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臭气熏天历史***,臭气熏天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臭气熏天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臭气熏天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慈禧为什么死后一年才下葬?出殡当天,送葬队伍为什么会臭气熏天?

慈禧什么死后一年才下葬?出殡当天,送葬队伍为什么会臭气熏天?

1908年,帝死后的第二天,慈禧留下“女人不干政,太监不擅权”的两条遗言,病逝,享年74岁。


然1909年,慈禧才被葬在河北省遵化市的定东陵。莫名其妙,出殡当天,送葬队伍之内,恶臭不断,简直熏天。

臭气熏天历史事件,臭气熏天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慈禧的尸臭,还是其他?

慈禧尸体倒是没发臭,那时正处于11月份,北京气温低,加上放置于金丝楠木之内,完善密封。20年后,孙殿英重启时,看到慈禧面容栩栩如生。


值得一说,慈禧死于痢疾疾病,死前很长时间都在拉肚子。不停地腹泻,早已把肚子里的食物残渣和一些水分排空。

臭气熏天历史事件,臭气熏天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种种因素叠加,慈禧尸首未腐,也未臭。所以,尸臭不是臭味来源。而这来源于庞大的队伍以及贡品。

慈禧的葬礼是豪华的,从出殡起,连连轰动全国,外国佬见了,叹为观止,很给清***涨了脸。

从紫禁城到定东陵,足足走了五天,送葬队伍人数万人以上,被征调的马车、牛车等几千辆。走在最前面的是引幡队,他们带领的是由纸扎成的纸人兵马,宛如真的,渗人。其中还有扛着枪的外国佬,雄赳赳。

臭气熏天历史事件,臭气熏天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走在之后的是护卫队,有几千人,他们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气昂昂。然后才是抬棺队伍,几百人轮流换,最后是文武大臣。

为满足外国友邦的好奇心,特地搭建观礼台,途中设有简篷,配备专门的翻译官,现场直播,当场讲解。

1908年11月15日,慈禧死了。

那个执掌大清最高统治权的坚强的老女人不在了,并不像我们后世想象中那样,大家为了老妖婆的离开而欢欣鼓舞,大清的统治顿时海清河晏,正相反,整个朝野如丧考妣,气氛凝重,弥漫着一种末世的绝望情绪。倒不是大家有多尊重怀念她,但大家都没经历没有她的日子,不知道未来的路为谁而来,路在哪里。

封建专制的时代总是这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没了,子会悲恸,君父没了,臣子会茫然,当大家被封建专制剥夺了思考的权力,变得已经不习惯思考。从1861年咸丰帝驾崩到1908年慈禧去世,慈禧在中国行使太后干***力长达47年,不管有没有包括冠以“同治”年号的“中兴”,她都给这段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打上了自己深刻印记。

如今,那个稳坐朝堂、代替大家思考的女人没了。且不说她生前规划的政治方向,单说她制定的接班人,不管是懦弱的侄女隆裕新太后还是年轻的摄政王载沣,所思所忧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如何为慈禧操办一场隆重的葬礼。

建造与翻修定东陵的时间持续了几十年,在慈禧死前十几天正式完工,但从京城通往定东陵的道路近三百里路,为了慈禧葬礼,当然需要重新整修。

为慈禧太后陪葬的各种宝贝和葬礼上的诸般物事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光一件金丝礼物,就耗费了半年时间。

还需要考据出一个真正的黄道吉日,适合安排这种重大国事。

关键是朝堂上少了一个主事的人,***如由慈禧本人安排她自己的葬礼,想来不需要太多周章,托孤重臣也好、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也罢,都缺乏主见和统一思想

慈禧的直接死因是感染痢疾杆菌导致严重炎症,继而引发心肺衰竭,这个死法固然生前难受,但对尸体的保存有极大的益处。

很简单的道理,身体消化系统内的食物和水分被大量排空,一方面呈现脱水状态,另一方面因食物***导致滋生的各种细菌也最大程度上减少。

慈禧死亡时间是十一月中旬,也就是现在的季节,北京的最低气温已经降到零度左右,比较有利于尸体的保存处理。

慈禧死后一年才下葬,是不是感觉时间非常长?其实这在清朝已经算是非常快了。有些清朝皇后、太后要等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下葬。而那些草草入葬的嫔妃,虽然下葬速度比较快,但是安葬的陵寝、陪葬品也都非常简陋,甚至显得寒酸。

反观慈禧,就不一样了,虽然在死后一年就被安葬,但其陵墓之讲究,陪葬品之奢华,及出葬时场面之壮观,是清代前朝皇帝都无法比拟的,更不要说之前的皇后、太后了。如果乾隆在天之灵知道了此事,估计也要跳起来痛骂慈禧败国,好好修理慈禧了。

那慈禧为什么能这么快,还如此奢华隆重的下葬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吧。

一、咸丰死的早呀,1861年就挂了,所以,慈禧可以提前准备自己的陵寝。

慈禧和慈安的陵墓于1873年开建,两座陵墓共花费500多万两白银,其中慈禧陵花费277万两白银。但慈禧并不满足,要超越慈安陵墓的级别,于是在慈安去世后,下令奕劻、荣禄重修陵墓。两个马屁精为了让慈禧高兴,自然不遗余力,到1899年,陵寝的重修费用已经达到了150多万两白银。保守估计,整个陵墓完工,总消耗至少在500万两以上了。直到1908年慈禧去世,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才终成大作——慈禧的坟头不长草木,光秃秃一片,也是有趣。

二、慈禧在生前就已经开始搜集天下稀世珍宝准备做陪葬品了。

慈禧的陪葬品数量之多,在清朝也是空前绝后。她的棺底铺了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头部上方放置翡翠荷叶,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的一颗珍珠如同鸡蛋大小,据说值1千万两白银以上。嘴中含了一颗价值连城的超大夜明珠。身穿金丝礼服。脚下放置了粉红碧玺莲花,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等宝石器物,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身旁放置27尊金、宝石、玉、翡翠雕佛像,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棺椁内还放置了8尊玉骏马、18尊玉罗汉等物。慈禧身上覆盖一件缀满珍珠的陀罗尼经被。最后,棺椁内还被倒入了4升珍珠和2200块宝石。

慈禧的棺椁也是从云南花费了数十万两白银,运送到京城的上好楠木。慈禧尸身及陪葬品放好后,封闭棺椁,据说在棺椁外面刷了四十多层金漆。金漆除了保护棺木之外,也起到了一定的密封防腐作用。

据说,慈禧的这套葬品,价值上亿两白银。对比一下,北洋水师最贵的军舰镇远舰,造价也不过142万两白银,可以建造多少艘了。

三、慈禧生前是清朝最有权势的人,死后,其侄女隆裕成了权势人物

东陵大盗孙殿英当年盗掘慈禧墓时一边扒慈禧的裤子一边说着不可描述的语言,甚至之后的很多记载说慈禧虽然已经死了20年,但样貌依旧栩栩如生,那时候虽没有福尔马林这样的防腐液,但慈禧的棺材是“水不能侵入,蚁不能穴”的金丝楠木做的。

虽然无法考证当年慈禧墓被盗掘时,慈禧样貌是否栩栩如生,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御用的金丝楠木棺材的确有防腐的作用。

既然有防腐的作用,那慈禧下葬之时,大街上弥漫的臭味就不应该慈禧遗体散发出来的,并且,即便慈禧误国误民,那也不至于一个尸体腐烂能让整个送葬队伍变成臭气熏天的。

1908年,光绪皇帝去世以后,第二天,嚣张不可一世的慈禧也随着去世,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近代考古学家在检查完光绪的尸骨以后,确认光绪是被毒死的。而慈禧的死却是正常死亡,但死后将近一年之后才下葬,这是为何?

其实,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慈禧生前就是穷凶极奢的代表人物,是晚晴最会享受的女人,据史料记载,在18***年这一年慈禧太后就用掉了十几万个苹果,平均每天400多个,按她的说法,苹果的香气既能附着于身上,又能对皮肤好。

在1894年,慈禧60大寿的这一天,她为自己准备的生日礼物加起来耗费了国库三千万两白银,这让本来国库空虚的清朝更是赤字累累,因为这毕竟不是小数字,乾隆时期整个收入也就五千万两白银。

慈禧为了满足自己办生日庆典的愿望,甚至在朝堂上提出预算方案,让边防开支减少四百万、刑部拿出五十万、户部拿出五百万、内务府拿出五百万、减少宫廷开支、增加税收,反正是凑足了算。

当时朝中大臣纷纷提出异议,认为这些费用都是保障清朝正常运转的费用,不能随便挪用,以防战时不备,而慈禧一怒之下说出:“谁让我生日一天不高兴,我让他以后天天不高兴”。

最终,庆典的筹备***在军机大臣、礼部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筹备,从皇宫到颐和园的沿途几十里布置的气派无比,戏楼、景观台的夹道都装饰一番,非常隆重。

然而就在慈禧的庆典有条不紊的筹备过程中,北洋舰队突遭袭击,而慈禧修建的颐和园所需的资金有很大部分是挪用了海军经费,最终我们都知道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败。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寿***,后来慈禧没脸面再大肆举办了,就下令取消了原来的沿途景点工程,最终的庆寿***在宁寿宫黯然度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臭气熏天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臭气熏天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