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王朝时期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周王朝时期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提起周厉王,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国人***”了,其实在国人***之前,他还干了不少糊涂事。下面我们就来细数一下他的故事吧。
1、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所为“专利”政策,就是把山林湖泽这些地方收归国有。这样国人普通百姓就不能随便渔猎,进入这些地方谋生需要交税了。国人自然对周厉王不满,对他有所议论。这是他推行专利的故事。
2、命令卫巫监谤。国人议论他,他接着又出了个馊主意。派卫巫监视人民言论,乱谈国事就抓起来杀头。结果,国人路上遇到熟人也不敢打招呼。只能靠眼神打个招呼,就匆匆离开。这就是“道路以目”的故事。
3、周后王***取这样的高压政策。召穆公就劝说他:“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甚于洪水啊!”这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故事。
4、周厉王讨伐蛮夷。周厉王时期他还带兵,讨伐过进犯周朝的北方戎狄,南方淮夷。也正是战争加剧了他的经济损耗。
5、推行过改革。因为战争损耗,诸候又势力壮大开始不听使唤,他为了改善经济进行了一些改革。他除了推出专利政策,还没收大贵族私有财产。
6、因为专利政策,得罪国人;因为没收大贵族的私有财产,与大贵族矛盾激化。最终,各阶层对他不满,暴发了“国人***”,国人拿着农具、棍棒包围王宫,要杀周厉王。他要调兵,他的臣下说:“我国寓兵于民,国人就是兵,国人***了,哪里有兵可调?”周厉王最后只能逃亡出去,十三年后在逃亡中饿死。这就是“国人***”的故事。
7、其实周厉王是个可怜的改革者,在他祖传的王朝没落腐朽之际,他不改革,诸候与外夷要逼亡他,改革触犯了既得利益者,也被他们推下了台。这是他所在的时代和阶级局限决定的。
周厉王,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约公元前857年即位,在位37年。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地,并死在那里。
厉王,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是属于批评型的谥号,也说明厉王在历史上是一个狠角色,杀戮无辜为厉。周厉王和夏朝桀、商朝纣通常被称为历史三暴君。
周厉王被后人所知的几个事迹包括:
贪财爱利
周厉王重用了一个叫荣夷公的人,让他掌管经济大权。荣夷公交给周厉王如何搜刮民脂民膏,巧取豪夺,让身边的大臣和百姓怨声载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自诗经,可能背景就来自于这个周厉王。周厉王在位时,把天下的一切都据为己有,不论是奴隶、平民,还是山间野兽、河中河虾,他都认为是他的。他不允许百姓***,还不准百姓随意说话,随便说话,就认为是在说他的坏话,就会被抓起来杀头。国内的矛盾日益尖锐。
国人***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的暴戾让首都的平民和奴隶忍无可忍,终于发生了“国人***”。在那个年代,“中国”所代表的含义就是指首都,国人***指的就是首都的人***。成千上万的平民和奴隶联合起来闯入王宫,但周厉王事先得到消息先逃跑了,保留了一条性命。
周厉王,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约公元前857年即位,在位37年。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地,并死在那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王朝时期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王朝时期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