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1129年历史***,1129年发生了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129年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1129年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宋金战争中,金国攻打淮东地区,击溃宋军15万大军,为何突然撤兵?
  2. 赵构之后的宋朝历史?
  3. 历史上有哪些女将军?

宋金战争中,金国攻打淮东地区,击溃宋军15万大军,为何突然撤兵?

淮东指今安徽河南岸一带,因淮水在今寿县附近一段的流向系自南而北,故习称淮东。

南宋军队与金、齐联军淮东之战,发生于1134年九月至十二月。呈攻势的金军之所以撤兵,是因为陷入了进退两难与军粮断顿的困境,加之闻知金太宗病危的消息,故罢兵渡淮北撤。

1129年历史事件,1129年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金人对南宋的策略向来是以和议佐攻战,即以武力迫使南宋***和谈,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宋绍兴四年(1134)九月,金太宗命大将金兀术(完颜宗弼)率军会同伪齐军联合南侵,在东线对南宋发动了攻势。金齐联军一路自泗州南下攻滁州,一路从楚州(今江苏淮安市)南进攻承州(今江苏高邮市),气势极盛。

南宋高宗赵构本已遣使前往金营求和,不料金、齐联军却打上门来,只好硬着头皮接招。高宗命令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淮西宣抚使刘光世、浙西江东宣抚使张俊、统制官王德、御前中军统制杨沂中等诸将迎敌,总兵力达十六万余人。

九月末,金军渡淮攻占了楚州。十月,韩世忠连败金军于扬州西北的大仪镇与承州。然小胜不足以退大敌,金军攻势不减,相继攻破濠州(今安徽凤阳县)、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1129年历史事件,1129年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金军凌厉的攻势令南宋“满朝震恐”,高宗决定放弃江北,退保江南。宋军赶紧收缩兵力固守江南,韩世忠退守镇江府,张俊退守常州,刘光世退守建康府(今南京市)。三大主力陈兵江南,全力阻挡金齐联军渡江南侵。为了牵制淮东金军,高宗又抽调担任防守长江中线重任的湖北路制置使岳飞的岳家军增援淮西。十一月,宋淮西将领王师晟、张琦合兵收复了南寿春府;十二月,岳飞部将牛皋、徐庆驰援庐州(今安徽合肥市),击退金军。淮西形势出现了转机,有力地牵制了淮东金齐联军。

金兀术攻占滁州后便陷入了困境,前有南宋重兵严防死守的江防线,西有岳家军牵制,真是欲进不能又不敢。时值寒冬腊月,南方雨雪交加,军粮也断了顿,金军只好杀马充饥。正当金兀术进退两难之时,恰巧金太宗病危的消息传到了江北前线。金兀术这下可算有了撤军的堂皇借口,赶忙丢掉全部辎重,连夜北撤。伪齐军闻听主子撤军,哪里有胆量单独同宋军过招,吓得慌忙丢弃辎重也跑回了淮北。

金齐联手侵略南宋的军事行动,就这样虎头蛇尾地草草收场了。

1129年历史事件,1129年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金淮东战役,其实在整个宋金战争中,并不凸显。

淮东战役的爆发,和南宋王朝在长江两岸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

靖康之役后,北方的流民蜂拥而至,这些流民一部分居于长江北岸,另一部分则寄居于长江南岸。

这些人的生活本来也大多并不富庶,经历过战乱的他们愈加的食不果腹,戾气十足。

而江南地区大多富庶安康,突然涌过来的北方流民彻底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南方本地土著的排斥,金国骑兵的欺压,官府的欺凌,这些从北方而来的流民只能落草为寇,在长江两岸作乱。

赵构之后的宋朝历史?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康王赵构为帝。自此便开始了南宋一百五十三年的统治。

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张邦昌以护国有功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派出由岳飞、韩世忠、宗泽、刘光世、张浚等众多将领指挥抗金北伐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与金国的联军。高宗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了岳飞、岳云父子。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南宋的国都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临安”便是南宋统治者求“临时安宁”的苟且罪证。

南宋在宋孝宗、宋宁宗朝时比较安定。宋宁宗以后国势日衰。宋朝的灭亡以及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弱,并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但是南宋历朝皇帝的名字却永远地留在了历史中。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昰、卫王赵昺。自1127年康王赵构称帝起到1279年末代丞相陆秀夫背负卫王赵昺投海止共计九帝历经153年

历史上有哪些女将军?

介绍三位古代的女将军吧!

1,花木兰

木兰(412年-502年),别名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所以木兰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凯旋后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502年,逝世,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2,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隋朝末年,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平阳公主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我军1955年的那次大授衔,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其实难免受到苏军模式的影响,苏联顾问的意见被格外重视,因此关于“女军人”的授衔问题,时任国防部长的彭老总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在他主持下通过的文件和办法,让当时许多女同志非常难以接受,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文件,不仅用词较为不妥,也制约了女将军的产生数量,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李贞少将)

个人感觉苏军内部是有些性别歧视的,所以我军在制定军衔制度框架时,苏联顾问特别提出了一个意见,即应该参考苏军的军衔体系,对女军人的授衔条件和授衔人数进行严格限制。这个意见被重视起来后,1952年12月年军队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做出了陆续转业或者复员10万名女军人的决定,这对三年后的授衔范围影响非常之大。

尤其是55年初的那个《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文件,不仅硬性规定大部分女军人都必须限期退役,即便是没有退役的同志,也只是“被留用的工作人员”,意味着不能正式参与授衔,大约等于现在“文职”的意思。处理、留用和“妇女工作人员”的用词,都让一部分女军人感到难以接受,对彭老总的意见是很大的。

(李贞将军)

中国古代十大巾帼英雄,分别为妇好、花木兰、吕母、迟昭平、冼夫人、平阳公主、梁红玉、唐赛儿、秦良玉、冯婉贞。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其中以花木兰故亊流传最广、影响深远:

花木兰,412年-502年,武汉黄陂人,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英豪辈出,他们宛若星辰,光亮耀眼。其中有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女将军。

一、商代军事家妇好

妇好,商高宗武丁的妻子。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

左传写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上古时代国家大事最主要的就是祭祀祖先和对外战争。而妇好就掌握着这两项。

商朝的版图在当时能够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是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在我们民族的文明初期,和其他几个远古文明一样,同样遇到了古印欧人的威胁,但是,正是在妇好的带领下,我们成功地战胜了侵略者,把自己的种族和文明保存了下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挺立至今的民族。

二、平阳公主李秀宁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娘子军的称号。而首创此称呼的就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昭公主李秀宁。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在晋阳起兵反隋。当时李秀宁和丈夫柴绍还在长安。李秀宁让柴绍赶回太原,自己回到郊外的庄园变卖家产,拉起一支队伍。并且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平阳公主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主收编了关内大批起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最后李秀宁的队伍[_a***_]到七万多人。占李渊起义军兵力的三分之一。

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129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129年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