3.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一次叛乱,其历时多少年?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的一次叛乱,其历时多久?

安禄山与史思明之乱,史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代经历太宗,高宗,武则天的治世到玄宗天宝年间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荣光不在,此后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地方和中央互相攻伐,为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安禄山史思明历史事件,安禄山史思明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帝王,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折损数员帝国独镇一方的大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终将叛乱平定。

再造大唐—郭子仪


历时八年。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历史事件,安禄山史思明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史之乱是发生于唐代的时候,发生的时间是从公元后755年,结束于公元后763年,这场叛乱一直持续了近8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的一个叛乱,也是给予当时的唐朝伤害非常大的,当时是发生在唐朝的中期,是当时唐玄宗的一个管理末期。

其实唐朝的衰败主要是由于这次的叛乱,甚至目前很多的历史学家也说到是由于这场叛乱而结束了唐玄宗的统治,如果这场叛乱能够尽快的结束的话,唐朝还是可以继续当年的繁华,也不至于在后面那么的衰败了。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的一次叛乱,其历时多久?

安史之乱是发生于唐代的时候,发生的时间是从公元后755年,结束于公元后763年,这场叛乱一直持续了近8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的一个叛乱,也是给予当时的唐朝伤害非常大的,当时是发生在唐朝的中期,是当时唐玄宗的一个管理末期。

安禄山史思明历史事件,安禄山史思明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唐朝的衰败主要是由于这次的叛乱,甚至目前很多的历史学家也说到是由于这场叛乱而结束了唐玄宗的统治,如果这场叛乱能够尽快的结束的话,唐朝还是可以继续当年的繁华,也不至于在后面那么的衰败了。

安禄山与史思明之乱,史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代经历太宗,高宗,武则天的治世到玄宗天宝年间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荣光不在,此后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地方和中央互相攻伐,为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经玄宗、肃宗、代宗三代帝王,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折损数员帝国独镇一方的大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终将叛乱平定。

再造***—郭子仪


历时八年。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是唐朝最大一次叛乱,其历时多少年?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共持续了7年零2个月,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中央集权腐化削弱、土地兼并剧烈,百姓多被迫流亡等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禄山作为叛军统领,反叛后一年就死了,但为什么叛乱可以持续七年之久?

在势如破竹迅速占领长安之后,安禄山的燕军就开始瓜分唐王朝巨大的财富,竟然不对逃往巴蜀的唐玄宗进行追击,从而让唐朝重新集结兵力,比农民起义也强不到哪里去。加之安禄山本人因为身患重病,其子还对于谁接班争得死去活来。所以浩荡一时的安禄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但是繁镇割据开始成形,唐最高领导阶层和久疏战阵的唐军更是差劲。看《长安十二时辰》几个战场回来的士兵直接砍瓜切菜一般冲进了花萼楼,打翻一片龙武禁军,可见玄宗时期边塞以内的士兵战斗力多差。

首先,身为唐王朝的统治者的唐肃宗因上位不正,总怕被人效仿夺权,没能做大手笔决策,不信任前方王爷和大奖。唐肃宗平定安禄山残党的时候,命广平王为总指挥,而大将郭子仪任副指挥,但唐肃宗对于权力是十分的谨慎。而广平王这两个人当了一段时间的指挥,就被唐肃宗叫回长安陪自己了。不为别的,就怕广平王或郭子仪不知道是谁会变成第二个安禄山。严重制约了本就不强的唐军的发挥,战略战术弱鸡,甚至令几十万藩镇联军一败涂地。

其次,安史之乱其实有四个最野心勃勃,权利熏心的叛军领导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安庆绪、史朝义是真能坑爹,直接把老爹干掉夺权,史思明是真能打仗,可惜被儿子坑死了,最终还是靠水平差劲的史朝义坑爹夺权,唐军才终于等到个软柿子捏,这才结束了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平定后,地方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中央权威扫地、实力微弱而不能止,***盛世也一去不复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安禄山史思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安禄山史思明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