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泉州街巷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泉州街巷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个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如果想要体验泉州传统文化、品尝特色小吃,建议先去泉州西街。这里汇聚了许多历史建筑、庙宇、商铺,是了解泉州文化的好去处。可以逛逛传统的鞋帽街、品尝鲜美的海鲜、漫步古老的街巷,感受泉州的愉悦氛围。
而浔埔村则以山水田园美景为主打,适合追寻自然风光、品味乡村生活的旅客。所以根据个人偏好和行程***来定夺,或者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都去一下。
上海,春秋属吴国(春秋时期就有了)。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
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今松江区)。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扩展资料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点是位于金山区杭州湾的大金山岛,海拔为103.70米 。
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岛、小洋山岛等岩岛。
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如果是看上海这块土地上什么时候有人生活,有行政划分,那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000多年历史;
如果单纯地看上海这个名字什么时候出现,那么追溯到南宋年间,开始出现“上海镇”,距今750多年;
如果问上海什么时候开始建城,那就是元朝时期批准设立“上海县”,开始建城,距今700多年;
如果要说上海什么时候真正走上历史舞台,那么就是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作为通商口岸开始迅速发展,距今176年;
如果要问上海什么时候形成如今的地位,那就是在民国期间,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距今92年。
民国时期的***剧上,都会看到小男孩在街上叫喊“卖报了,卖报了,新鲜出炉的申报!”《申报》就是上海的报纸,上海简称“申”。
春秋末期,楚国吞并了越国,占有了现在的苏中、苏南、浙江等地区,上海这块土地成为了楚国的领土。
战国后期,芈月的初恋情人黄歇是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他的封地就是现在的上海地区,所以上海简称“申”也是得名于他。另外当时黄浦江也未得名,黄歇去了之后疏浚黄浦江,为了纪念他,这条江就被命名为“春申江”或者“黄浦江”。
那么上海的另一个简称“沪”是怎么来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泉州街巷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泉州街巷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