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冶山相关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冶山相关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首先来看“彪炳千秋”这个词,我认为至少其中有两个意思:第一,“彪炳”就是功绩出众,于民有利;第二,“千秋”就是时空变幻,名存青史。
孔子敏而好学,姿容雄伟,因而“成名”,先为微末小吏,后来作为代理宰相治理鲁国国政。不得不说孔子确实可以算作伟人,他身高九尺(1.9米),继承了其父叔梁纥的勇武,而且酒量超凡,千杯不醉,可他却以学术思想为当世称道,为万世景仰。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儒家学说”便大行其道,至今流传不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的精华也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座右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孔子就是绝对的彪炳千秋的人物。
孔子后裔延续至今,香火不断,足足有200万人,遍布海内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家族。可令人奇怪的是,孔子这么多的后裔,真正彪炳千秋的人物却少之又少,世人熟知的更是没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第一印象能说出来的不过三个人:孔融、孔尚任和孔祥熙。而这三个人知名度虽高,却与“彪炳千秋”毫无关联。
孔融是其中最有群众基础的,宋朝王应麟编写了一部《三字经》,因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从此成了古代儿童开蒙读物。其中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说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孔融的大名。
只是他名气大则大矣,真才实学却与名气相去甚远。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家学渊源,因此在文学上颇有建树,若做个踏实文人,或许将来能写出什么煌煌巨作。可他却因家世缘故踏入官场,竟凭着文学天赋扶摇直上,先做北海相,后为青州刺史,然而他毕竟是个“文学家”,做不了“政治家”,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治国理政都非长项。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激斗数月,袁军渐渐得势,于是加紧攻城,此时北海军仅剩数百人眼见便要被攻陷。此时作为北海相的孔融却依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真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晚上城陷,面对凶残的袁军,孔融再也顾不得保持风度,一路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却丢下妻儿不管,都被袁谭所掳。孔融这顿神操作一时成了官场笑话。
孔融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融死后,甲士奉命捉拿其家人,孔融的一双儿女早就得报,却仍端坐对弈。其女七岁,其子九岁,哥哥面有戚色,妹妹怒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今日之事,不过一死而已。”遂引颈就戮。
孔子的后人中有很多著名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孔子的后人中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不怕流血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功绩彪炳千秋,与日月长存。
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1年2月入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10师30团3营8连连长等职,参加过黄安战役和第二、四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阳明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
***时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4旅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司令员、***第58军军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军旅生涯中,曾任靖国军团长,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副军长,西北民主联军军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等职。
参加过北伐战争,在西安事变中,他指挥所部解除南京***驻西安军、警、宪、特的武装,为活捉蒋介石、为国共合作和抗战做出重要贡献。
1946年5月,率部在河南巩县起义,失败后辗转登封、南阳、开封、荷泽等地,于1946年8月回到***怀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冶山相关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冶山相关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