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写成论述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写成论述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论述类文章通常包括对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它包括引言、论点提出、论证和结论等基本组成部分。引言部分会提出主题和观点,中间部分会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最后结论部分会总结观点并提出结论。论述类文章还需要引用相关的资料和论据来支持观点,同时也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清晰的结构,以确保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河南考生,高考离我已经过了三年了。
自己曾经的做题思路是先看题和选项,然后再看文章,就和做英语阅读一样,严格按照原文内容排除错误选项,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或者是我以为的思想。其他具体的都记得了
高考语文中的论述类文本,一般指的是现代文阅读,对于现代文阅读,很多同学丈二摸不着头脑,不得其法。其实只要掌握了适当的方法,把知识理解吃透,还是很有提升空间的。下文就分享一下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一些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分值9分,三道选择题,尽管选择答案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整体来看,得分率并不理想,据相关数据统计,平均分也就4分左右。解答方法如下:
1.明确:一题三考点,三题三侧重
第一题侧重考查对文本具体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查的方法,一是对文本内容直接引述;二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的迁移和转换,即转述;三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综述;
四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概述。总之,考查“严谨性”。
第二题侧重考查对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考查内容一是论点的提取;二是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三是分析论证手法。总之,考查“逻辑性”。
第三题侧重考查对观点的推理和分析。考查内容一是根据上下句推断文本观点;二是根据全文多区域概括或推导文本观点。也是考查“逻辑性”。
2.把握三题的通性通法
通性就是指三个小题选项的错误类型是相通的。也就是命题者命制错误选项的“9个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
通法就是指都需要依据原文进行题文信息的比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找出处,找出入”。
限于篇幅,每一个小题相对应的解题方法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高中与初中的区别如下:
一、学习难度的不同
高中生学习内容的难度比初中生要高很多,初中生只要会简单的听说和默写就可以了,而高中生则要进行自主分析。
二、学习方式的不同
差异一:知识量变大
初高中之间各学科知识点的联系不是太大,但知识量上相差非常大。
举个例子,英语单词量,初中大纲有1600个,而高中则是3500词+500短语。再拿语文来说,初中文言文多是小故事、寓言、散文,高中要学的长篇的人物传记和论述文章就特别多。
所以在新高一一开始很多学生会有“撞墙”的感觉。
差异二:高一内容在高考直接考察
由于高中知识量大,所以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初一学的知识更多是实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比如有理数、线段与角等内容,在中考中并不直接去考查。高中就不同了,高一学的知识在高考中直接考查40%~50%(如数学大概考65分左右)。
差异三:思维方式不同
初中的知识相对浅显,重视知识的结果。高中则更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和其形成过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及逻辑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关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写成论述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写成论述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