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东抵抗洋人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广东抵抗洋人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一次鸦片战争,乃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开始。而1860年英法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惨败,与英法订立《北京条约》,规定英国和法国有领事裁判权,关税包办权,内河航行权,租借管理权,势力范围划定权,租借地权等等,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是为列强侵略中国之真正开始。于是各国要求利益均沾。至此,国将不国矣!
而林则徐公于1850年过世,他没有看到列强全面瓜分中国的一天。
林则徐公在***战争前后其言其行表现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公心。
在魏源写的《夷艘寇海记》对林公之事迹所记颇为详细,在道光十八年,鉴于烟毒横行。清廷下诏各省督抚考虑对策速奏朝廷,以林公之言最为痛切,其文曰:“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
在***战争开始后,林公也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据《清史列传》记载道光二十年的六月,林则徐受谗言被撤职后,又复奏云:“第恐议者以为内地船炮,非外人之敌,与其旷日持久,不如设法羁縻。抑志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即恐患无己时,势必他国纷纷效尤,不可不虑。”在他的奏疏中认识到此时的英国人与我国历朝历代以来所面临的外患有本质上的不同,一旦议和,后患无穷。事实上,后面局势的发展正如林公所料。
林则徐在***战争前,就对“夷事”非常关注。“林则徐去岁至粤,日使人刺夷事,译夷书”,并且在知道武器劣势的情况下,“购西洋夷炮两百余位,增排两岸”。所以,林则徐亦是我中华第一批开眼看世界之人,尽管他的认识还停留在器物层面上,认识未加深刻,但相对于整个官场的盲目,已经算是远见卓识了。
魏源在他的书中对林则徐的遭遇颇感不平,“夷变以来,惟林公之守粤、邓公之守闽,不调外省一兵一饷,而长城屹然。使江、浙、天津武备亦如闽、粤,则庙堂无南顾之忧,岛夷有坐困之势,子何不责江、浙、天津之无备,与粤、闽后任之不武,而求全责备于始事之人?且林公于定海陷后,固尝陈以夷攻夷之策矣,陈固守藩篱之策矣,又尝奏请以粤饷三百万造船置炮矣,苟从其策,何患能发之不能收之耶?”
此题干似有误。林则徐的时代,是道光中期,虽然清王朝面临外侵压力日益明显,但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应在第二次***战争之后。林则徐上书朝廷,应是关于禁绝***贸易的内容:“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同意楼上观点。林则徐(1785-1850)处在中国国门被打开的时代,此时所谓列强尚未形成,有实力侵略中国的只有英法俄,其它所谓列强当时要么没落(西班牙葡萄牙),要么没统一(德意志意大利),要么面临分裂(美国),要么存在严重阶级问题(俄国),要么比中国还弱势(日本)。直到十九世纪60、70年代,德意志意大利完成统一,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开始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凤凰涅槃;美国通过南北战争,阻止国家分裂,开足马力快速发展。“列强”真正形成的年代应该是十九世纪80、9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各国在全球寻找市场和原料,争夺殖民地,瓜分势力范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展开了对中国的争夺,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不过美国忙于跟西班牙打仗,没赶上。
林公著名的语录有三句:
若***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当***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此句是林公上书道光帝,痛陈***输入之危害。
结果就是慈禧、光绪狼狈西逃,天津、北京相继沦陷,由八国联军施行军管。八国联军对北京周边和河北进行清剿,最后八国联军指名由李鸿章出面谈判,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从山海关到天津一线不准驻扎中国军队,所有炮台等军事设施一律拆毁。中国向八国出兵国家赔款4.5亿两白银,合每个中国人赔一两!一些西方列强在这次瓜分中要求中国增设通商口岸,在一些城市增辟租界,并驻扎军队。天津日本兵营就是在这时设立的,成为日本侵华的桥头堡,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撤销。
东南互保从真正意义上使得清朝损失降到最低,因为八国联军根本没有同清朝的主力交战,所以最后变为了一场关于国际法的争端。
事实上如果真按照慈禧宣战来处理,那么八国联军便是有条件要求清***订立投降条约,而非是合约。那时候只会更加被动。
而李鸿章和张之洞的东南互保,先是提出此乃慈禧胡闹,概不奉诏。并且同时提出开战诏书并非光绪之意,所以无效。
从这一点来看,李鸿章和张之洞替清朝留了后路,至少东南各省可以保证不受损失,且还将责任推到了哪些怂恿慈禧开战的王爷身上。
最后八国联军的条件就是惩办祸首,一开始是要杀慈禧,后来又选择了放慈禧一马,因为有荣禄的安排。
所以说东南互保可以算是清末的一件大事,其宣告着清***对于汉地一十三省,已经失去了掌控的能力。
同时也表明清***依旧处于闭塞之中,否则慈禧不会下令让义和团胡闹,因为国际法中,有条款是要求保护各国侨民生命。
而慈禧纵容义和团愈演愈烈,充分的说明了慈禧为了自己的权力不择手段,甚至将国家公器视为私人物品。
八国联军走后,李鸿章处理完烂摊子之后就病死了,李鸿章临死前写了一道遗奏,其中便提议慈禧行新政、立宪。
据说慈禧得知李鸿章死后,痛哭到不能自已,且慈禧也是开始了对立宪的探索,只不过阻力已经不允许她有革新。
八国联军撤兵之后,慈禧并没有惩罚那些自作主张的东南巡抚,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因为慈禧主动求和,而东南巡抚和各国签署了东南互保协议,这时去动他们不等于是在打八国联军的脸吗?并且,在慈禧发布反攻诏令的时候,李鸿章以诏书做伪为借口,声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李鸿章一提出这一借口,就得到了刘坤一、张之洞、许应骙和袁世凯等人的响应,众口一致说慈禧下的诏令是受人胁迫,所以纷纷不从。
再加上,后来的谈判中,慈禧能够保命,李鸿章也是有很大功劳的。而且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慈禧也只能承认之前下的诏书是伪诏。否则,八国联军又怎么那么容易妥协。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事,后来慈禧不仅没有惩罚这些抗旨的大臣,反而以“庚子之变,顾全大局,保障东南,厥功甚伟”为理由,对东南各官员一一进行嘉奖。
其二,当时的统治者手中根本就无兵可调,就算她有心秋后算账也没有那个实力。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清***组建了五亲支军,分别由荣禄、宋庆、袁世凯、聂士成、董福祥带领。其中,荣禄和聂士死于八国联军手中,董福祥因太过勇猛,在签署协议的时候被被强制解散,最后一个袁世凯直接和东南个巡抚一起签定了东南互保协议,而宋庆一直和袁世凯同气连枝。
所以签署《辛丑条约》后,慈禧已经是知道被架空了的光杆司令了,更遑论要惩治那些手中有兵权的人了。至此她手上组建的五支亲卫军全军覆没。与此同时,墙倒众人推,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时,沙俄指挥十九万大军突然袭击东北地区,将慈禧手中最后的九万清军全部歼灭在东北区域。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庚子之难”
其三,参与东南互保的这些人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法不责众。慈禧若是动了其中一个,势必引起连锁反应,这些人一联合,推翻清朝统治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对于这些没有服从她命令,又对他们束手无策的这些东南派系官员来说,依慈禧那小肚鸡肠的性子,定然是怀恨在心的。只不过迫于当时的形式,成不了什么气候而已,这从她后来的一些行动也能看出来。
几年之后,年迈的李鸿章、刘坤一、许应骙三人相继因病离世。1904年慈禧抓住了江南制造总局转移的契机,安插了自己的心腹进入了东南派系的阵营,并顺利完成了“划一营制”和“筹措军饷”的任务,至此,打破了东南督抚一直以来对东南地区财权垄断,密不透风的互保局得以瓦解。这充分说明在慈禧一直对东南互保这件事耿耿于怀,但是,迫于压力,也一直心存忌惮,一到时机成熟,果断反击。
1900年春季,被山东总督袁世凯赶到直隶的“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房屋,爆发起义。以英国为主的十一国列强组成八国联军进行武力干涉,6月17日攻占大沽炮台;6月21日清朝向十一国同时宣战。
在此同时,英国及各国列强恐怕义和团波及到属于他们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划南方各省总督与他们合作。
邮政大臣盛宣怀,把各地朝廷召集拳民及给各地督抚的诏旨扣押,经他从中斡旋联系,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 粤督李鸿章、 闽浙总督许应骙、 山东巡抚袁世凯、 浙江巡抚刘树棠、 安徽巡抚 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为保存东南各行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决定由 上海道 余联沅出面,与各国列强驻沪领事签定了《东南互保章程》。
“东南互保”签订之时,列强已攻占大沽炮台,慈禧太后、光绪帝及大臣逃往西安途中,朝廷给南方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命令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灭各国列强。
李鸿章说朝廷诏书是义和团胁迫情况下的诏书, 因此他带头拒绝执行,其它各省都督都以他为榜样都拒绝执行诏书命令,而去遵守“东南互保”协议。因此慈禧只有带着皇上继续往西安行进了。八国联军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占领廊坊;8月16日晚占领北京城。
1900年9月7日,清廷发布诏令,称“此次战争初起,是义和团肇祸,要求各地灭掉义和团。这样中外联合势力使义和团失败。清***派庆亲王奕劻及李鸿章与各国和谈。1900年10月11日,李鸿章到达北京,与列强谈判,于1901年9月7日签署了《辛丑条约》以赔款4亿5000万两白银结束了这场战争。
这些“东南互保”的都督们,由于使他们管辖地区避免了战乱,为战后建设恢复提供了保证,因此这些人结果非常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抵抗洋人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抵抗洋人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